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数字化形变台站日常下载、处理直至管理数据,都应用《数字化通讯控制软件》、《形变前兆台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及《形变前兆数据库服务软件(台站版)》等三个软件交互进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棘手问题。本文结合我台观测工作实践,总结经验,以供台站同行共享。

  • 标签: 数字化形变资料 曲线畸变 台阶 突跳 数据管理
  • 简介:数字化形变台站日常下载、处理直至管理数据,都应用《数字化通讯控制软件》、《形变前兆台站(网)数据处理系统》及《形变前兆数据库服务软件(台站版)》等三个软件交互进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棘手问题。本文结合我台观测工作实践,总结经验,以供台站同行共享。

  • 标签: 数字化形变资料 曲线畸变 台阶 突跳 数据管理
  • 简介:没有地震当然好,尤其是没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繁荣昌盛,这是地球上居民向往共同目标。但是地震发生,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人们只有认识、防备、应对地震发生,尽最大能力减少损失,而不能抑制地震发生。

  • 标签: 地震工作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破坏性地震 生活 荣昌 居民
  • 简介:1992年福建省地震局无线遥测地震台网开始正式运行。本文对在台网日常维修工作中碰到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无线遥测地震台网 故障 排除
  • 简介:试图从台站产出原始地形变前兆数据出发,提出实际操作性较强预处理方法,从已编制好软件中给出处理实例,从而达到提高台站观测人员科研能力,填补资料预处理方面的某些空白目的,这对于台站人员集观测、科研于体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从95-01-02项目厦门地震台前兆数据预处理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取得了明显实效,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大使用价值。

  • 标签: 固体潮观测 数据预处理 计算机实现
  • 简介:本文从能量观点,利用CANNY程序对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对3种不同框架结构在不同地震动(31条)输入下能量反应分析,研究了滞回耗能及阻尼耗能与总输入能关系。针对本文模型计算结果,给出了滞回耗能与总输入能关系表达式,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系数。研究表明,滞回耗能及阻尼耗能与总输入能之间有良好线性关系。

  • 标签: 能量反应 能量分配 滞回耗能 时程分析
  • 简介:本文基于可信概率水准破坏性强震作用,针对小湾高拱坝进行了考虑坝体材料非线性拱坝地震反应分析。在分析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无约束域地震能量辐射效应和近域地基材料非均匀性影响。为了实现非线性条件下静、动力组合分析,利用显式有限元结合修正黏弹性人工边界开放系统时域静、动力统分析方法进行了求解,对在自重作用下初始静力解计算采用了动力松弛技术。

  • 标签: 混凝土拱坝 坝体材料非线性 能量辐射效应 地震反应
  • 简介:采用纤维单元模型和实体单元模型对个钢筋混凝土柱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截面纤维模型能以很小计算成本达到实体单元模型计算精度,并且和试验结果拟合较好。同时,对个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动力弹塑性分析表明,纤维单元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各种非线性问题,适合于强震作用下结构整体动力弹塑性分析。

  • 标签: 动力弹塑性分析 钢筋混凝土柱 LS-DYNA 纤维模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
  • 简介:利用结构抗震验算思路,计算在大震作用下楼房弹塑性变形,进而确定结构薄弱层,然后根据震害等级与结构层间相对变形统计关系,确定房屋破坏状态。

  • 标签: 结构抗震 弹塑性变形 地震灾害 相对变形
  • 简介:采用HBTA2.5程序,对变刚度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隔震装置水平变形和耗能能力可以大大减轻地震对结构影响。提出钢管混凝土短柱隔震结构在工程应用将有很好发展前景。

  • 标签: 变刚度 钢管混凝土短柱 隔震 HBTA2.5
  • 简介:以综合震源模式为基础,研究了强震发生前震群时空演化特征和强震位置预报,由震生时间与外因相关性探讨了大震逼近程度,整个研讨围绕我国某些震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式对理解震群成因,进行地震预报有要指导意义。

  • 标签: 综合震源模式 强震预报 震群时空演化
  • 简介:本文总结莆田市地震学会近年来工作经验,提出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必须注意加强管理、加强组织建设,处理好学会与挂靠单位关系,会员与所在单位关系,注意保护和调动会员积极性,开展多样化活动,及时表彰先进。

