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本寨屯堡作为明朝初年'调北征南'平定云贵地区之后实行屯田制的产物,因为历史与社会原因,在六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封闭发展的文化环境,保留了较为浓厚的防御军事色彩。介绍了本寨发展的历史背景,描述了本寨的选址特色,分析了它独特空间布局形态,同时也对屯堡大院内的空间营造做了初步的分析。

  • 标签: 安顺屯堡 军事聚落 江南移民 防御性
  • 简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城村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至今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传统村落格局和鲜明的建筑特征。如今这座古村落虽不再有往日的繁华,但仍然展示出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城村将以一种新的姿态续写它的历史。从历史沿革、村落选址、聚落典型空间、建筑特征四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加深对城村古建筑群理解,为其今后的保护和传承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村落选址 聚落空间 建筑特征
  • 简介:以芜湖市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年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使用曲线等方法,探讨芜湖市失地农民就业空间特征、行为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芜湖市失地农民就业以本地就业为主,空间呈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为单中心的社区圈层模式。在市域尺度上本地就业在空间上呈现郊区为就业热区,城区相对较少;社区尺度上,就业地主要集中在社区范围内,短距离就业为主,主要集中在1—5km距离段,其中2km处出现就业人数高峰。就业空间行为模式类型多样,本地—就业型占主导地位。失地农民的自身属性特征及思维定式影响和制约着其对就业空间行为的决策;城市化过程中制度转型与空间重构实现了郊区产业集聚格局以及社区周边的城市就业环境,为失地农民就近就业创造机会。

  • 标签: 失地农民 就业空间 行为模式 芜湖市
  • 简介:日喀则作为西藏面向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在构建开放性经济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旅游业作为日喀则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可以在传统产业条件很差的边境地区建立以旅游业为龙头和核心的相关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群体,促进南亚大通道建设.本文在分析日喀则市旅游资源类型结构、质量、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旅游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核心带动,推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交通先行,健全旅游服务设施;资源整合,完善旅游产品体系;突出重点,加强旅游市场营销;对外开放,加强跨境旅游合作五大旅游发展策略.

  • 标签: “一带一路” 日喀则 旅游 发展策略
  • 简介:旅游客源市场具有月度和季节波动特征,且对地区旅游业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以上海2004—2015年(香港、澳门、台湾及国外)入境游客月度数据为分析依据,基于X-12-ARIMA模型对上海入境旅游市场的季节因素、不规则因素及趋势循环因素给予分解与研究,并运用HP滤波法分析了上海4类入境旅游市场的波动周期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上海入境客源市场均受干湿、冷热等季节因素影响,且影响大小依次为澳门〉香港〉外国〉台湾;(2)各类型旅沪市场的季节形态存在差异,外国市场呈“两峰两谷”的变化形态,港、台市场则呈“三峰三谷”的季节特征,而澳门市场峰谷较多,呈“四峰四谷”的波动态势。(3)上海入境市场受不规则因素大小影响依次为澳门〉香港〉台湾〉外国,且对2003年“非典”、2008~2009年金融危机、2010年“世博”等不规则事件表现具有差异。(4)港、澳、台与外国旅沪市场在2004~2015年均可分为12个月度小周期,且4类入境市场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旅游产品体系、危机管理体制、客源市场营销等维度提出缓解上海入境旅游季节性矛盾,增强偶发性事件应对能力的相关策略。

  • 标签: 旅游季节性 入境旅游 X-12-ARIMA HP滤波 上海
  • 简介:随着我国社会体制和市场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也面临着转型与创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市场化、专业化的更高需求,“规划与工程一体化设计”这种新兴的咨询服务类型应运而生,不仅延展了传统规划体系的“广度”和“深度”,更切实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实施性和可操作性。本文基于对绿地长岛项目游艇通航区域的研究为例,探讨“规划与工程一体化设计”的方法及运作机制,以期为以后的城市开发和设计提供借鉴。

  • 标签: 一体化设计 城市规划 规划创新 工程设计 规划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