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翼型绕流转捩预测方法,对于翼型流动细节精确模拟和气动力准确计算以及精细化设计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采用动模态分解(dynamicmodedecomposition,DMD)代替线性稳定性理论(linearstabilitytheory,LST)e^N方法结合,不需要求解稳定性方程,成为种数据驱动翼型边界层转捩预测新方法,称为DMD/e^N方法.原有方法基础上,改进了DMD网格线生成方法和扰动放大N因子积分策略,并将RANS求解器改进DMD/e^N方法进行耦合,实现了翼型定常绕流转捩预测自动化.采用该方法对LSC72613跨声速自然层流翼型以及NLF0416低速自然层流翼型不同攻角下绕流进行转捩预测,转捩点计算结果均与实验值和LST/e^N方法吻合良好.该方法计算得到N值增长曲线LST/e^N方法包络线也较为吻合,进步验证了积分策略正确性.改进DMD/e^N方法可作为自然层流翼型设计有力工具.

  • 标签: 转捩预测 动模态分解 e^N方法 翼型
  • 简介:为了解决乘波体偏离设计条件下气动特性会恶化,特别在低速时,升力严重不足这个问题,提出了通过增大后掠角生成前缘涡,增加背风面的升力,以改善乘波体低速气动性能.首先使用VisualBasic编程语言,并通过CATIA软件二开发技术,实现了锥导乘波体参数化设计和自动生成.再通过控制圆锥角和流场长度这两个设计参数,获得了大后掠乘波体构型.最后,运用剪切应力输运(shear-stress-transport,SST)模型,计算了所得乘波体气动特性,并分析了流场变化,发现乘波体设计状态下激波能很好附着在前缘上,正攻角下,乘波体可获得比设计状态更高升阻比,满足巡航要求.运用I.模型计算了乘波体低速气动特性,得到了不同攻角下升力、阻力和升阻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发现,乘波体低速下产生了明显结构合适攻角下,能产生数量可观附加升力,提高了乘波体水平起降性能.

  • 标签: 高超声速 气动特性 宽速域 乘波体 涡升力
  • 简介:预测类Apollo返回舱外形高焓来流下气动热特性,研究网格Reynolds数、壁面温度、多种化学反应模型以及限制器对预测热流影响.采用ESI-CFD-FASTRAN软件作为数值模拟平台,使用基于温度梯度分子扩散效应热流模型;空间离散采用Roe-FDS格式,时间推进采用点隐式;采用等温壁面条件.数值计算表明:(1)热流在返回舱头部驻点处达到个极值,沿着壁面热流不断下降,经过返回舱肩部热流有突越上升;(2)满足网格Reynolds数小于10网格获得热流较为准确;(3)使用Gupta模型计算得到热流Park85模型得到类似,但是获得热流分布类似;(4)采用湍流模型获得头部肩部热流结果与层流结果相同;(5)二阶min-mod限制器实现了高阶格式,其计算得到热流结果在肩部略高,但是整体分布略低于不带限制器格式.因此,计算采用满足网格Reynolds数壁面网格,采用带限制器高阶格式计算获得热流分布更加准确;由于头部热流主要贡献并非来源于湍流,因此对于肩部热流采用层流模型足够准确.

  • 标签: 返回舱 气动热 肩部热流 数值模拟
  • 简介:后掠机翼边界层流动稳定性转捩对翼型设计优化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而横流失稳引起后掠机翼边界层转捩关键因素.以NLF(2)0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并结合γReθt转捩模式计算了展无限长后掠机翼基本流场.由于原始γReθt模式只能预测流向边界层转捩,因此原始转捩模式添加横流间歇因子项,进而对复杂构型进行横流不稳定性转捩预测.计算结果显示,利用改进后γReθt转捩模式预测得到后掠翼型转捩位置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证明了修正转换模式合理性和实用性.

