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色彩是一门艺术,一门感受性艺术。在博物馆陈列中,色彩有着独具魅力的创造,是陈列艺术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陈列色彩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陈列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情绪。因此,作为陈列艺术设计者来说,研究好色彩学的基本原理和美的色彩配合,寻求出博物馆陈列用色的基本规律是极为重要的课题。笔者本着抛砖引玉的精神,以10多年来从事陈列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理论学习体会,就博物馆陈列的色彩设计进行探讨。

  • 标签: 色彩设计 博物馆陈列 陈列艺术 明度 总体构思 色立体
  • 简介:色彩是门学问,它在设计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色彩的理解及联想而合理运用色彩的的说明,阐述了展览设计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展览设计中如何运用色彩语言表现主题及色彩的禁忌等论述从而证明了色彩在展览设计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设计 色彩
  • 简介: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设计师寻求和创造表现博物馆陈列内容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博物馆陈列艺术而言就是它全部的内容。当博物馆陈列内容面对观众时,也只有将博物馆陈列内容通过形式的手段渗透在设计师的方案中,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博物馆陈列。在整个博物馆的陈列形式中,

  • 标签: 博物馆 陈列设计 色彩 陈列形式
  • 简介:为探索嘉峪关魏晋墓壁画色彩的保护,把魏晋墓18座已发掘墓葬中现阶段能参观的4座砖壁画墓划分为未开发组、研究性半开放组和完全性开放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砖壁画色彩褪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参观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水汽及人体产生的未知名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且水汽是最大的媒体介质.从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砖壁画保护措施.

  • 标签: 魏晋墓 砖壁画 色彩 保护
  • 简介:北京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据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洪荒时代,北京地区已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在四、五千年以前,北京地区已有了固定的居民点;商周时期,北京已经开始了城市建设;隋唐时期,北京已成为北方重要的军事重镇;从辽、金、元起北京做为都城,其规划和建设已闻名世界。虽然这些朝代的建筑已毁灭殆尽,但从仅存的辽天宁寺塔,金中都水关遗址、元大都土城等一些古迹中,我们仍可见到当时城市建设的规模与辉煌。

  • 标签: 中都 考古发掘 都城 古都 商周时期 遗址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南阳已发现的12座汉代彩绘画像石墓的基本情况,总结南阳汉代彩绘画像石墓在时代、分布、彩绘内容、彩绘方法、墓主人地位等方面的特点,并就彩绘画像石的主要设色分析色彩在生死观念、辟邪升仙、阴阳五行及天人感应三方面的象征意义。

  • 标签: 南阳 汉代彩绘 画像石墓 色彩
  • 简介: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年代跨越北魏到北宋,距今已有1000-1500年。部分造像表面的贴金彩绘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变色现象,为保存文物及其重要信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成型技术获取文物的立体图像,制作造像的立体模型;再将光学照相机获取的造像表面信息复原至此立体模型上,实现造像的高保真数字化真彩色信息保存。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颜料成分、物相以及颜料的涂绘结构;利用色度计测量佛造像表面现存颜料色度,采用相近粒度的相同成分矿物颜料制作相近色度的颜料试块或样块,尝试性开展了23号佛立像色彩重建。在不断完善方法的基础上,对24号菩萨立像虚拟复原和色彩重建。同时积极开展了以文物复原初貌为目标的古代服装复原研究工作,开展菩萨主体着装形制推测、结构分析、材质推断、纹样复原、着装步骤等研究,最终以实物再现方式完成24号菩萨装复原,第一次将圆雕立体彩绘图案转化成可穿着的服装,为佛教造像的服饰复原开辟了新路。

  • 标签: 青州龙兴寺 菩萨立像 彩绘分析 虚拟修复 服装复原 色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