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1994年4月24日,朱怀津先生在山东昌邑用一枚银永乐通宝交换泉友的崇祯通宝背“Ⅱ”铜钱。此钱系购自威海乡间农民手中,黄铜质地。面径26.4、背径25.9、面穿宽4.8、背穿宽6.2、厚1.6、背郭宽4.0毫米,重5.2克。面文扁崇、示祯,双点通口头,尔宝开足,背右“”,左“Ⅱ”,宽背郭,肉间绿锈。精湛、秀美,有官炉风貌。是一枚少见的折二钱(图一)。

  • 标签: 崇祯通宝 版别 中国 明朝 图谱 形制
  • 简介:关于1909年袁世凯开缺回籍问题,学界深入探讨了其缘由,但对袁世凯遭罢黜之前的史实梳理尚显薄弱,特别是对袁世凯五十大寿及其影响重视不够。在清末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袁世凯五十大寿的排场、造势之大,刺中了清廷上层年轻贵胄们的心。因此,慈禧、光绪过世之后,这些年轻贵胄就肆无忌惮地把矛头对准袁世凯。其次,对袁世凯开缺之后的社会舆论反应亦注意不够,报刊舆论对袁世凯开缺的认识与同情,正好为袁世凯赚足了社会声望。最出乎清廷意料的是外国媒体所表现的惋惜与遗憾,而此正为之后历史发展埋下深刻的伏笔。放逐袁世凯加重了清末以来本已缓和的满汉畛域,导致满汉官僚矛盾激化,是清朝快速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袁世凯 清廷 满汉畛域
  • 简介:<正>我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支裔繁多,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爱。探究这种说唱艺术的渊源时,我们不应忘记敦煌遗书中的《捉布传文》(伯三六九七)。关于这一题材,敦煌所出共有十个卷子。其中有的冠以“词文”题目,如伯三三八六卷《大汉三年布骂阵词文》。《捉布传文》一卷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可见,当时已有专门从事这种说唱艺术样式的艺人——“词人”的称呼,而“词文”在说唱中也已成为独立的一种。敦煌变文卷子中有的唱词记有“平调”、“侧调”、

  • 标签: 敦煌遗书 刘邦 敦煌地区 汉书 渊源 汉高祖
  • 简介:<正>潘驯(1521—1595)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治河专家。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至万历二十年(1592),潘驯曾经四次任总督河道。他不辞劳苦,经常深入工地,对、淮、运三河进行大量调查,提出综合治理的原则:“通漕于河,则治河即以治漕;会河于淮,则治淮即以治河;会河、淮而同于入海,则治河、淮

  • 标签: 潘季驯 河防 石刻本 万历十九年 全图 两河
  • 简介:姬方尊铭文中“姬”被赏赐的二十六家“佃臣”为宗族聚落。其中,名为“丁”的“师夫”作为族长领导生产,剩余二十五家为庶民家族。铭文中显示随聚落被赏赐的牲畜数量很大,反映了此聚落从事的是耕作与畜牧相结合的农区畜牧业。

  • 标签: 季姬方尊 铭文 宗族 畜牧业
  • 简介:<正>筌(约903—965),字要叔,成都人,是我国五代时期的著名绘画艺术大师。据史书记载,筌自幼便具有非凡的绘画艺术才能,很早即以绘画得名。宋代休复撰写的《益州名画录》说他“幼有画性,长负奇能”(卷上,页一三)。《十国春秋·后蜀列传》说他“以善画,早得名,年十七事前蜀后主为待诏”,到后蜀时,蜀主对筌的才能和成就尤为敬重,授他“翰林待诏权院事”的职务,不久,“加检校少府监,赐金紫,累迁如京副使”。并“赐紫金鱼袋”,以示尊宠;每次召见,都优礼相待。

  • 标签: 黄筌 绘画艺术 徐熙 父子 后蜀 宣和
  • 简介:<正>甸宋碑是1984年冬盐亭县甸乡南山村村民岁修公路时,于该村水观音地段发掘出土的。碑长110厘米、宽60厘米、厚10厘米。两面刻字,一面横款,刻92字,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闰六月二十五日盐亭县尉何览、县令程縯合刻的题咏诗;(图一)另一面竖

  • 标签: 宋徽宗 县尉 观音 公路 岁修 咏诗
  • 简介:一、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竹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我国的竹刻艺术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这说明削竹为简册,文字书于竹,至少在商代已经流行.:"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竹笏是周朝仅次于玉、象牙笏的礼器.

