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时间是万物存续基本维度,对人类社会而言亦是如此。不过,与物理时间或钟表时间线性、均质性有所不同,人类时间观念是社会建构产物,并反过来或显或隐地影响社会生活。不同人类群体实践活动,所产生时间观念亦会不同。中国乡村民众如何依据农事节律来组织与展开其年度生活?

  • 标签: 乡村民众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俗学获得了丰硕成果。在民间文学与口头传统、民族志研究、都市民俗学、历史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绩。经过努力,民俗学逐渐从纯文学、溯源式研究转向民族志式整体研究;由门描述性学科,转为门阐释性学科,'朝向当下'成为学科共识。普通人日常生活被推到了前台,学科伦理意识和参与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但学科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问题,表现为学科发展不平衡、重个案研究而轻理论建构、囿于旧范式窠臼、重视当下而忽视历史等。此外,民俗学在实践领域还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 标签: 民俗学 改革开放 学术史 学科范式 反思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式微,阿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现象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有益尝试,邓迪斯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