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民族化的哲学范畴,“阴阳”是“贯穿中国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此范畴统辖下,划归“阳”之系列的有天、父、雄、刚、上、动、大,划归“”之系列的有地、母、雌、柔、下、静、小。词序排列上。“阴阳”是先后阳,“乾坤”是先乾后坤;若对应使用,要么是以“阴阳”对“坤乾”,要么是以“乾坤”对“阳”,依此类推,方才合乎汉语表达习惯。譬如,《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阴阳——柔刚)《庄子·天道》:“静而与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静动——阴阳)王弼《周易注·屯》:“求与阳,弱求于强,民思其主之时也。”(阴阳——弱强)诸如此类,都可谓是符合常规的“对位使用”。然而,与此相异的“错位使用”,在古籍里也常见。例如“天地有官,阴阳有藏”(《庄子·在宥》)、“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管子·四时》)、“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苟子·礼治》)、“推天地之精,运阴阳之类,以别顺逆之理”(《春秋繁露·阳尊卑》),等等,其中跟“阴阳”对举的都不是“地天”而是“天地”,这种现象值得学人注意。

  • 标签: 汉语表达习惯 哲学范畴 中国 文化传统 “阴” “阳”
  • 简介:古代咒语花钱中,以“钟馗躯降福”钱为最多。笔者近期集得一枚.其直径49、穿7.5、厚2.8毫米.重33.15克,黄铜质。钱面穿左铸有楷书“躯降福”四字,穿右铸钟馗执笏朝天,穿上铸一蜘蛛,穿下铸一蟾蜍。钱背铸有虎、守宫(即壁虎)、蜘蛛、蛇和蟾蜍五动物,即所谓“五毒”。钱体古朴,铸

  • 标签: 咒语花钱 “钟馗躯邪降福”钱 民俗文化 古钱币
  • 简介:1958年,山东滕县城东桑村公社西户口—座东汉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画像石,其中229号画像石在六博图中有题刻,标注对弈者的身份,颇为特别。对弈人物左侧题刻的第二字旧多误释,或释“良开(卯)丞”,或释“良成丞”,皆与字形不合。此字其实是刻划得有些走形的“”字,所谓“良开丞”、“良成丞”当改释为“良丞”。“良丞”即“琅丞”,系指东汉琅国琅县的某位县丞。右侧题刻“武阳尉”中的“武阳”,旧认为是东海郡武阳侯国,但画像石所在墓葬年代为东汉延光元年(122年),此时武阳侯国早已除国且并入郯县,几乎不存在书于画像石上的可能。此“武阳”其实是指与琅国接壤的泰山郡南武阳县。南武阳县一度曾划归琅国,如果画像石所绘“武阳尉”与“琅丞”的对弈是真实事件,则最可能发生于南武阳、琅两县同属琅国之时。

  • 标签: 画像石 琅邪丞 武阳尉 南武阳
  • 简介:<正>近十余年来,在楚史研究中,不少人根据江陵县境内“楚纪南故城”的内外调查、发掘出的考古资料,认为该城的年代不可能早至楚文王从丹阳迁郢之时,而可能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楚郢都。那么楚国早期的郢都在什么地方呢?尚待调查探索。现在江陵县境有六座古城(图一)。1、纪南城,距荆州城北4公里。在纪南城外发现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古遗址33处;古冢600个左右;发掘的大小型墓近千座。这些古墓的随葬品,战国时期陶礼器组合关系大都是鼎、簠(或敦、盒)、壶等,春秋时期的墓葬很少。例如:1975年冬至

  • 标签: 纪南城 战国时期 江陵 文王 春秋时期 古遗址
  • 简介:<正>1977年,在三台县花园公社中学内,发现一块宋代单线刻孔子及七十二贤图像碑。型体长方形,高200厘米,宽90厘米,厚12厘米。立于长方形的基座之上。分上下两阙,上阙线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图象,下阙是楷书刻县尉张埴的题跋。

  • 标签: 圣像 阴线 孔子 线刻 县尉 跋文
  • 简介: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一些专家学者和原雁北文物工作站的前辈们就爬山涉水,在相当艰苦的工作环境下忘我工作,经过持续不断的考古调查,先后在晋北地区发现确认了西汉雁门郡所辖十四县中的九个县的故城遗址,列表如下:

  • 标签: 战国古城 始建年代 地理位置 雁门 阳城 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