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正>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宣德青花查体梵文盖罐,是一件造型奇特的艺术品。(图见《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清代绘画》中册第155页)该罐连盖通高28.7、口径19.7、底径24.7、盖口径22厘米。直口,口沿有下凹的浅槽,平肩、硕腹,腹以下微敛,平底,平顶园盖。此罐的奇特之处在于肩部突出的八个方形扳手,扳手上绘缠枝莲花纹。俯视罐上这八个扳手,好似佛教用器中的法轮。通体青花装饰,口外壁及肩上均绘海水纹,器外壁的主题纹饰为三周环写的查体梵文。罐足边绘一周仰莲瓣纹。罐内底中心,自左至右横书“大德吉祥场”五个篆字。盖外壁较直,饰以海水纹,盖里所绘纹饰与罐内底心相同,也自左向右篆书“大德吉祥场”。器里外施釉,釉质莹润,白中泛青,青花发色稳定,色泽鲜艳,料中泛黑褐色铁结晶斑点,字体规整,纹饰清晰。明清时期,皇帝大都信奉佛、道教,并亲身参入佛、道教活动。在明清瓷器上反映佛、道教内容的纹饰或文字占有较大比例。宣德青花查体梵文罐,可能是皇家举行隆重的佛教仪式时设坛、祭祀所用的法器。此器历来深藏宫内,外人不得见。值得一提的是故宫博物院

  • 标签: 青花 梵文 扳手 宣德 水纹 外壁
  • 简介:<正>民谣:不过的老南肠拉不尽的莱芜猪“顺斋”香肠亦名南肠,为莱芜名吃之一。(“顺斋”是其字号),外地多称为莱芜香肠或莱芜南肠。莱芜香肠风味独特。正如民谣中说的:“不过的老南肠”,其独特主要体现在“”字上。因为质量优良而闻名全国,远销海外,受到一致的赞许。经过特殊工艺制做的顺斋香肠,不仅香味独特,美味可口,且食后余香悠

  • 标签: 莱芜市 香肠 莱芜猪 主要体现 工艺制做 民谣
  • 简介:一托名"西周生"所著的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它是由作者根据社会现实生活创作完成的社会世情小说.作者借助一个冤冤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意在如实反映明末清初的社会现实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明末清初的浮世绘,也是那一时代的鸟瞰图和百科全书.纵观全书,它囊括民俗学、经济学、宗教学、语言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仅就民俗学而言,它就涉及到民间谚语、神话故事、民间信仰、岁时节日等诸多方面,是研究明末清初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文献.正如胡适所说:"我可以预言,将来研究17世纪中国社会风俗史的学者必定要研究这本书."①可惜的是,目前学界对此书的研究不够深入,有限的研究也往往偏重于对它的文学性的挖掘,而从民俗学层面开展的研讨并不充分.鉴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探讨属于民俗学重要内容之一的民间社.

  • 标签: 传泰山 泰山香 醒世姻缘传
  • 简介:清粪妇是一个已经消失了的职业,当年的时传祥就是她们的同行。就是这个在常人眼里十分“卑微”的职业,却让民国12年的广州城整整臭了两个月。

  • 标签: 广州 职业 卑微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了杨廷理的生平事迹和著述及在清代台湾历史上作出的杰出贡献。

  • 标签: 杨廷理 事迹 著述
  • 简介:<正>“力拔山兮气盖世”,这是西楚霸王项羽的一曲壮语,拔山,形容其力大无穷,喧腾出其英雄气概。唐玄宗《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就有“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之句(《全唐诗》卷3)。然而,山既可拔,河岂不可拔乎?在古代,拔山只是一个形容词,而拔河却很早就形成为一项众人角力的游戏。唐人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卷6有《拔河》条,简要介绍了拔河游戏的由来及其竞赛规则,其辞曰:拔河,古谓之牵钧,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主。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梁简文临雍部,禁之而不能绝。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垣,长四、五十文,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相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

