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青铜文化早在商代就登上了中国历史舞台,到了春秋晚期,青铜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当时的青铜器更加精美。作为春秋晚期的大型贵族墓葬——赵卿墓,它所出土的青铜器物很大一部分都能显示出当时的社会风貌。镬鼎作为礼器中的核心,对于探讨研究春秋晚期青铜工艺的变迁有着重大意义。

  • 标签: 赵卿墓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制作工艺 纹饰
  • 简介:2013年11月5日,安徽省繁昌县平铺镇新牌村村民在山地耕作时发现青铜器,县文物局闻讯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往现场,对出土地点及周边进行了实地调查。新牌村位于繁昌县城东南约14公里,东北距平铺镇约1公里,南距南陵县城约9公里,东邻漳河(图一)。青铜器出土地点位于新牌村西南部,丘陵山脊上的末端位置,山脊略显低矮,西北较高东南略低呈西北东南走向,

  • 标签: 平铺镇 安徽省繁昌县 繁昌 出土地点 末端位置 皖南地区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是青铜范铸工艺发展的新阶段,极具特色的繁复透空青铜器成为这一时代的典型代表。透空一词主要强调这类青铜器的空间结构特点。透空青铜器的雏形可追溯到西周中期,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战国中晚期达到鼎盛,器物型制和附饰与楚文化青铜器相似,是在陶范铸造青铜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透空青铜器纹饰区都存在分型面,是陶范铸造技术范面修饰的延伸和发展,与失蜡铸件的软模根本不同。透空青铜器纹饰单元的小孔、交织的铜梗等,是范铸工艺的创新性运用。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墓铜盘附饰中的铜梗,其表面褶皱并非失蜡铸造的直接证据,而是典型范铸工艺中内腔流铜不畅的表现,是因为泥芯上流铜腔道过长或弯曲过多,与失蜡铸造无关。先秦透空青铜器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发展,是对范铸工艺的继承和创新。

  • 标签: 先秦 透空青铜器 铸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