  • 标签: 贴黄技法 艺术风格 工艺美术 竹刻艺术
  • 简介:慎,清代康乾间人,后世称誉为“扬州八怪”画派重要人物。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禽兽,并擅长狂草书法,一直以卓越的绘画艺术名扬海内,自古至今无人目为书法家,长期被画名所掩。鉴此,笔者在研读慎绘画时,注重搜集其遗书墨迹,考察先生之书法源流、美学观点,辨别草书结体、用笔方法,庶几有助于认识中国草书发展规律,获益良多。慎出为布衣职业画家,诗、书、画三绝、但在清代绘画史论著中很少提及,同时代人述评也是平平之谈,与白衣名士相比多有距离,显然在文人价值取向上不公平。今天当用艺术尺度实事求是加以论述,以利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本文着重就慎草书艺术作一探讨,倘有谬误和不妥之处,祈望不吝嘉惠赐正。

  • 标签: 草书艺术 黄慎 清代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书法家
  • 简介:<正>最先对国铜器进行收集介绍和研究的是郭沫若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935年出版,1958年重印),该书收录的四件器中,只有一件清宫旧藏的孙子傒君叔单鼎,传说出土于国故城所在的潢川县境。解放以来,国铜器的有发现。最重要的发现是一九八三年四月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时期墓葬出土的君孟铜器群。我曾参观该墓葬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了全部铜器,并在当地文博单位的工作人员协助下对其中二十六件铜器附著的铭文拓片手摹一过。现在就这批国铜器谈谈自已的意见,提供大家讨论。

  • 标签: 铜器群 工作人员 两周金文 郭沫若 春秋时期 文博单位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赵孟頫《致宗元札》是其早年书法真迹,研究者对其书写年代说法不一,以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说影响较大。信札内容反映的官职任满待迁及日常政务繁冗、督责严苛等现象,对比元朝官员任期和职权来分析,符合赵孟頫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任职兵部郎中时的实际情况。信札中提到赵孟頫获见大量唐宋绘画名作,也应是在大都任上才有此机会。故此,《致宗元札》书写年代应为至元二十七年。

  • 标签: 赵孟頫 致季宗元札 圆座署事 大都
  • 简介:胡适致顾颉书信两通,分别载《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1928年2月7日第二集第十五期和1927年12月27日第一集第九期,为此前诸胡适书信集所未收.经考订,此二信的撰写时间分别是1926年10月29日和12月26日.两信内容涉及敦煌学、中国文学史、蒙元史等诸多方面,是极为重要的近代学术史料.

  • 标签: 胡适 顾颉刚 书信时间 敦煌
  • 简介:慎《聋哑和尚》为赣州市博物馆藏品。纸本,62×132厘米。画背药葫芦、身穿补衲衣、足登芒鞋之聋哑和尚。采药时见一蝙

  • 标签: 黄慎 博物馆藏品 衲衣 纸本 采药 时见
  • 简介:<正>一、前言寨遗址位于密县新县城东南9公里处,属来集乡寨村。遗址在村西南的高台上。双洎河在台地的南部由西向东流过,台地北边的断崖下是新(新郑)密(密县)公路(图一)。遗址所在的台地为河旁阶地,高出现河面约有10余米。遗址遭破坏严重,现存面积约5000平方米(东西长100、南北宽50米)。

  • 标签: 遗址 二里头文化 灰陶 口径 绳纹 标本
  • 简介:冶窑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巩义市,是烧造唐三彩的主要窑址.窑址主要分布在洛油南部大、小黄冶村附近黄河两岸.这里为丘陵浅山地带,地势高低起伏,沟壑纵横,其地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高岭土和煤炭资源.在这一地区建立唐三彩作坊、窑炉是非常理想的.

  • 标签: 窑址 唐三彩 南部 地势 河南省 黄河
  • 简介:<正>为周初嬴姓封国,在今河南东南部淮河上游的潢川县一带。春秋时期,领地甚小,南有今之大别山脉,东与蒋国(今河南淮滨县境)为界,西邻息国(今息县境内)、弦国(今息县西南),北与蔡国(今新蔡县)毗邻。国都在今潢川县西北隆古集,城址尚在(图一)。

  • 标签: 春秋时期 中原文化 楚文化 中原地区 铜器 淮河上游
  • 简介:1998年春夏之际,山西省博物馆清理库房时,发现了一本清末山西学子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日记本,除封面和封底不存外,基本完好.日记内容记述了主人在1908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期间生活、学习和交友的情况,是我们了解和考证这段历史史实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就日记本本身来说,它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近现代文物.

  • 标签: 黄国梁 日本 士官学校 留学日记 文献资料
  • 简介:唐代浑源窑是山西较为重要的一处窑址,有古磁窑和界庄两处窑区.两窑相距约2.5公里,烧造器物相近,白瓷、黑瓷、青瓷的烧造水平较高,颜色釉器更是出类拔萃.第五章第四节中谈到了浑源窑的釉瓷器.里,冯先铭先生有专门的浑源窑调查简报.两处的报道都没有提到唐代的另一处窑址--界庄窑.

  • 标签: 唐代 浑源窑 黄釉瓷器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