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台湾地处中国大陆东南边缘是菲律宾海板块凸向亚欧大陆俯冲-碰撞异常岛弧带。福建位于台湾岛弧西侧活动地块。闽台独特的构造格架、地球动力学状态和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成为研究海陆板块俯冲-碰撞效应及其对板内地震活动影响天然地区。本文主要依据近30多年以来对福建地块的地震地质背景、地壳变形观测、构造应力场、地震活动性以及地壳-上地幔结构探测、地热场等资料,结合台湾学者详细对台湾岛弧地球动力学与强震构造等研究成果,探索海陆板块俯冲-碰撞地球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板内活动地块影响,进而揭示板间-板缘-板内强震活动关联性和动力学性状的异同性。试图为本区强震预测和防震减灾对策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活动构造格架 地壳变形与应力轨迹 强震动力学特征 弧陆能态结构
  • 简介:利用自贡地形影响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动记录,以位于山脚下基岩上的台站为参考点,采用传统谱比法对场地放大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用显式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的地震动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强震动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相对于地形变化的放大作用更为明显;地形对地震动水平分量的放大效应要明显于对竖直分量的放大效应;采用二维模型对上覆土层的模拟与观测结果较吻合,对于基岩介质部分的模拟在低频范围内也能反映山脊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 标签: 场地效应 山脊地形 数值模拟 传统谱比法 汶川地震
  • 简介:本文探讨了西南地区“滇菱块”东部边界的强震活动情况。研究表明,“滇菱块”东部边界强震活动在西南地区最为强烈。它集中了滇地区全部7.6级以上地震,历史强震活动有较明显的活跃期和平静期,且呈现某种自然节律,7级地震显示较好的南北迁移规律,强震时间分布遵从幂函数特征。

  • 标签: “川滇菱块”东部边界 强震活动 地震预报
  • 简介:对1988年以来新的强震活动期间四及邻区强震活动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大震危险性的主要判定依据和西及邻区的大震危险区,并对各区的大震趋势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 标签: 强震 地震危险区 地震趋势
  • 简介:本文结合四省域内的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把四省划分为东部盆地及盆缘地区、西部高山高原和西南山地3个地震应急分区,分析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的主要背景要素,总结并给出了四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依据各区域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要点开展地震应急准备与处置相关工作,可使其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增强四地区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 标签: 四川省 地震应急分区 应急准备 处置要点
  • 简介:利用从跨断层形变资料中获取应变强度比动态图像的方法,结合震例对滇地区80年代以来跨断层形变资料选择方法不同所获得的应变强度比分布动态图像的2种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中短期强震危险区判定指标

  • 标签: 跨断层形变 应变强度比 最小二乘配置 动态图像 川滇地区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地震行业地面骨干与应急卫星通信的运行现状及互联存在的路由问题,讨论了实现两互联的路由设计目标和策略,根据OSPF协议与BGP协议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提出了统一互联的接入方法,以及联合使用OSPF和BGP协议解决两互联路由问题的具体方案,经网络仿真平台测试证明,该方案切实可行,效果良好。

  • 标签: 地震行业地面骨干网 应急卫星通信网 OSPF BGP 互联
  • 简介:青川县乔庄镇主城区坐落于乔庄河Ⅰ级河流阶地面上,平武-青川断裂分为3支呈隐伏状穿过主城区,地表未见明显的断裂新活动形迹。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MS8.0级地震,对青川县乔庄镇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出现了沿平武-青川主干断裂通过位置震害显著加重的条带状异常现象,但未见明显的地表破裂。本文在地面地质调查、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开挖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对平武-青川断裂在乔庄镇主城区的通过位置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结合地表调查发现的零星地表破裂和探槽下部砂砾石层出现的小尺度变形及位错现象分析,乔庄镇条带状震害加重异常现象应是平武-青川断裂在汶川地震时发生的近地表错动所致。由此联系到汶川地震的余震条带与平武-青川断裂乔庄以东段基本重合的事实,平武-青川断裂的活动性应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方向。

