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学者们关于殷墟青铜器铸造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很深入,苏荣誉先生在其大作《二十世纪对先秦青铜礼器铸造技术的研究》中已做了详实的论述。21世纪以来,随着孝民屯村南及东南地铸铜遗址的发掘,殷墟出土了极其丰富的铸铜遗物,仅范就达10万余块,还有2千余块泥芯,2百余块模。

  • 标签: 殷墟 制作工艺 陶范 泥芯 铸造技术 青铜器
  • 简介:本文根据寺遗址石制品复制实验的结果,结合一个寺晚期灰坑中发现的2万多件变质砂岩石片,对寺遗址晚期的石器生产的产能进行了估算。首先根据复制实验中的变质砂岩石制品的打片和制坯速度,推算出这2万多件石片可能是245件石坯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然后根据寺遗址石器的出土情况,分析了寺时石器的消费需求。最后将推算的石器数量与寺普通居址区20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的石器数量相比,认为寺晚期变质砂岩石器的生产可能远远高于自身消费的需求,超出自身消费的部分可能输出到周边遗址。或许用来换取寺自身发展需要但供给不足的物资。

  • 标签: 陶寺遗址 石器生产 产能
  • 简介:范制作是青铜浇铸的关键工艺之一,决定着青铜铸造的器型、纹饰和质量,然而有关铸铜范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采用热膨胀、X射线衍射分析、X射线荧光等技术,对安阳殷墟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的10件范标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XKF结果表明。范含砂的比例较高。而范内外壁的热膨胀分析表明。其内壁的烧成温度多在450℃左右。系低温烘烤而成。容易理解,浇铸时,高温铜液的短暂高温效应,致使范内壁的烧成温度普遍高于外壁。本文结果为深入探讨古代范的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再次证明,反复升温测定烧成温度较低范的新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 标签: 陶范 烧成温度 孝民屯遗址 铸铜遗址 DIL
  • 简介:清初,新疆主要处于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之下。清政府为巩固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出兵平定了地方创据势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政府再次统一新疆。为加强统治、巩固统一和发展经济,清政府决定统一铸行货币,按内地方孔圆钱的样式铸“乾隆通宝”取代当时流通使用的无孔桃仁状的“普尔钱”。由于过去的普尔是用土法打制的,故当地的工匠不掌握翻砂铸造制钱的技术,所以清政府从内地,主要是陕西调选有经验的8名铸钱工匠担任技术指导,开赴新疆,在叶尔羌城(今莎车县)设局铸钱。

  • 标签: 乾隆通宝 准噶尔汗国 清政府 政府决定 方孔圆钱 新疆
  • 简介:本文介绍在西安发现的两枚汉粟双语种丝路货币,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得到方家指正,特别是对于粟文字真实含义的解读。

  • 标签: 粟特 钱币 抛砖引玉
  • 简介:在钱币收藏市场上,小面额的纸币往往不占优势,因为多数收藏爱好者认为,面额大的纸币,其市场价值往往更高,价格更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改变了对小面额纸币的看法。目前,小面额的纸币重新得到了人们的审视和认可,其发展潜力被人们慢慢挖掘出来。1980年5角人民币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近段时间,第四套人民币5角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行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收藏价值高,成为人们热烈追捧的对象。

  • 标签: 收藏价值 人民币 收藏爱好者 收藏市场 市场价值 发展潜力
  • 简介:黄河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支脚的年代及地域分布均较集中,本文对其形制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以此揭示各区域内的文化传统和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情况。本文将支脚划分为七个类型,归为五个分布区。从形制特征和装饰风格的多样性看,支脚应不仅限于日常生活器具的功用,可能也作为具有特殊精神内涵的器具使用。支脚到鼎的演化路径也并非单线的,各区域的情况不尽相同。

  • 标签: 陶支脚 陶鼎 文化传统 文化交流
  • 简介:2012年7月25日,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庙安全技防工程施工现场发现元代中统元宝交钞铜钞一件。该钞为黄铜质,纵长方形,长27.8、宽18.4、厚1.3厘米,重5.6公斤(图一)。钞背面光素,四角分别有四个小穿孔钮足,中间有两个残缺的钮足,为提梁底部。钞正面最上部反刻钞名称,由于表面锈蚀不清,目前可以辨认的仅有:“……宝交……”二字。钞上遗存的“宝交”二字至为关键,结合文献记载,

  • 标签: 铜钞 济渎庙 钞版 中统元宝交钞 九叠篆 北海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