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是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传承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职责,但是如何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却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国际上运河保护发展有不少成功经验,加拿大里多运河和法国米迪运河等就是成功的典型,其经验可概括为: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促进地方文化与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合理组织旅游交通线路、实施分区分级管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明确高效的管理方式和职能分工。上述经验启示北京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发展应深入挖掘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汇集成具有吸引力的运河文化;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北京大运河对区域发展的整体带动;科学划定运河文化带发展范围,实施分区管治;健全法律体系,坚持依法依规行政;完善政府管理机构,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尺度的旅游线路,提高便捷性和互动性。

  • 标签: 中国大运河 文化带 通州 京津冀协同发展
  • 简介:m“王府井”是北京地标景观,主要由水井、步行街、老字号等组成。有关王府水井传说的转变折射出不同时段对权力态度认识的转变。王府井步行街利用复古元素赋予当下消费以历史感。因靠近使馆区,王府井最初具备外国人窥探中国的窗口作用,但同时也为国人提供了了解异域文化的途径。当前,王府井的街景在消费功能和历史接续性之外,还具备为都市生活制造意义的功能:它在爱情电影中制造浪漫、在日常之外制造节庆和闲暇,赋予生活特殊的意义。王府井在对异域的容纳和化用中以民族文化实践了对东方主义的反拨,在迎接网络媒体虚拟经验冲击的过程中突出了实体经验的不可替代性。

  • 标签: 王府井 都市空间 文化创造力
  • 简介:北京老城建筑遗产整体保护尚未有效落实的背景下,尝试建构基于历史景观叙事和公共空间整合的城市设计路径,以此探索建筑遗产的整合性保护策略。基于历史景观叙事的城市设计路径主要体现在铭刻起源、主题建构和节点织补三个方面,有助于提升老城建筑遗产的可读性,增强公众对建筑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基于公共空间整合的城市设计路径,主要体现在以老城传统轴线和城廓形象为基本线索,依托建筑遗产和自然景观节点,建构以历史风貌保护为导向,建筑遗产、景观绿道、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文化空间融合发展的老城公共空间网络,让建筑遗产更好地融入当代城市生活。

  • 标签: 北京老城 城市设计 建筑遗产保护 景观叙事 公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