  • 标签: 活动断裂 浅层地球物理勘探 汶川地震 平武-青川断裂 青川县
  • 简介:地震行业域名服务系统采用BIND9软件,并利用该软件的最新视图功能,根据客户端源地址的不同,分别做出解析。本文简要介绍了域名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以《中国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技术规程》为依据,描述了地震行业域名服务系统。同时以国家中心(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例,对视图功能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配置示例,指出了运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域名系统 BIND9软件 视图功能
  • 简介:本文收集了733个四地区的实测钻孔数据,从中筛选出深度大于30m的268个钻孔剖面资料.分别获得了10m、15m、20m、25m和28m不同深度处的平均剪切波速(Vs)(d)与(Vs)(30)的对数线性相关关系.同时还与Boore(2004)的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比较了采用常数外推法和对数线性外推法得到的不同深度处剪切波速的残差分布.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处剪切波速(Vs)(d)与(Vs)(30)的对数相关关系可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本文得到的对数关系更适合四地区.对数线性外推法与常数外推法相比,前者的系统偏差更小;随着深度的增加,两种方法的外推误差均逐渐减小,但常数外推法普遍低估了(Vs)(30)值;当深度较浅时,低估的情况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利用大量的不足30m的钻孔资料估计(Vs)(30)值提供了参考.

  • 标签: 平均剪切波速 Vs(30) 外推估计
  • 简介:青海省前兆台承担本省前兆观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与报送任务。通过35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前兆项目密度增加,观测综合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本省整体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青海 前兆台网 地震监测
  • 简介:1民族地区的发展和防震减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我国西部的草原、大漠、高原、边疆和丘陵山区,这些地区也是我国强震的主体活动地区。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近90%的强震发生在西部地区。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在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但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地方全部分布在西部;

  • 标签: 民族地区 西部地区 地震 少数民族 防震减灾 民族国家
  • 简介:本文介绍了新西兰的地震背景以及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机构、动作及相关措施。

  • 标签: 新西兰 地震 防震减灾
  • 简介:本文以福建省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为基础,简要说明在福建GPS基准建设过程中项目的立项问题,并对省级GPS基准的选址、基建、仪器选型与安装调试、数据处理等进行了说明。本文还对省级GPS基准的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福建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GPS 基准网 地壳运动
  • 简介:本文简述地震前兆观测场的要求,福建数字地震前兆台在依据观测场的要求是如何合理分布各观测点。并着重阐述了数字地震前兆台仪器观测技术系统的组成,前兆台仪器安装过程及仪器安装过程需注意的事项。对福建数字地震前兆台的安装做了小结。对此次仪器安装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如何合理摆放仪器、规范综合布线、传感器密封、避雷地线等做了几点建议。笔者结合多年的维修实际操作经验,对地震前兆仪器的设计如何提高仪器标准化、集成化、为维修的方便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 标签: 地震前兆 观测场 仪器安装 建议 思考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了厦门地下管线测量控制的设计及控制点的合理选取、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等问题。

  • 标签: 地下管线测量控制网 GPS 实施
  • 简介:本文对1995年1月17日日本阪神大地震的惨重教训进行粗浅分析。针对厦门市城市建设规划及环境地质的实际情况,作者从城市防震减灾体系、抗震设防、老城区改造以及强化地震科普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厦门市开展城市减灾工作的建议。

  • 标签: 阪神大地震 厦门市 防震减灾 抗震设防 地震宣传
  • 简介:在文献调查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鲁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城市房屋建筑的抗震能力做了分析,给出了抗震救灾重要房屋的单体预测结果、现有房屋的群体预测结果,并对房屋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进行了预测。文中指出了现有房屋的抗震薄弱环节,为该地区采取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城市 震害 预测 鲁南
  • 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类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性事故灾害时有发生,尽管各有关部门的抢救队伍在实施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各抢险救援力量专业单一、分散行动,形成不了合力,难以及时有效处置重大或特大突发性、综合性、大面积的城市事故灾害,特别是像地震以及的美国的911那样突发性事故。我们目前开展的震害预测与灾害快速评估系统只是针对地震的,而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因此要应对城市各种重大突发事件,城市有必要建立一种应急机制或综合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根据“数字城市”的思想,通过一个通信系统与信息系统集成的平台,统一协调公安、消防、急救、交警、公共事业、民防、地震等政府部门,为市民提供快速、及时的各种救助和相应的服务。统一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联合行动,从而有效地减少损失。

  • 标签: 数字城市 应急管理 模型
  • 简介:日益膨胀的信息数据和不断丰富的网络应用,不但需要单位局域网络支持越来越多的联网用户,而且更要支持更丰富的媒体应用,以满足电子数据交换和数字音像综合处理的要求,因此,构建一个高速局域已刻不容缓,本文主要探讨在福建省地震局新建的防震减灾大楼中构建一个适合当前需求,且在将来可方便、平滑升级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地震监测预报及抗震救灾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综合布线 千兆以太网 六类U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