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笔者在《大跃进时期发行的钢铁储蓄存单》(《安徽钱币》2004年第4期)一文中,介绍了贰、伍、拾元三种盖有“支援四化储蓄”戳记的“钢铁储蓄存单”.。马怀光同志随后发表了《支援四化储蓄存单探析》(《安徽钱币》2005年第4期)一文,对原濉溪县人民银行发行的该项存单进一步分析说:既然存单上加盖了“支援四化储蓄”戳记,就不再是“钢铁储蓄存单”了。他的这种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

  • 标签: 储蓄存单 钢铁 2004年第4期 《安徽钱币》 大跃进时期 人民银行
  • 简介:笔者有关凤阳砖雕“古钱”的文章在《亚洲钱币》、《安徽钱币》和《蚌埠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以后,近又发现以下四种新品:①在同一块长条形砖上连续横雕4枚“洪武通宝”,字迹、形制与实物一致(图1)。②面“洪武通宝”,背竖刻“凤阳”二字(图2)。⑧面“洪武通宝”,

  • 标签: 砖雕 凤阳 古钱 《安徽钱币》 《蚌埠日报》 洪武通宝
  • 简介:一、关于岩画作者的族源从地理位置上看,仙居地区处于古代瓯越族的分布范围之内,岩画的作者,笼统地说,是瓯越先民,当然也不会错。但若对仙居地域远古时代的自然环境进行考古学观察,同时根据历史文献的蛛丝马迹的记载,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目前新发现的仙居岩画群,都位于海拔300米以上的深山密林里,而且分布范围遍及全县东南西北各个区域,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 标签: 瓯越 分布范围 浙江仙居 深山密林 内陆腹地 宁绍平原
  • 简介:新见在江苏邳州大墩子大汶口遗址出土的一些重要器物,其中阳鸟石璧和骨雕鸟上的阳鸟刻画,从考古遗存上对夷族的太阳崇拜和鸟图腾说提供了证据。獐牙勾形器柄上的刻符与《系辞》中八卦卦形符号相同,证明八卦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比通常认为易学萌芽于商周之际早两千余年。为研究东夷文明增添了宝贵的新资料。

  • 标签: 大墩子遗址 阳鸟刻画 八卦符号 起源 大汶口文化
  • 简介:西夏碑,全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最有研究价值的西夏碑刻.被世人誉为“稀世珍宝”。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碑原被封闭在武威清应寺一座砖砌的碑亭内,清嘉庆九年(1810年),由甘肃著名学者张澍发现,世人得以重睹。1927年。武威大地震,清应寺受损严重。后来,碑被搬迁并竖立在文庙文昌宫西廊房石刻展厅保存展出。竖碑时,为了确保碑身稳固,碑座被埋于地表下。1981年。因碑身有所倾斜。又对碑座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仍将碑座置于地表以下。只有一少部分露出地面。

  • 标签: 碑座 西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学者 加固处理 国务院
  • 简介:浙江地区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基本上被视作岩画的空白点。2002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朱溪镇小方岩山麓发现岩画,打破了浙江无岩画的局面。之后几年内,仙居各地又陆续发现了不少岩画点。浙江省文物局将仙居的各个岩画点整合、打包为"仙居古越族岩画群",向国务院推荐、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国务院予以正式公布。

  • 标签: 浙江仙居 浙江地区 朱溪 调查简报 方岩 越族
  • 简介:前不久,四川省成都市一市民在旧城改造中无意发现了一批张大千遗物.这批遗物包括张大千手稿、绘画粉本、大风堂蜀笺纸、大风堂门人录、大风堂藏古书画照片等.其中以张大千手稿最为珍贵,内有大千诗稿、日记、大风堂藏石涛书画记录、已成敦煌画目录、张大千抄录、书信稿等内容.