  • 标签: 拔河游戏 唐玄宗 《全唐诗》 唐人 竞赛规则 体育活动
  • 简介:南岳是湖南地区香火最为兴旺的宗教圣地,女性香客也很多。这些女性信仰者的信仰动机及对神祇灵验程度的认同,深受各自社会经历、教育程度以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她们在朝频次和修行方式的选择上,私人化倾向明显。社会价值多元化使更多知识女性和年轻女性加入朝队伍,她们选择信仰神灵但不皈依,从而拥有了更多自由的个人空间。

  • 标签: 南岳朝香 女性 宗教信仰
  • 简介:<正>成武是山东西南部的一个县份,这里的民间流行着多种儿童游戏,简要介绍如下:在儿童刚脱离襁褓的时候,游戏就开始伴随着他们了,这种游戏是在父母等大人参与帮助下进行的,其歌也由大人吟唱。·筛箩箩·大人对面扯小儿两手,拉来推去,摹仿筛箩的动作,和之以歌谣:“筛箩箩、打箩箩,磨麦麦、蒸馍馍,看

  • 标签: 儿童游戏 山东 动作 小儿 组织者 民间
  • 简介:“牵郎郎”是明清时期广被学者记录与分析的一首游戏童谣。据记录可知,其至晚在元末的燕京地区已有流传。而相关分析,与以往从“诗妖”角度对童谣所进行的政治化阐释明显不同,而是充分揭示其背后所反映的民众之思想意愿,表现出浓厚的巫术思维。这与当前歌谣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谋而合,可以看作是歌谣学现代学术研究的先驱。

  • 标签: 童谣 牵郎郎 巫术
  • 简介:<正>本文试图对旅游中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效以及旅游与文化的对应关系做些初步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从旅游学建构的体系来着,国外一般认同地把交通、食宿和场所(良好的气候、自然景观、舒适及历史和文化要素等)作为旅游必备的三大基本构件.其中.交通与食宿是旅游基本的物质和技术性设施,而其它因素则构成了旅游主观目的性意图,即属于上述三大构件中的场所范畴.说到场所,又不能不提及旅游者自身的主观

  • 标签: 纵横谈 旅游者 原始文化 游戏 旅游学 文化旅游
  • 简介:<正>比较当代都市儿童的电动玩具、声控玩具、电子玩具能说话的感应玩具以及高科技的电子游戏机等娱乐方式,笔者所要谈到的几种民间玩艺儿,可以说是土而又土了。可是每每想起儿时与小伙伴在街头巷尾执着戏玩,不被家人呼唤几次不肯回归的着实走火入魔的心绪,仍然难以忘怀。现在细想起来,这却是一代孩童慰以自娱的民间习俗文化的花朵,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济文化水平的反映。对于这些是否见之经传也未曾考据,今凭经历或目睹的记忆记述几种。或者对于研究民俗的专门家来说,也提供一点第一手资料,供作参考。

  • 标签: 电子游戏机 五十年代 杏核 儿童 声控玩具 方砖块
  • 简介:一制度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最高表现,它鲜明地体现了人类对于自身、自然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作为行为规范的各种制度,为人类的文化创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制度会极大地促进或限制人类创造能力的发挥.

  • 标签: 妙峰山 紫禁城 主题 民间 北京 近代
  • 简介:<正>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笔者家乡曹县城内流行着几种儿童游戏,其内容与形式,颇不同于以后学校中之游戏。当时笔者正在幼年,每积极参与,至今忆及,犹觉饶有兴味,然时过境迁,此种游戏大半消亡,少有人知。今略记数种于下:1、藏没(Cangmu):即“捉迷藏”,于夜晚进行,人数不限。会集后,用下法分工:大家以右手握拳相叠,并握住下面一人伸出的食指,然后,自下而上

  • 标签: 儿童游戏 内容与形式 二三十年代 积极参与 曹县 二十年代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阿·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