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震中的某些方面的运用,尤其在地震灾害评估和地震应急举措上,从而可以看出建立地震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 灾害评估 地震应急
  • 简介:本文探讨了应用一种新的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以34°─41°N、110°─120°E范围内的41幅等震线图为数据基础建造了地震烈度衰减信息系统研究原型IAIS,重点在于利用、发掘GIS在管理、应用地震烈度衰减信息方面的能力。系统以GISI具软件ARC/INFO为开发平台,将每一幅等震线图存贮为一个专题图层,建立拓扑结构确定等震线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等震线图中所表示的描述性特征存入特征属性文件,并通过一个共同的项使等震线和烈度分区与属性表中的描述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系统提供了从震中分布图或地震序号、发震时间等查询、显示各个等震线图的功能,并可以交互式地量算各等震线的长、短半轴,自动量算各烈度区的面积等。针对将不同比例尺、不同投影方式及不同投影参数的等震线图转绘编制综合等震线图的主要困难,本文研究了ARC/INFO中的投影转绘问题。系统按“留大舍小”的原则自动生成综合等震线图。同时,IAIS实现了综合等震线图的计算机管理,包括显示、查询、局部修改、统计量算等。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地震烈度衰减
  • 简介:工程选址、防震减灾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等均需要地震地质灾害基础数据,但地震地质灾害种类多、信息量大,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并实现共享,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GIS技术,以ArcGIS为系统平台,建立了面向用户的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首先,基于地震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对应的分析评价方法,构建了地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平台的总体架构;对构建地震地质灾害系统存在的数据标准化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解决方案;最后以唐山地震为例,建立了示范性地震地质灾害GIS系统

  • 标签: GIS 地震地质灾害 面向用户 唐山地震
  • 简介:青海地震应急公共基础信息系统是以微信APP为载体,利用现代化Web开发技术搭建的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地震行业专家和地震现场工作人员,用户可通过本系统实现对震前地震应急公共基础信息与震后应急动态信息的快速查询,从而优化地震现场应急工作模式,更加快捷、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

  • 标签: 地震应急 公众服务平台 信息服务 青海省
  • 简介:研究了地震搜救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总体构架、设计流程、模型和算法的建立以及几大模块的功能划分,预想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和应用价值。该系统设想以ESRI公司的ArcGIS为开发平台,以人机交互的方式实现对地震压埋人员和重点保护设施搜索救援服务的GIS应用系统

  • 标签: 地震搜救 ARCGIS GIS 信息系统
  • 简介:为了解决福建省流动前兆地震台网基础信息保存分散和查询检索的不便,本文采用JOOMLA开源CMS系统,结合GooglemapAPI,快速架构了基于WebGIS的流动地震前兆台网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具有查询福建省流动观测台网台站信息、测项信息地理信息、人员信息等基础信息数据的功能,并可动态浏览地图,进行地图检索与数据库备份,极大方便了科技管理人员快速查询流动地震台网信息

  • 标签: JOOMLA 快速搭建 WEBGIS 流动地震前兆台网 信息系统
  • 简介:对甘肃省平凉、松山、古丰、山丹、高台、嘉峪关、瓜州7个台站的地电场分钟值、小时值的日变特征进行了对比,对2012年3月地电场小时值进行了频谱分析,同时结合地磁场H分量、分量应变(固体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地电场静日的日变化都很明显,呈明显“双峰”和“单谷”形态,并且NS向与EW向变化形态基本相同;各台站同测向及相互之间的自相关系数基本在0.85;不同台站之间同测向的相关系数多数在0.75以上;这是地磁场H分量与固体潮共同影响的结果.②通过频谱分析各台站的优势周期主要以12h和8h为主,但存在差异性,谱值最大相差20倍.③各台站的日变幅也不尽相同,其中,差异性主要表现为与地磁场和固体潮影响量的差异性,并与台站的位置、地质构造、电性结构、浅层电阻率等有很大关系.

  • 标签: 地电场 日变化 周期 变化特征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的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的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研究了震前大地电场的前兆及其机理,主要结果:1.测点周围290km范围内5级以上地震前都出现大地电场前兆;2.岩石变形、破裂和磨擦、介质极化生电可能是大地电场前兆机理之一。

  • 标签: 大地电场 前兆 机理
  • 简介:从地震现场早期地震趋势判断工作需要出发,本文对中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的48个Ms≥6.0级地震序列的次大地震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序列的次大及第三大地震与主震(或最大地震)的时间间隔分布,总体上呈随机分布,其与主震(或最大地震)震级无关,而与序列类型有关。

  • 标签: 序列 次大地震 第三大地震 时间分布
  • 简介:共和地震的发震构造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共和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分析和地表断裂形变特征对比,确定共和地震的发震断裂为柴北缘断裂带,并对该断裂带的形成和发震、深部地球物理场特征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发震演化及活动特征 共和地震 柴北缘断裂带
  • 简介: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数字福建”的一个组成内容。该文结合福建省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防震减灾数值模型的集成方法,论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结构、内容、功能和组织方式,分析了地震风险评估、建筑物易损性评价、生命与财产损失估算、救援与救灾管理调度等模型的集成方法,设计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 标签: 防震减灾 信息系统 设计
  • 简介:国内外大地电场观测及其地震预报研究综述阮爱国(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兰州730000)大地电场观测和研究是地震预报中新发展的一种前兆手段,它来自于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地电场法,但又不同于后者。它以孕震过程中的电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地球自身感应电场在地球...

  • 标签: 仅t擩
  • 简介:本文阐明“大地震”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区别与联系。并以龙门山地震带中段的北川.映秀潜在震源区为例,揭示“大地震作用”与罕遇、极罕遇地震作用的联系。指出了当前抗震设防体系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抗大地震作用”应该考虑极罕遇地震动的影响。

  • 标签: 大地震 罕遇地震动 极罕遇地震动 超越概率
  • 简介:本文经过对宏观前兆信息的报送、管理等有关事项的考察和分析,确立了宏观前兆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功能。并阐述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宏观前兆信息的在线添加和系统的在线管理。经过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以人机交互式的客户端程序,实现对宏观前兆信息的在线添加、管理、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 标签: 宏观前兆信息 在线管理
  • 简介:本文针对目前地震知识培训缺乏互动和沟通的问题,以本体化的地震宏观异常信息知识库为基础,将以目标为驱动的体验式认知方法应用于系统设计中,实现了面向公众的地震宏观异常信息认知培训游戏系统.该游戏系统将知识融入到以目标为导向的体验场景和体验任务中,以心流体验激发用户的学习动机,使公众在游戏中自主地解决问题,高效地完成对地震宏观异常知识的认知,更好地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群测群防工作.

  • 标签: 地震宏观异常 培训 游戏系统
  • 简介:随着Internet和无线接入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和管理领域.因此,各种监控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重点介绍通过手机群呼发送短信的方式传输地震信息过程,并简单介绍了地震信息群呼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分析了手机群呼短信信息服务软件的使用方法.

  • 标签: 短信信息 群呼 GSM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