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现藏故宫博物院的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尠、定墓志在民国八年(1919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城北郊。因为系盗掘出土,所以早期研究论著对这两方墓志出土时地的记载歧说纷纭,这一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界对氏墓志真伪和学术价值的判定。本文在梳理、辨析相关文献后,认为洛阳古董商郭玉堂的《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中通过田野调查所获得的尠、定墓志的出土时地信息最为可信。通过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释证,本文在考察建国前洛阳一带出土石刻的流散情况后,认为河南洛阳古代艺术馆收藏的所谓《尠墓志》当系重刻本。尠、定墓志在出土后不久就被当时北平金石家周进收藏,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周进去世,这两方墓志连同其它汉晋石刻一并由其家属捐献给故宫博物院,一直收藏至今。

  • 标签: 石尠 石定 墓志 郭玉堂 周进
  • 简介:太原永祚寺碑廊中保存的三块宋代大书法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刻,是苏轼原迹的摹勒本,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用笔丰腴跌宕、笔势奇劲、飞动圆转,有意忘工拙、骤雨旋风之趣,为乾隆二十七年一个自称为西林鄂弼的人取自家中所藏拓本而刻。

  • 标签: 永祚寺 苏轼 摹勒本
  • 简介:元代,画竹之盛为前代所无,画竹风格也五彩纷呈,但画竹的大类中也有许多细微的讲究。比如有专画双勾竹,青绿设色,细笔渲染;也有专画水墨竹,"大笔儒染何淋漓",是写意墨戏的风度。李衎(1244~1320年)则为水墨竹之泰斗,挥洒自如,风度翩翩,足以让后人叹服。

  • 标签: 集贤大学士 太常寺 画竹 小吏 双勾 石图
  • 简介:墓文与买地券、衣物疏同为重要的墓葬文献之一类。以甘肃河西走廊为主体的河西地区出土有大量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墓文,笔者多方菟辑,得其中文字信息保留相对完整者60余件。今结合传世文献及田野调查所获,进行文字校勘和河西历史地理、丧葬风俗、民间信仰以及语言文字、书法、文学等诸多方面的考察,以探讨其文献和历史价值。

  • 标签: 河西 镇墓文 镇墓瓶 魏晋十六国
  • 简介:南阳汉画像中女性的发式以发髻最为常见,主要有高髻、椎髻、双丫髻、圆髻等几种髻型;发饰则主要有假发与假髻、頍和帻、冠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头发美的追求和认知。

  • 标签: 汉画像石 汉代 发式 发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