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织法(LostWaxandLostTextile),主要由是由美国艺术史家艾玛·邦克(EmmaC.Bunker)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约瑟夫·特恩巴赫(JosephTernbach)等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的1,用来解释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等收藏的一类动物形金牌饰的铸造工艺,这种金牌饰有的背面有凸起的织物印痕,年代约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2。

  • 标签: 牌饰 铸造工艺 蜡模 动物纹 宾夕法尼亚大学 八十年代
  • 简介:大同文庙即大同府学,是大同传承儒学文化的符号。唐、宋以来,遍布中国境内的各级官学多以儒学和孔庙相结合的形式存在。祭祀先圣孔子,培养儒学人才,故称为庙学,又称学宫、文庙。孔庙是学宫的信仰中心,儒学是学宫的存在依据。地方庙学(文庙)一般位于各地的、州、

  • 标签: 文庙 大同 儒学文化 中国境内 存在依据 学宫
  • 简介:现存清代南阳衙王歌莺在历史文化名城南阳,有一所目前我国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知府衙门——南阳衙。1987年,它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仅就其建筑形制与特点等作一简要论述。衙署建筑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受堪舆学说的影响,具体建筑物随八卦...

  • 标签: 南阳 明清时期 衙署建筑 中轴线 上级官员 《吕氏春秋》
  • 简介:大名故城在历史上曾七为陪都,时间长达百余年.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有关资料,对其独特的陪都现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概述了其作为陪都的历史演进过程,并对形成陪都的历史原因进行了初步阐述.

  • 标签: 大名府故城 陪都 中国 文物考古 历史演进
  • 简介:2000年2月25日,笔者幸得一件南宋临安残钱牌,钱牌系日前出自浙江湖州市龙溪港疏浚现场.此上截残牌为水坑,圆首圆孔,面仅存"临"、背相对有"准"字.

  • 标签: 湖州市 临安府残钱牌 中国 古钱币
  • 简介:山王氏庄园位于河北省顺平县东北10公里山乡南山村,是河北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处地主庄园。1989年5月,由顺平县(当时为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4月,河北省古...

  • 标签: 腰山王氏庄园 西厢房 随墙门 抬梁式 河北省 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范雄系活跃于明正统、景泰、天顺年问的中高级武官之一,曾参与镇压福建邓茂七农民起义一役。因属正统朝权倾一时的宦官王振的阉党,故范雄在正统年间因屡被迁擢而频繁见诸史载。范雄墓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探究明代墓葬形制的演变,而且对于检讨以墓志为代表的哀诔文所普遍存在的诸如隐恶扬善的局限性尤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南京 范雄 王振 邓茂七
  • 简介:南阳文庙“龙马负图”石雕是全国文庙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明末清初“龙马负图”图像。该石雕图案清晰,出处明确,流传信息翔实,是研究“龙马负图”的起源、演变和“龙马负图”与孔子、文庙渊源的难得实物资料。

  • 标签: “龙马负图” 孔子 文庙
  • 简介:2009年末,湖州城外建高速公路的泥地里.有农民捡到银片。大都是碎片,残破不全。只有一二张算完整,可以辨认,其长150mm左右,宽100mm左右,面上中间打印“临安”三字。左下侧打印“十二郎”。

  • 标签: 临安府 叶子 南宋 2009年 高速公路
  • 简介:容美土司是明清时期西南地区较强大的土司之一,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存,爵遗址即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遗址为容美土司的第二行政中心,是一处集行政、生活、文化娱乐和军事等设施于一体的明清建筑遗址群。遗址的发掘和保护,是全面揭示容美土司文化的重要前提,也有助于理解和认识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

  • 标签: 容美土司 爵府遗址 三堂二街 明清建筑
  • 简介: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处于大漠之中的额济纳旗,在黑河水、居延海的滋润下,形成了3万余平方公里的绿洲。大漠、绿洲,黑河、居延海,胡杨、红柳,居延汉简、黑城文书,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共同组成了额济纳旗独特的文化符号。

  • 标签: 居延 遮虏障 居延都尉府 居延县
  • 简介:2010年10月25日是台湾光复65周年纪念日。台湾光复,洗雪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中遭受的历史耻辱,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为了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特撰拙文,以作纪念。

  • 标签: 台湾府 台湾光复 2010年 日本侵略者 甲午战争 中华民族
  • 简介:《南方文物》2000年第2期所刊《南京邓山明代福清公主家族墓》一文(下简称《简报》),集中报导了南京市博物馆于1998年6月在南京南郊邓山先后发掘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墓及其子驸马舍人张杰墓。按,福清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诸女中卒葬较早的一位,据《明史》卷五九《礼十三·凶礼二》:“永乐十五年……二月,太祖第八女福清公主薨,辍朝三日。定制,凡公主丧闻,辍朝一日。自初丧至大祥,御祭凡十二坛。下葬,辍朝一日。

  • 标签: 南京市 公主 福清 家族 明代 1998年
  • 简介:  1998年4月12日,赤峰市松山区老镇西老村的村民在春播灌溉时,发现一处地方大量渗水,好奇心的驱使,一座千年的古墓被村民冒失地掘开了.闻讯赶来的镇文化站人员及时制止了村民,并上报松山区文物管理所.……

  • 标签: 墓清理 府西山 松山区老
  • 简介:纳石是一种以金线来织造纹饰的丝织物,被认为是中国元代织造工艺的典型代表。本文以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出土丝织品中的4件纳石为标本,对其纹样设计、组织工艺及织造技术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 标签: 隆化 鸽子洞窖藏 丝织品 纳石失 织造工艺 元代
  • 简介:四合花纹纳石辫线袍,元代,织金锦,袍长142厘米,两袖通长246厘米,袖口阔14厘米,下摆宽115厘米,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大苏吉乡明水村出土,是目前国内保存相当完好的一件辫线袍。

  • 标签: 藏品整理 藏品收集 四合花纹 "纳石失" 线袍
  • 简介: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期蜡铸件,属春秋晚期器,技术已相当复杂。早期的、技术较原始的蜡铸件并未发现。中国蜡法的起始年代和原始技术仍是一个学术悬案。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早至商晚期的中原和长江中下游青铜器,其纹饰或附件的成形无法按陶范法解释。按技术特征分类,计有通体为难于脱范的模纹;模纹内宽外窄;模纹边缘上翘和绳索状附件缺少范线等4种。对4种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作了部份模拟试验,据此提出:中国蜡法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至春秋中晚期,无范线蜡法已相当成熟。

  • 标签: 古代失蜡铸造 起源 焚失法
  • 简介:文章以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图文典籍与金石拓片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梳理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三年多以来在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文创开发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总结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图文典籍和金石拓片的挖掘、利用、展示方面的五点经验,为今后博物馆界开发利用图文典籍和金石拓片提供了重要参考。

  • 标签: 国家典籍博物馆 陈列展览 典籍 金石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