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空间特征与城市开发建设时序密切关联,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但随着武汉湖泊时代性转变,尤其是中心城区湖泊园林化比例提升,环湖开发力度空前,城外湖相继转变为城中湖,郊区湖泊工程化景区化增多,今后武汉公众参与湖泊保护治理必将出现不同空间策略。中心城区公众参与虽仍居主导地位,但参与重心将在共治共享,从"护岸"转向"护水"和"利生"、"利民";新城公众参与湖泊共建共治将成为热点,力避中心城区湖泊老路,"护岸"与"护水"是当务之急;远城区则重在唤起本区公众参与意识,以点带面。

  • 标签: 武汉 湖泊治理 公众参与 城市化 新城 湖泊眼
  • 简介:名人故里既是一种浓缩了历史情感记忆乡邦文化符号,也是一种可以亲临其境、观赏体验现实文化地理空间。近年来,由于开发模式、思维方式不当等造成各种“名人故里病”层出不穷,其中最突出是项目烂尾,主要原因包括战略性问题和战术性问题。对名人故里开发建设,建议从弄清城市文化本质,找到影响城市文化建设真正问题等方面着手;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从构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互利互补良性生态循环,出台系统政策法规和机制,规范政府主导文化开发行为。

  • 标签: 名人故里 文化产业 城市文化
  • 简介:'紫蒙'一词最早见于《晋书·慕容廆载记》,唐代曾设立过紫蒙军。至于紫蒙军设立于何处及性质,说法不一。张弓认为紫蒙军设立在平州(《唐代仓廪制度初探》,第112页),冯金忠(《试论唐代河北屯田》,《中国农史》2001年第2期)也曾这样认为.

  • 标签: 唐代墓志汇编 周道务
  • 简介:与传统玉米种植史研究范式不同,本文从气候突变、山林经济角度分析清代浙江省玉米种植史料生成,认为乾隆末年和嘉庆年间几次洪灾促使地方官员和士绅提出玉米引发水土流失观点,道光年间降雨量增多又推动其形成更为完整玉米为害表述体系,进而影响地方志书写。清代江南木材需求量扩大,繁荣了浙江山区杉木种植业,推动棚民采取刀耕火种法和林粮间作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玉米也因具有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等特点而取代传统杂粮成为新'花利'作物,承担起维系劳资双方利益分配机制功能,但却没有成为山区主要粮食作物,更不会直接促成大规模的人口增长。

  • 标签: 玉米 气候突变 山林经济 “花利”
  • 简介:明清时期,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经历了'内外'分际历史过程。有的土司留在王朝国家版图,成为'内',有的土司离开了王朝国家版图,成为'外',明朝确立'三宣三慰'土司整体政治格局变为了分属不同政治共同体'内外'土司,最终在清缅战争中因官方提出'内地土司'概念而得以确认,展现了明清以来云南西部边疆从有疆无界整体土司区变为'尔疆我界'中缅边界过程,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疆域变迁及边疆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影响到东南亚世界历史政治格局发展进程。

  • 标签: 明清时期 西南边疆 内地土司
  • 简介:京杭大运河是运河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启动器和助力机,催发和带动了城市崛起和繁荣,并进而形成沿河城市群带。苏北位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控扼运河咽喉,又是黄河、淮河和运河交汇重地,位置特别关键,地位尤其重要,而历史上苏北运河变化复杂而多样,对苏北城市盛衰起落影响也格外显著。大体而言,先秦至隋代,是苏北运河初步开发阶段,苏北运河城市由此兴起,运河城市群初具雏形。隋唐宋元时期是运河进一步开发阶段,苏北运河城市群初步形成。明清时期苏北运河走势基本定型,运河城市群最后形成,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美景。

  • 标签: 苏北运河 漕运 城市群
  • 简介:在大规模复原古城之前,大同市政府曾邀请清华大学编制了《大同历史旧城空间环境整治规划》。规划目的在于应用各种城市设计手段,充分展示历史文物建筑景观与艺术影响力,使之成为城市公共空间标志性建筑和控制性要素,以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品味,促进旅游业发展,并综合解决交通停车、地下商业开发等问题。介绍了该规划背景、目的、内容及相关争议,并进行了相关思考。

