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快节奏的大众观光旅游所暴露的问题日益突出,“急行军”式的旅游产品已经不符合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而慢旅游的出现为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我国慢城的不断增加,慢旅游与慢旅游目的地的建设逐渐受到关注.为给我国慢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和开发方向,本文在梳理与慢旅游相关的研究基础上,以夏威夷为例,构建并分析了其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系统,提出了树立正确理念、保护传统文化、打造慢旅游服务设施等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策略.

  • 标签: 夏威夷 慢旅游 目的地开发
  • 简介:不论是城市设计,还是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在实施过程中都会存在交易成本,或者说制度成本。因此,城市设计的价值和有效性远不止体现在漂亮的空间形态上,归根结底是应给社会带来增值。换句话说,城市设计也需要降低制度成本和提高总体社会效益。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和马歇尔的城市空间演变等理论,从理解城市空间演变以及秩序建立的客观规律出发,在理论上对城市设计的实质、内涵、定位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低成本城市设计的理论路径的设想,以期为未来探索高效的城市设计公共政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城市设计 演变 范式 方法论 三维设计 制度成本
  • 简介:旅行费用法是评估旅游目的地相对成熟的方法,也衍化出多种评估模型。文章以武夷山旅游目的地系统为对象,通过在武夷山市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实地考察和发放问卷,使用旅行费用法TCIA模型,计算得出武夷山目的地系统的价值为6.1×10^11元人民币。研究发现,旅行费用法TCIA模型适用于费用昂贵、路途遥远、游客重游率低的旅游目的地;武夷山市的旅游潜力极大,但目前仅仅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为旅游热点,没有形成连片效应。

  • 标签: 武夷山市 旅游目的地系统 价值评估
  • 简介:作为建立品牌认知、创建品牌资产和投射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旅游口号在“目的地竞争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立足于“衰减器”作用机理,构建旅游口号设计规则框架。同时,根据旅游口号评价指标与设计规则的分歧倾向比例来定义偏离级次,实证分析不同地域尺度的旅游口号的偏离程度和偏离分布差异。研究结论显示:①衰减器的内部作用过程包括特征抽取和口号衰减两个阶段;②旅游口号的偏离情况具有地域尺度差异性。省域旅游口号的总偏离程度最高,景域旅游口号的偏离分布差异性最明显,而市域旅游口号和我国旅游口号的偏离分布一致。

  • 标签: 旅游目的地口号 设计规则 偏离分析 尺度差异 注意衰减器理论
  • 简介: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一些用地从城市相对边缘区域变为核心区块,用地中的建筑也随之发生变化,面临着或拆除,或迁出,或改建的命运,如何实现用地新外部条件下建筑生命周期地延续,如何从空间设计角度使得地块的发展能契合城市更新生长的脉搏以获得新的生命活力是建筑师面临的新课题。以杭州某地块废弃工业建筑为出发点,探索从城市角度进行废旧建筑再利用的可能方式,通过连续两年同一毕业设计题目设计成果对比,反思在城市背景下进行废弃工业建筑更新利用的关键点,以期对其他同类项目有所借鉴意义。

  • 标签: 废弃工业建筑 再利用 城市更新 公共空间 废墟
  • 简介:在北京老城建筑遗产整体保护尚未有效落实的背景下,尝试建构基于历史景观叙事和公共空间整合的城市设计路径,以此探索建筑遗产的整合性保护策略。基于历史景观叙事的城市设计路径主要体现在铭刻起源、主题建构和节点织补三个方面,有助于提升老城建筑遗产的可读性,增强公众对建筑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基于公共空间整合的城市设计路径,主要体现在以老城传统轴线和城廓形象为基本线索,依托建筑遗产和自然景观节点,建构以历史风貌保护为导向,建筑遗产、景观绿道、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的老城公共空间网络,让建筑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城市生活。

  • 标签: 北京老城 城市设计 建筑遗产保护 景观叙事 公共空间
  • 简介:以电影为切入点,将触媒理论引入历史街区更新研究中。从文化触媒的特性角度,系统分析了文化触媒除发挥本体的功能外,还应寻求其功能延展性和设计的增量。文化触媒建筑在一定的设计策略指导下,不仅能加强原有的使用功能,还可以很好地对街区的局部与整体产生催化作用,形成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触媒效应。

  • 标签: 历史街区 触媒效应 电影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