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分析、鉴定了桑叶提取中的槲皮素、山奈酚-7-葡萄糖苷、异槲皮苷、山奈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芦丁6种黄酮类化合.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中性碎片信息并与文献中的已知化合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快速鉴定的质谱新方法.

  • 标签: 桑叶 黄酮 电喷雾质谱
  • 简介:利用水热技术合成了一个以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和柔性有机配体为建筑块的三维超分子化合[H2bbi]3[α-PMo12O40]2(1)(bbi=1,4-双-(咪唑-1-基)丁烷),用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显示,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1.18360(9)nm,b=1.20932(10)nm,c=1.77728(15)nm,α=74.0890(10)°,β=70.9490(10)°,γ=71.8160(10)°,V=2.2421(3)nm3,Z=2,Dc=3.109g/cm3,F(000)=2300,μ=3.39mm-1,S=1.047,R1=0.0350,wR2=0.0776[I〉2σ(I)].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超分子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KEGGIN
  • 简介: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2个新的双核稀土-异烟酸配合修饰的Dawson型有机-无机杂化化合[Ln2(HINC)4(H2O)8(P2W18O62)]·nH2O(Ln=Ce(1),Eu(2);n=16(1),9(2);INC=4-吡啶羧酸/异烟酸).化合1与2同构,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该化合的晶体结构.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化合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36(3)nm,b=1.8650(4)nm,c=2.2872(5)nm,α=67.26(3)°,β=78.01(3)°,γ=70.34(3)°,V=4.8838(17)nm3,Z=2.化合2也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3201(2)nm,b=1.8569(3)nm,c=2.2856(4)nm,α=67.378(2)°,β=77.745(3)°,γ=70.039(3)°,V=4.8398(13)nm3,Z=2.

  • 标签: Dawson多金属氧酸盐 异烟酸 超分子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利用卟啉(Heroin)具有模拟酶的功能,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构建了一种新型的过氧化氢(H2O2)生物传感器。首先,利用Hemin与MWCNTs之间的π-π键作用,在超声分散下制备Hemin/MwcNTs纳米复合;采用滴涂技术并在nafion的作用下将其固载在电极表面,制得该H2O2生传感器(nafion/Hemin/MWCNTs/GCE)。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对合成的纳米复合进行了分析;采用扫描电镜(SEM)对电极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并对传感器的行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最优条件下,此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电流与H。0:的浓度在6.0×10-7-1.8×10-3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达2.0×10-7mol/L。此传感器制作简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及重现性。

  • 标签: 卟啉 多壁碳纳米管 过氧化氢 生物传感器
  • 简介:标题化合C22H29N3O3以简单易得的试剂为原料,在乙醇溶剂中,微波辐射下经两步多组分反应合成得到.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相对分子质量Mr=383.48,晶胞参数a=1.14770(12)nm,b=2.0657(2)nm,c=1.00780(12)nm,V=2.1841(4)nm3,Z=4,晶胞密度Dc=1.166mg/m3,吸收系数μ=0.078mm-1,单胞中电子的数目F(000)=824.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1=0.0709,wR2=0.1405.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噌啉环为近似于共平面结构,而其中的哒嗪环则为船式构象.

  • 标签: 噌啉-4-甲酰胺 高效 多组分反应 晶体结构
  • 简介:介绍了一种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循环的方法的制备碳纳米粒子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分布在(2.5±0.3)nm区间,而且其晶格间距为0.33nm左右,完全符合石墨的晶体特征.荧光光谱显示,该粒子在456nm具有稳定的可见光发射,其荧光量子效率达到了0.11.此外还考察了纳米碳颗粒的电化学发光性质,结果表明,该粒子在电化学发光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电化学 氧化还原循环 荧光碳纳米粒子 量子点 电化学发光
  • 简介:以Worm-like介孔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的方法将磷钨钼酸负载到分子筛的孔道内,制备负载型磷钨钼酸催化剂,并采用XRD、N2-吸附脱附、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将负载型磷钨钼酸催化剂应用于乙酸异戊酯合成反应,考察乙酸与异戊醇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环己烷用量、负载型催化剂用量及磷钨钼酸负载量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和负载型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用负载型磷钨钼酸催化剂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效果很好,酯化率可达92.8%,且负载型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良好.

  • 标签: 负载 磷钨钼酸 乙酸异戊酯 催化剂
  • 简介:利用室温液相还原、晶种生长的方法,成功的制备了大小形貌均一、性能稳定且具有磁性的Fe3O4@Cu2O复合纳米粒子,并且对制备的Fe3O4@Cu2O纳米粒子进行了光催化性能的研究.在以紫外光为光源的照射下,合成的Fe3O4@Cu2O纳米粒子对有机染料甲基蓝溶液起到很好的降解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Fe3O4@Cu2O纳米粒子容易回收,具有良好的可循环利用性能.

  • 标签: Fe3O4@Cu2O纳米粒子 晶种生长 催化剂 循环利用性
  • 简介:以氮掺杂碳球作为载体负载银纳米材料,并将其用作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对过氧化氢进行检测.考察了过氧化氢浓度、扫描速率对电化学信号的影响,并采用计时电流法对传感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在磷酸缓冲溶液中对过氧化氢还原响应快速、稳定,重复性良好,可以达到1.5μmol/L的检出限.

  • 标签: 复合材料 非酶电化学传感器 贵金属
  • 简介:样品用四酸(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溶解,经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其中的15种的稀土元素.选用HCl(1.2mol/L)作平衡液和淋洗液,HCl(4.0mol/L)作洗脱液进行实验,测量时选择最佳的分析谱线从而避开杂质峰的干扰.各稀土元素的方法检出限均低于1.5μg/g,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经标准物质验证结果可靠,适合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的同时测量.