  • 标签: 大同旧城 空间环境整治 争议与思考
  • 简介: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运河沿线城市热门话题,但什么是大运河文化?大运河文化有什么特点?需要有一个理论上解读。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大运河文化载体中国大运河概念以及中国大运河文化产生背景,从而提出中国大运河文化概念及内涵。从中国大运河文化时代和地域性特点、价值与功能特点分析大运河文化特征,通过列举10个类别的运河文化对中国大运河文化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中国大运河文化 内涵 特征 分类 研究
  • 简介:东晋时期北府兵在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之紧密相关城市——京口也随之走上历史前台,在东晋及刘宋前期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这一繁荣背后却隐含着危机:这座近乎完全依赖政治及军事扶持发展起来城市,其经济情况极不理想,多山地形决定了其宜耕土地较少且土壤贫瘠,在传统农业经济下无法保障其编户数量,这就决定了它注定只能依靠政治扶持。随着南北局势变化,政权无力从江北抽调居民充实京口,这座此前耀眼重镇地位也随之直线下降,直至最终被取消军府,成为江南防御薄弱环节,直接沦为都城建康附属区域。

  • 标签: 东晋南朝 京口 军府 流民
  • 简介:新时代小城镇新发展,必须着力带动、服务、促进乡村振兴。强化小城镇连接乡村与城市和国内外市场枢纽地位,在市场信息、市场要素、商品流通等方面,小城镇要充分发挥乡村与城市之间高效率双向交流、流通中心作用。小城镇要用好本地资源和优势,开辟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新路径,发展新兴产业,把创新驱动战略落到基层,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实际出发,逐步引导农民进镇集中居住。小城镇要加快现代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保护小城镇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愁"浓烈醉人。

  • 标签: 乡村振兴 小城镇建设 新战略 新发展
  • 简介:中国有三大荔枝分布区:岭南、四川和福建。荔枝原产于岭南地区,从汉代起便成为南方地区特色果贡之一,直至清末。笔者在全面考查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探讨了三大荔枝分布区形成,着重研究了荔枝种植及进贡历史地理变迁。栽培荔枝约于汉初传入四川、隋以前传入福建;进贡则呈现出隋唐以前贡在岭南、唐宋贡在四川、元明清贡在福建现象。通过分析得知导致荔枝种植区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气候和人为原因(正反两种作用),荔枝贡地选择则随着政治形势动态变化而变化。

  • 标签: 荔枝 地理分布 贡道变迁 贡道
  • 简介:2018年10月底聚焦"文化线路"第七届ICOMOS-Wuhan无界论坛正好距离《ICOMOS文化线路宪章》通过十年。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和国际古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专家以及中国学者、规划建筑设计专家集中探讨了文化线路在城乡可持续发展中角色问题。从"文化线路科学保护"(2009年无锡论坛主题)到"人文·人居·新时代"(本次论坛主题)发展,不仅仅是文化线路,也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十年来理论与实践发展总结与缩影。

  • 标签: 无界论坛 文化线路 可持续发展
  • 简介:云南石林弈族自治县以喀斯特地貌石林景观著称,但近年来游客量逐年递减、门票经济逐年下滑,就本质而言,该县依然是农业大县。以旅游触媒体为切入点,研究了石林县乡村发展固有困境以及旅游之于乡村正负面效应,并从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用地及土地经营制度、农旅结合与产业扶贫、乡村企业化治理模式、软实力等方面对乡村振兴路径进行探析。

  • 标签: 旅游 触媒 石林县 乡村振兴
  • 简介:中国园林历史悠久且积累深厚,然而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研究建构却长期进步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研究持续陷入多重视角和不同语境错位糾缠困局之中,其中尤以传统立场与现代设计之间、本土化语境与国际化潮流之间、理论研究价值判断与行业生产现实要求之间三重错位关系最为集中尖锐。相关研究必须回归风景园林概念与事业本质,重建可以整合多元视角和语境更大视镜,才能超越诸多错位视角拘囿,突破现实困局,推进当代中国风景园林理论体系持续建设和健康絲。