  • 标签: 转捩模式 横流不稳定性 后掠机翼
  • 简介: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扑翼瞬时力,利用数字粒子测速仪(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DPIV)系统测量扑翼前缘涡以及周围流场,来揭示前缘涡不同间距下对扑翼平均推力影响.实验-个低Reynolds数循环水洞中进行,两串列扑翼均做二正弦平动.固定相位差下,当间距增加时,后翅前缘涡对前翅影响具有相似性,均提高或者均降低前翅平均推力.前翅平均推力提高由于后翅前缘涡提高了前翅尾部射流速度以及有效攻角.随着间距增加,后翅前缘涡对前翅影响急剧下降,使得前翅平均推力快速接近于单翼值.固定相位差下,当间距增加时,前翅脱落涡对后翅影响变化非常大,后翅平均推力可能先升高后降低,这是因为间距改变了前翅脱落涡作用于后翅时间点.当前翅脱落涡遇到后翅,并且和后翅前缘涡有相同旋转方向时,前翅脱落涡会抑制后翅前缘涡形成,并且后翅有效攻角减小,其平均推力降低.如果这两个涡旋转方向相反,那么后翅有效攻角就会增大,平均推力值就会提高.

  • 标签: 串列扑翼 水洞 平均推力 前缘涡 DPIV系统
  • 简介:基于vonKarman长度尺度和新型Reynolds应力本构关系对κ-ε瑞流模型重构,将k方程封闭,米用代数形式对瑞流耗散项进行模化.KDO(kineticdependentonly)模型基础上,引入可压缩vonKarman长度尺度,得到种适用于复杂可压缩流动新型瑞流模型CKDO(compressiblekineticdependentonly),CKDO模型没有任何经验系数,仅有两个来自边界层精细化标定可调参数.对RAE2822翼型、轴对称圆筒管道凸起流动、ONERA-M6机翼跨声速流动等算例进行数值计算,结果显示CKDO湍流模型对上述算例流场压力系数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表明CKDO模型能够对跨声速流场进行较为准确模拟.

  • 标签: 湍流模型 Reynolds应力 跨声速流动 可压缩性
  • 简介:通过采取快速插入、建立同步采集系统等措施,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7常规高超声速风洞建立了磷光热图技术,并成功获得了平板角翼模型表面热流分布.基于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来流Reynolds数等参数对角翼表面热流分布影响.结果表明,角翼外形中心线处转捩靠后,两侧转捩靠前,且随着来流Reynolds数增加,转捩位置进步前移.总的来说,磷光热图技术能够直观显示流动转捩发生位置以及转捩后湍流区形状,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提供了种新技术途径.

  • 标签: 常规高超声速风洞 磷光热图 热流 三角翼 转捩
  • 简介:Mach数3.4来流条件下,对二后台阶流动精细结构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分为后台阶上游无控制加粗糙带扰动微涡流发生器(micro-vortexgenerator,MVG)扰动3种状态,采用基于纳米示踪平面激光散射(nano-tracerbasedplanarlaserscattering,NPLS)方法获得了流向和展切面内高时空分辨率流动显示图像,并测量了模型表面静压分布.对大量NPLS图像取平均,研究了流场结构时间平均规律,对比不同时刻瞬态流场精细结构图像,发现不同状态下湍流大尺度结构特征时间.有粗糙带状态相对无粗糙带台阶下游回流区压力更低,而下游压力较高,台阶上游区别不大;受MVG控制后台阶下游附近区域压力突增;MVG对流动控制改变能力较强,粗糙带能调整台阶上下游附近流动平稳过渡,流场壁面压力没有突变.

  • 标签: 超声速 流动显示 流场精细结构 后台阶 流动控制
  • 简介:采用放电测量和光学诊断技术对电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电特性流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放电电容、激励器腔体体积和射流出口直径对电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场分布速度特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放电过程包含触发、放电增强、放电衰减和电弧熄灭四个阶段,表现出典型欠阻尼放电特征;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流场包含射流主流、前驱激波和复杂反射波系.放电电容、腔体体积和射流出口直径均存在阈值,当电容和出口直径小于阈值、腔体体积大于阈值时,前驱激波以当地声速(约345m/s)恒速传播,否则前驱激波则以大于345m/s速度传播,且射流速度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即随着放电电容和出口直径增加而增大,随着腔体体积增加而减小.