  • 标签: 阳离子交换树脂 分离富集 ICP-AES 地质样品 稀土元素
  • 简介:通过双模板方法合成了一种管壁具有球形介孔的单手螺旋二氧化硅纳米管.其中,手性两亲性小分子的自组装体控制纳米管的形貌,三嵌段共聚F127控制管壁中介孔结构和孔径.并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多通道物理吸附与孔径分布仪和X-射线多晶衍射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799m^2/g,孔径大约是5.7nm.

  • 标签: 手性 二氧化硅纳米管 介孔 双模板
  • 简介:用荧光光谱法对水溶液中β-环糊精(β-CD)和青霉素V钾(PMPP)包络反应的光谱行为进行了研究,利用改进的Benesi-Hildebrand法测定了包络的形成常数.提出了测定PMPP的高灵敏度荧光分析新方法,在最大激发波长236.0nm、最大发射波长308.0nm处,PMPP在8.0×10-10~3.2×10-6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35,方法检出限为1.8×10-10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1%(n=5,c=4.0×10-8g/mL).用该法测定片剂中PMPP的结果令人满意,回收率为99.9%-100.4%.

  • 标签: 青霉素V钾 Β-环糊精 包络配合物 荧光光谱法
  • 简介: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包合材料,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建立相应的二项式数学模型优化厚朴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的制备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为包合时间75min,包合温度60℃,羟丙基爷环糊精与厚朴酚的投料比6:1(质量比),包合率的预测值与理论值偏差较小.实验结果表明,Box—Behnken实验设计法用于厚朴酚-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制备工艺的优化是可行的.

  • 标签: 厚朴酚 羟丙基—β-环糊精 包合物 Box—Behnken实验设计
  • 简介: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是一种抗肿瘤药物。通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含量的方法,用摇瓶法测定其油水分配系数。建立标准曲线方程A=5.3129C+0.0430,检测波长217nm,回收率为98.289/6,油水分配系数P=0.37。应用摇瓶一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的油水分配系数,为脂质体处方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抗坏血酸有机锗倍半氧化物 油水分配系数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方式处理样品,建立了氢化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中痕量铅的分析方法.对载气流速、硼氢化钠浓度、溶液酸度以及铅反应试剂加入量进行了研究.在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5μg/L,加标回收率在96.8%~103.8%.

  • 标签: 微波消解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 大米
  • 简介:采用HF/DFT的混合泛函PBE0和UPBE0优化了配合[Os(PH3)2(CN)2(N^N)](其中N^N=2,2′-吡啶)的基态和激发态结构.在基态和激发态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结合极化连续介质(PCM)模型分别计算了它在二氯甲烷(1)、甲醇(2)、气态(3)和乙腈(4)溶液中的吸收和发射光谱.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参数和相应的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在极性较大的溶剂(2和4)中Os—P(1)和Os—C(1)键较长,Os—N(3)键较短,溶剂的极性会影响配合的电子云分布.配合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均来自分子轨道68→71的激发,该激发被指认为[d(Os)+π(CN)+π(N^N)→π*(N^N)]的跃迁具有混合的MLCT/LLCT特征.配合在1-4溶剂中的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分别在471,410,488和445nm以及598,536,634和545nm,表明随着溶剂极性的逐渐增大(3〈1〈4〈2),最低能吸收和发射发生明显的蓝移.这显示出通过改变溶剂极性可以调节配合的发光颜色.

  • 标签: Os配合物 PBE0泛函 电子结构 溶剂化显色效应
  • 简介: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甘氨酸与镧(Ⅲ)作用形成配合.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和荧光光谱探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甘氨酸镧(Ⅲ)配合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知甘氨酸镧(Ⅲ)配合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甘氨酸镧(Ⅲ)配合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b和结合位点数n.热力学数据表明配合与BSA作用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甘氨酸镧(Ⅲ)配合对于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影响.

  • 标签: 甘氨酸镧(Ⅲ)配合物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 简介:应用原子键电负性均衡方法模型(ABEEMσπ模型),通过大量量子化学计算,拟合确定了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物体系的ABEEMσπ参数.ABEEMσπ模型计算得到的电荷分布与从头算计算的电荷分布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计算了模型分子的偶极矩,与实验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表明ABEEMσπ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含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卤化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

  • 标签: 卤化物 从头算方法 ABEEMΣΠ模型 电荷分布 偶极矩
  • 简介:以乙酰丙酮和1R,2R-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R,2R-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以乙酰丙酮和1S,2S-环己二胺进行缩合得到N,N'双(乙酰丙酮)-1S,2S-环己二胺的Schiff碱配体L^2,然后将L^1和L^2与AgClO4,AgBF4,AgSbF6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3个配合Ag2(L^1)(L^2)ClO4)2n(1),Ag2(L^1)(L^2)(BF4)2n(2)和Ag2(L^1)(L^2)(SbF6)2n(3),并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1-3都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配合1的中心Ag(I)离子采用扭曲四面体的配位构型,配合2和3的中心Ag(I)离子都是近似平面三角形的配位构型。配合1—3都通过配位作用向空间扩展形成2D网状结构。

  • 标签: 乙酰丙酮 席夫碱 AG(I)配合物 晶体结构
  • 简介:主要概述了钒钛炉渣原料中价态钒(V2+,V3+,V4+,V5+),低价钛(Ti2+,Ti3+),金属钒(MV),氮化钒(VN),碳化钒(VC),碳化钛(TIC),氮化钛(TIN)及钢铁材料里固溶钒(Vsol),氮化钒(VN),碳化钒(VC),固溶钛(Tisol),碳化钛(TIC),氮化钛(TIN)等的化学相分析的现状流程及最新进展,为从事钒钛化学相分析方法研究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化学物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