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乌兰察布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有16件清代蒙古文字银质乘驿。这些乘驿根据区域、爵位、官职的不同可以分为6大。1.与盟长贝子有关。乌兰察布盟盟长贝子使者全境乘驿2件。2.与副盟长贝子有关。乌兰察布盟副盟长贝子使者乘驿,Ia、Ib两式共5件。3.与副盟长乌喇特中旗扎萨克有关。

  • 标签: 乌兰察布 清代 蒙古文字 乘驿牌
  • 简介:啮齿遗存是一常见于考古遗址的较微小的材料,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动物考古学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张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目标应该在“形态描述、种属鉴定”的基础上。转向认识啮齿与人类之间隐性的文化生态联系为主。结合国内考古学工作前沿,提出了三个具体的目标任务:(1)探索史前农业起源背景下“农田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生业经济的影响;(2)探索啮齿在史前居址中“与人共栖”的起源、“家栖啮齿”的形成与演变,及对人类行为的影响;(3)利用啮齿探讨古环境、分析人地关系。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案例,介绍了广泛应用于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群落演替”、“与人共栖”等两项生态学理论;并就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的一般流程、采集与鉴定(几何形态测量法)、埋藏学解释等方法与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还专门引介了一个典型的研究案例,即小家鼠的与人共栖起源及在近东和欧洲地区的扩散。本文希望能够引起更多动物考古学同行的关注,从基础工作开始,开展更多的啮齿类动物考古学研究。

  • 标签: 遗址形成过程 考古遗址学 理论框架 考古信息
  • 简介:自然藏品所承载的信息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该藏品作为自然属性所含有的"物性信息",另一个是物品成为藏品过程中被不断加载的"人为信息"。在新博物馆学研究中,涉及藏品的研究,更本质的被认为是对藏品信息的研究。把自然藏品的物性信息从纯粹的生物学研究中剥离出来,用以跨学科的信息研究使用,是此类藏品值得尝试的一个新领域。一个理想的博物馆藏品库,其藏品信息应该是以要素的形式详尽完备存放的,并且具有智能化的提取系统,以便于从不同角度对藏品进行信息研究和重新诠释。博物馆的使命维系在"藏品及其承载的信息"得到更科学理性的延续使用。因此,拓展藏品数据信息的可持续化使用,等同扩充了博物馆对社会可持续化发展需求的响应。

  • 标签: 博物馆藏品 藏品信息 自然类藏品使用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的兆序是对一个事件占卜次数的标示,这种标示在于展示并且记录了相关占卜的开始、执行与结束。在从早期到晚期不同组的甲骨文中,兆序数目的大小与排列的方式各有不同。

  • 标签: 整理研究 排列 殷墟甲骨文 标示 占卜
  • 简介:做好陶瓷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要了解文物现状,遵守修复原则,制定实施方案,准备好设备,运用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

  • 标签: 陶瓷文物 保护 思考
  • 简介:调研博物馆观众的参观目的与感受,对改善博物馆的展示、教育和服务工作有重要意义。以为期半年的实地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对西安市三家一级博物馆的主流观众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这三家博物馆主流观众的自然信息、参观目的及参观感受有较大差异。博物馆应根据观众尤其是主流观众的参观目的和参观感受,结合馆内实际,不断调整展陈、教育、服务等工作。

  • 标签: 历史类博物馆 主流观众 参观目的 参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