  • 标签: 三电极激励器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 前驱激波 射流速度 实验研究
  • 简介:激波捕捉法计算得到流场基础上采用辨识算法得到初始间断位置,从ALE方程出发,考虑离散几何守恒律,采用变形网格和网格重构技术解决计算过程中间断运动和变形,新旧网格之间流场采用高精度信息传递方法保持时间精度,建立了基于非结构动网格技术间断装配方法.通过激波管问题模拟,模拟了初始间断分解为激波和接触间断激波遇到固壁反射后接触间断相交非定常流动过程,对这种新方法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激波 装配法 非结构动网格 超声速流动
  • 简介:描述了剪切敏感液晶涂层(shear-sensitiveliquidcrystalcoatings,SSLCCs)高超声速风洞针对角翼标模进行表面摩擦阻力(简称摩阻)测量应用情况.建立了基于剪切敏感液晶涂层光学测量系统,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07风洞中进行了角翼摩阻测量实验,给出了角翼表面摩阻分布数据,表明流场结构复杂.实验结果证明了此方法进行高超声速摩阻测量可行性,有效解决了高超声速流场条件下表面摩阻预测难题,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剪切敏感液晶涂层 剪切应力测量 平板三角翼 高超声速流场
  • 简介:大飞机具有轻质大柔性特点,使得气动/结构耦合作用增强,设计过程需要考虑这种耦合效应,直接调用CSD/CFD方法计算周期长,无法满足工程需要.代理模型方法由于能显著提高工程优化设计效率,已广泛应用于飞行器气动外形优化设计.采用Kriging方法建立代理模型,通过求解EI函数最大值得到需添加样本点以更新代理模型,提高代理模型拟合精度,结合改进粒子群最优化方法对大飞机结构刚度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目标的全局优化问题,保证升力系数纵向稳定性能不恶化前提下,降低飞机巡航状态飞行阻力.

  • 标签: 代理模型 结构刚度优化 改进粒子群优化方法
  • 简介:对喷嘴等效直径相同出口Reynolds数均为150003种等腰角形(顶角分别为30,60和90°)以及圆形孔口射流进行了流场显示速度场测量.结果表明:相比于圆形射流,等腰角形射流出口中心线速度衰减更快,湍流度更高,角形射流卷吸周围流体能力显著增强.随着角形顶角减小,近场区涡结构性更强,卷吸效果更明显.此外,对不同射流中心线湍动能谱概率密度函数Taylor尺度和Kolmogorov尺度进行了分析讨论,发现出口形状对湍流小尺度运动影响较小.

  • 标签: 非圆形射流 多尺度 频谱 热线风速仪
  • 简介:利用全流向十七孔压力探针,测量了你=1.5x105你=3.0x105(基于锥体底面直径),攻角为0°,锥角为60°圆锥体后流场速度压力分布,并用烟线法进行了流场显示对比,得到了所述两种来流条件下锥体后流动速度场压力场详细实验测量数据.对速度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相关分析后,得到了两种来流条件下流场涡量.耗散熵产Sf云图.同时发现在两种来流条件下,锥体后流场可明显划分为3个区域.轴向速度R沿锥体轴线分布规律非常相似,均存在3个低速极值点,且锥体后流动驻点位置静压力均基本等于环境静压力.

  • 标签: 圆锥体 流场 流动测量 钝体尾迹 气动压力探针
  • 简介:气动声学声比拟理论以密度、声压等标量为波动算子变量,建立非齐波动方程,描述流体运动边界作用诱发声音辐射,但标量无法直接描述声能量传播过程和途径.流体力学研究,标量用于描述当前当地物质状态,而矢量用于描述质量和能量传输.借鉴上述思想,开展了矢量气动声学研究,概述矢量气动声学理论研究进展应用,主要包括:(1)以声粒子速度为变量,采用声比拟理论思想直接从Navier-Stokes方程出发推导建立了气动声学矢量波动方程两种频域解;(2)综合利用声压和声粒子速度积分解,直接求解声源周围瞬时和有功声强矢量场,直观显示声能量传播途径,应用于旋转声源辐射声能量传播分析,揭示了亚音速旋转声源辐射声能量3种传播模式:螺旋模式、声学黑洞模式和R-A模式;(3)采用球谐级数展开方法建立旋转点/紧凑声源辐射噪声声压和声粒子速度频域解析解,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声功率谱频域解析解,建立了识别旋转叶片声源空间域和频域分布特征方法;(4)综合利用矢量气动声学方法和等效源方法,显示声源和散射边界周围声强矢量场分布特征和能量传播途径,直接揭示了阻抗边界主要吸声位置以及直接计算得到阻抗边界吸收声功率.