  • 标签: 中国风景园林 理论研究 大视鏡
  • 简介:广州西关大屋是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中瑰宝,具有“古、雅、幽、秀、洋”之艺术特色。因城市功能结构变迁,西关大屋历史街区则具有“静、慢、清、悠、闲”市井文化新型生活方式相对区位优势。通过“传统-当代”活化手法进行积极开发,打造“广州西关民间文化产业风情体验国际性旅游区”,塑造广州世界名城文化景观形象,则是一条“亲民、爱民、惠民、富民”可持续发展之路。

  • 标签: 广州 西关大屋 市井新生活 传统当代并存 国际体验旅游
  • 简介:法眼宗是所谓禅宗'五家宗派'之一,其创派祖师被认为是雪峰义存四世法孙清凉文益。然而,法眼宗宗派意识萌发于何时,文献中非但没有明确答案,'雪峰宗'、'玄沙宗'、'法眼宗'等名称不一表述方式以及关于各代祖师关系抵牾记载反而令人疑窦丛生。本文根据灯录等文献,系统梳理五代到宋初整个雪峰禅系每一世代传法分布,尔后以空间分布演变为线索,探究僧团分布格局形成驱动因素。复原从雪峰僧团到玄沙宗时空发展历程后可以发现,'雪峰宗'之名消失与法眼宗成立是僧团内部争夺正统进而分化造成结果。当然,不可忽视是,政治力量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推手角色。

  • 标签: 雪峰僧团 玄沙僧团 法眼宗
  • 简介: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要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新时代,开展资源型城市创新研究意义重大。围绕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评价技术路线、创新模式选择和创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综述发现,虽然不少学者已经关注到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重要性、迫切性和难度,并做了积极深入研究分析,得出一些颇有启发性结论和观点等,但聚焦资源型城市创新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关于理论、方法、政策和案例等方面的研究还不系统,且滞后于资源型城市创新发展实践。

  • 标签: 资源型城市 创新 研究进展
  • 简介:我国西部涵盖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拥有一批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球人才加速流动今天,这些城市如能抢抓机会,出台更加优惠政策,营造更加良好创新环境,必将成为汇聚人才高地。以重庆市为例,借用GEM模型,通过对大专院校、高新技术企业抽样和海归创业者抽样调查,评价了重庆引进高端人才环境及现状,在分析借鉴西方几个发达国家引进人才经验基础上,从营造良好环境、实施知识城市战略吸引人才、出台更加宽松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标签: 西部中心城市 海外高端人才 引进 政策建议
  • 简介:乡村是文化多样性保障,也是城市"蓄水池"和"稳定器"。然而近些年来,乡村发展逐渐趋于老龄化和空心化,由于宏观政策上城乡结构整体性策略,乡村逐渐演变成城市型聚落结构住屋形式,"地域性"特征在快速流逝,并且出现了严重城市化倾向。如何进行乡村活化,并实现活化过程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面对难题。采用自组织再生实践活化方法,从最本源进行探索,先提高村民文化自豪感,让他们先认可现存文化价值,以至于在后续采取一系列物质手段过程中,不会遗失活化根本。从源头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参与乡村建设,共同提升和改善乡村面貌和原住民生活水平,由此达到乡村活化再生繁荣。

  • 标签: 乡村活化 文化多样性 自组织 再生
  • 简介:为了积极呼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总体要求,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发展水平得到快速提高。然而由于我国社会、文化乡土特性,以及对现代化进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注定我国乡村发展必然不同于西方模式,亟待探索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发展,又有历史承载、诗意栖居乡村发展道路。江西省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是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富集之地,也是传统村落保存较好省份,通过生态博物馆理念与实践可知,该理念对地域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目标相契合。以生态博物馆原址保护、开放保护、生态保护和活态保护为原则,结合江西生态文明试验区规划政策导向,在学习借鉴外来经验同时,应充分从国情乡情出发,重新评价我国公有制乡村发展中制度优势和政府主导下集体组织、集体经济宏观统筹机制,以期引导江西传统村落在新形势下既能维护文化特色,又能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造福地域居民实践对策。

  • 标签: 生态博物馆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 生态文明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