  • 标签: 地震学会 组织管理 学会自身
  • 简介:在假设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异常为断裂错动情况下,笔者基于矩形断层位错模型模拟了罗云山断裂(土门-峪里段)错动所引起垂直形变场分布,并通过D-InSAR技术对研究区域内地面形变场进行了实测.分析结果表明:①从理论上讲,罗云山断裂(土门-峪里段)错动是可以产生长轴与断裂走向平行椭圆状变形区域,其中,位于断裂上盘区域中心变形量最大,变形量向外围逐渐衰减为零;2次错动导致变形波及范围分别约为长轴18km和26km,短轴12km和17km;显著变形幅度分别约为1-3mm和4-14mm.②而同期D-InSAR实测形变场显示,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异常期间,研究区域内未发现与断裂走向连续变形区域,仅在盆地内部存在可能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所导致地面沉降,其变形范围约为10-12mm和1-5mm.③实测形变场与理论形变场在变形区域和变形幅度上均不致,说明断裂活动不是临汾台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主要原因,可能为断裂上盘土层点局部变形所致.④通过断层位错模型理论模拟与D-InSAR技术实际监测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确定临汾台跨断层水准出现2次巨幅形变异常性质,可为重大水准异常核实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临汾水准 巨幅形变 断层位错模型 异常性质判定
  • 简介:调查了华山山前断裂中段(石堤峪-杜峪)晚更新世以来,尤其是全新世以来断层构造地貌,讨论了它们成因、特点及对断裂活动响应关系。断层构造地貌主要包括: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洪积阶地、埋藏型洪积扇以及冲沟裂点。对各大沟峪峪口洪积阶地进行了大比例尺微地貌测量,并在部分沟峪两侧沿断层崖陡坎及冲沟沟床布置了测线。结合T1、T2级洪积阶地位错测量结果及其14C年龄计算得到,华山山前断裂中段6000a-2000aB.P.垂直滑动速率为1.485mm/a;2000aB.P.以来垂直滑动速率为3.73mm/a。最后结合野外调查与理论认识,建立了正断层作用下洪积阶地与埋藏型洪积扇演化模式。本研究结果支持华山山前断裂是1556年华县814级地震发震构造观点。

  • 标签: 断层三角面 断层陡坎 洪积阶地 埋藏型洪积扇 裂点
  • 简介:灾害物理学是用物理学观点研究各种灾害共性、互性及对策学科。由于巨大灾害多为地学灾害,故灾害物理发展亦是地球科学发展内容。灾害物理学之所以从物理学中分支出来,是因为它对象是灾害,它任务是为人类减灾,而不是谋福利,它学科难度是要涉及到准确或相对准确地预报灾害发生时间、地点和

  • 标签: 灾害物理学 地球科学 断层错动 柯氏 极震区 大震
  • 简介:方正断陷是位于依兰伊通断裂中北部级负向构造单元,依兰-伊通断裂构成盆地边界控堑断裂,在盆地中部发育走滑断裂(伊汉通断裂),与边界断裂起构成统断裂系统.该中部断裂最新活动在地貌上具有明显表现,在卫星影像上显示出清晰线性.笔者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观察测量等手段,分析认为此断裂为长期活动断裂,普遍错断河流级阶地,并有连续断层陡坎展布,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应该曾发生过7级以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现今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兼具垂向滑动分量,并且垂向上表现为枢纽断层运动特征.这些结果与前人认为依兰-伊通断裂晚第四纪以来活动性极弱,东北地区是我国构造最稳定地区结论似乎不甚相符.笔者认为还需要更深入工作,以分析该断裂与盆地边界断裂关系,并以科学态度认识依兰-伊通断裂活动特征,充分认识其地震危险性.

  • 标签: 依兰-伊通断裂 方正断陷 伊汉通断裂 地貌面 陡坎 位错
  • 简介: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个数都有较大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特色相协调。

  • 标签: 新地震区划图 潜在震源区 技术特色 三级划分
  • 简介:利用浅层人工地震、电法勘探和工程钻探等多种方法在潍坊市开展了隐伏活断层探测工作,查明了潍坊市城区周围沂水-汤头断裂、郎部-葛沟断裂、寒亭断裂和潍县断裂等6条主要断裂位置;通过释光(TL、OSL)和电子白旋测年(ESR)研究了这些断裂最新活动时代。结果表明,潍坊市城区范围内无活动断层通过,为土地利用和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活断层探测 沂沭断裂带 隐伏活断层 潍坊市
  • 简介:利用快速Fourier变换分析方法,对厦门台数字化潮汐资料背景变化及其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存在原因给出了可能解释;和内陆台站相应资料对比后表明,并非所有的台站测项所观测到固体潮资料中,M2波都会占绝对优势;临海台站在作资料分析时,对M2波分析应该是主要,而内陆型台站应该综合考虑其它波群影响;同台站不同测项受到主要干扰机制是不同,厦门台受海潮干扰机制是,厦门台处于相干海潮波波峰或波谷处,且该海潮波周期又和M2波非常接近,气压干扰机制是,气压扰动形成压力差以波动形式直接作用在洞体应变仪含铌特种因瓦棒或传感器探头上,使得其记录曲线中叠加了多种波成份。

  • 标签: 数字化潮汐 背景变化 干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