  • 标签: 声比拟理论 矢量气动声学 声强 辐射模式 声源识别
  • 简介:对水滴结冰结霜过程合成双射流作用时水滴结冰结霜过程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将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实验板将温度从室温降低到-30°C,采用电子显微镜观测无合成双射流和开启合成双射流作用水滴凝固结冰结霜过程.结果显示:水滴从下部向上逐渐凝固,并且水滴表面凝固速度大于内部凝固速度.由于水凝固为冰,密度减小、体积增大,使得水滴形态改变,顶端突出,变成锥形.由于合成双射流强迫产生对流换热,凝固水滴不会像无激励器作用时表面生成针叶状霜,而是水滴表面均匀形成层白色颗粒状霜.随着时间推移,霜厚度并没有增加,并且水滴高度降低,凝固水滴锥形尖端逐渐变得平坦,水滴冷板平面的接触面积增加.

  • 标签: 合成双射流 水滴 结霜 结冰 防霜 防冰
  • 简介:采用变物性格子Boltzmann通量求解器(VPLBFS)研究了Rayleigh-Benard热对流.以超临界流体为例,采用VPLBFS简化形式和标准形式分别得到了通常关注基于Boussinesq假设常物性解,只考虑部分物性变化基于partialBoussinesq假设PBA解,以及考虑流体全部物性变化变物性解,分析了non-Boussinesq效应对Rayleigh-B6nard热对流影响,讨论了不同温差条件下non-Boussinesq效应.研究结果表明:non-Boussinesq效应对超临界流体Rayleigh-B6nard热对流有非常显著抑制作用,论证了研究热对流时考虑流体全部物性变化必要性.

  • 标签: non-Boussinesq效应 Rayleigh-B6nard热对流 变物性 格子BOLTZMANN方法 格子Boltzmann通量求解器
  • 简介:壳核结构微胶囊医学药学材料食品农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其制备方法相关领域关注焦点.同轴流动聚焦(co-flowfocusing)种新型制备技术,利用复合射流破碎制备微胶囊具有包裹率高过程量化可控参数域广产率高等诸多优势.实验,复合射流破碎受到多个过程参数影响,并涉及了多层界面的耦合效应.利用简化物理模型,时间和时空域中分析了相水-油-水复合射流不稳定性发展和演化.黏性流体线性稳定性理论,同轴射流和驱动液体基本速度型分别基于管流和误差函数构造,并通过数值方法求解满足相应边界条件下线化小扰动控制方程.结果表明:增加内外层界面的界面张力均有利于射流破碎;流体黏性对同轴射流稳定性均有着促进作用;越大黏性越小内界面张力对应着越大射流破碎波长;内外界面的耦合作用以及复合液滴包裹情况均与内外射流半径比息息相关;绝对-对流不稳定性转换临界Weber数随Reynolds数内层界面张力增大而增大,随内层和驱动流体黏性增大而减小.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液体驱动下同轴流动聚焦技术过程控制,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 标签: 流动聚焦 射流 流动不稳定性 界面 液滴
  • 简介:方柱绕流典型钝体绕流问题,蕴含了丰富流体力学现象,对这类流动准确预测面临着诸多挑战.采用自主发展大涡模拟程序,对来流Mach数M=0.3,Reynolds数尺eD=22000绕孤立方柱流动进行了细致模拟,亚格子模型使用动力涡黏模型.对计算结果分析表明,大涡模拟所得平均流场Reynolds应力分布已有实验数据和直接数值模拟结果均吻合较好,验证了预测结果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瞬态流场进行了研究,展示了计算条件下方柱绕流分离转捩尾迹区旋涡交替脱落形成Karman涡街全过程,为更细致流动机理探索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孤立方柱 大涡模拟 非定常分离 转捩 旋涡脱落
  • 简介:通过色流实验和粒子成像测速技术(particleimagevelocimetry,PIV)对扑翼近场尾流脱落涡结构轨迹和能量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因展流动充分性不同,存在两种牛角型涡系结构;上下扑时翅翼交替产生顺时针和逆时针脱落涡,两涡运动轨迹呈近似弧形对称,对称轴仰角略大于攻角;脱落涡涡心涡量在上下扑极点达到最大值,环量最大值出现在到达极点前1/5~2/5周期之间;产生脱落涡半周期内,涡平均环量都随减缩频率增大而增大,减缩频率较低时,下扑平均环量大于上扑平均环量,减缩频率较高时则相反;振幅对涡能量影响明显,减缩频率为2~2.5时,振幅±40°时涡平均环量约是振幅±30°时两倍,减缩频率越大振幅影响明显.

  • 标签: 扑翼 尾流 脱落涡 粒子成像测速 水槽 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