  • 标签: 张大千 诗歌 历史文化 艺术风格
  • 简介:1987年春,邯郸市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为配合南响堂石窟区靠山阁后迁工程,清理了第1窟、第2窟门前的堆积物,出土了大批的佛教造像残体。同时,在第2窟洞门外的左右侧发现了一通碑刻,即本文将介绍的《滏山石窟之碑》(以下简称《滏碑》),这是响堂山石窟目前发现的唯一有详细开凿纪年的碑刻,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滏山 佛教造像 堆积物 县功曹 残体 天统
  • 简介:1999年12月,上海市电力电缆公司下属单位恰尔斯安装工程公司领导将大沽路成都路口地下电缆施工中发现的10只银锭、467枚银元上交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部。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批银锭、银元出土时装封在一只酱釉陶缸内,缸埋在距地表深近1米处,民工挖土时将陶缸碰破发现。

  • 标签: 银锭 银元 考古 出土 新发现 清代
  • 简介: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定期发行其50个联邦州(每州一币)的1/4美元(也称夸脱美元)流通纪念币系列.凸显了每个州的特色风情.发行后很受欢迎.是一次成功的发行计划。然而,当这个计划接近尾声时.美国很快地又制定一个引起轰动的新计划:

  • 标签: 流通纪念币 发行计划 美国 总统 九十年代 美元
  • 简介:景延宾起义史料的新发现李金鹏最近,在"扫清灭洋"起义首领景延宾就义遗址(威县西关外)附近,发现了一块记载景延宾起义有关史实的残碑,引起文学界的极大关注。该碑为青石质。残高1米,宽0.6米,厚0.3米,碑额为二龙戏珠浮雕,碑额篆文为"永垂不朽"四字;碑...

  • 标签: 扫清灭洋 起义 史料 段祺瑞 威县 新发现
  • 简介:一、概况吴城商代遗址先后进行过九次发掘,清理商代陶窑12座,其中覆钵形2座,升焰圆角三角形和圆角方形6座,平焰龙窑4座.这些窑炉均分布在遗址中心区土城内,大多数座落在西北区山岗斜坡上.由于长年耕作,水土流失,加上修水库取土等,使这些窑炉受到很大破坏.商代龙窑在我国是首次发现,找不到该时龙窑资料来佐证,研究工作因此受到局限.1987年2月16日,吴城水库管理局在院内植树时.挖出大量红烧土,局办公室李腊如主任立即向吴城考古工作站报告.

  • 标签: 商代遗址 发掘 考古工作 新发现 西北 资料
  • 简介:2009年末,湖州城外建高速公路的泥地里.有农民捡到银片。大都是碎片,残破不全。只有一二张算完整,可以辨认,其长150mm左右,宽100mm左右,面上中间打印“临安府”三字。左下侧打印“十二郎”。

  • 标签: 临安府 叶子 南宋 2009年 高速公路
  • 简介:<正>最近,林县文化馆在距县城东南15公里的横水乡九家庄村东发现一座金代石塔。此塔座北朝南,通高4.10米,塔尽为一厚33、直径116厘米的圆形青石,其上为双层须弥座构成的基座,高10.7厘米,上枭雕单层仰莲,下枭雕双层覆莲,束腰力一鼓形石,高52厘米,直径为65厘米。塔身高107厘米,

  • 标签: 金代 石塔 新发现 文化馆 须弥座 直径
  • 简介:<正>本文收录25方唐代墓志,主要来自洛阳市文物部门近年来征集和发掘出土的藏品。这25方唐志对补史之缺,纠史之误有史料价值,现考释如下:一、《肖贞墓志》垂拱元年(685年)二月八日。1947年出土孟津县送庄乡营庄村。志藏洛阳古代艺术馆。志青石质,方形,高宽均68、厚12厘米。志文楷书,24行,满行24字,共623字。首行题:“大唐韶州乐昌县令王协故妻肖氏墓志铭并序”。

  • 标签: 州刺史 两《唐书》 墓志铭 《新唐书》 宰相世系 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