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与物价高涨的典型事实,将旅游收入、价格效应引入社会福利函数,构建旅游产业发展、价格效应及其社会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及其价格效应的社会福利影响进行理论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其经济增长,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相反,对旅游目的地的价格体系失衡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从而对其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带来间接的消极影响.本研究利用中国四大世界双遗产旅游区及其张家界、三亚、阳朔、丽江旅游区的实证资料验证了这种内在影响的存在性,为中国不同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 标签: 旅游产业 价格效应 社会福利
  • 简介: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今,公共健康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建成区快速高密度蔓延,加之汽车入侵、城市结构及居住模式的改变,供儿童日常活动的户外公共空间越来越有限,儿童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儿童能否在城市中健康成长成为维系中国家庭及整个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文章对国内外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四个方面:(1)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调查研究;(2)宏观尺度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结构空间分异研究以及儿童游戏场地设计分析;(3)具体的户外环境因子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4)儿童对户外环境中的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等四个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促进城市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环境因素对体力活动类型及体力活动强度影响、户外物理环境因子如温度、风速、日照等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儿童与父母对户外环境及活动机会感知差异以及儿童户外环境感知偏好研究等。

  • 标签: 儿童 体力活动 户外环境 城市
  • 简介:本文利用一般均衡理论,以图解分析法分析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产生的福利效应。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对旅游目的地GDP增长率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但对旅游目的地CPI、居民实际收入、工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生态环境等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社会福利,其最终影响取决于积极影响与消积影响的"双向均衡"。同时,以中国四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旅游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了这种"双向均衡"社会福利效应的存在性。研究为我国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的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 标签: 一般均衡 旅游产业 福利效应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 简介:运用武汉市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流动儿童身份认同的结构与现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主要包含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三个因子。从身份认同程度来考察,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已经达到"半"认同水平,但身份认同内部差异较大。从具体影响因子来看,地域认同、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程度依次降低。相对较高的地域认同程度反映的是迁入地"城市魅力"的效应,而相对较低的群体认同程度,反映流动儿童具有较强的"外地人"意识倾向的特点。流动儿童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

  • 标签: 流动儿童 身份认同 地域认同 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