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国内外批发空间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梳理,将批发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30-60年代,依附于区位论的批发区位研究,学者受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影响,流行用与批发贸易相关的指标来测量城市中心性;二是20世纪70-90年代,对批发区位进行专门研究,并对其形成机制的探讨程度加深:同时,通过研究批发来探讨城镇体系的文献也较为多见;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批发的空间优化,并与现代物流紧密结合。我国对批发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方面,且起步较晚,研究内容上,对批发市场空间布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深入,但缺乏批发市场的空间演变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同时,批发市场货流空间的研究、批发交易功能与物流功能的空间分离关注较少。

  • 标签: 批发业 空间 形成机制 研究综述
  • 简介:卢卡·利纳蒂LucaRinaldi意大利马尔凯大区驻华代表。其工作包括建立和维持与中方各机构的联系、促进中意公司之间的商业合作等。他精通中国和欧洲在时尚、葡萄酒和旅游等领域的市场。致力于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双方文化活动的共同举办。

  • 标签: 游艇码头 缤纷世界 卢卡 商业合作 文化活动 文化交流
  • 简介:追求更高的效率是旅游城市发展旅游的目标之一.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方法,选取2010年50个著名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对旅游效率值进行测算.研究表明,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影响,城市旅游效率从0.661下降到0.559,规模效率值从0.865下降到0.634,纯技术效率值从0.761上升到0.872,42个城市的旅游规模效率值下降,33个城市的旅游纯技术效率值上升.从调整的数据可以看出,规模效率对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和制约程度最强,纯技术效率相对较弱.最后针对旅游效率值分析,提出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资源集中配置的建议.

  • 标签: 旅游业效率 三阶段DEA 纯技术效率 规模效率
  • 简介:广州的琶洲地区是广州会展的代表符号,琶洲村是会展促进城市化发展的典型城中村。本文以琶洲村村民为例,从社区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视角解析会展发展过程中居民的社会交换关系。研究显示:①城市会展成为社区重要的社会交换关系变量,社区经济对会展的依赖性增强。②在会展发展过程中,外来者的进入打破了原来社区交换关系的均衡与稳定,社区参与交换关系的网络呈多元化特征;社区居民之间的内部交换关系发生了变化,正经历竞争与分化的阶段。③社区居民不满足现有的外部交换关系,表现出对更高层次交换关系的热切期盼。

  • 标签: 事件活动 会展业 经济影响感知 社会交换关系 广州琶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