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笔者收藏有晚清名将曜的对联拓片一幅(如图1),该拓片高90cm,宽48cm,对联内容为“醉后常书三百字,梦回犹续一职诗”,右上为:“同治甲戌(1874年)仲春二月”下钤刻有“廉吏儿孙”篆书印章一枚,落款为:“曜书于玉门军次”,并钤刻有狮型花押和“朗斋所作”印章各一枚。

  • 标签: 拓片 清末 人生 对联 印章
  • 简介:马蹄寺石窟群开凿于北凉至明代。其独具地方特色的窟龛佛塔.对于研究张掖一带佛教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是马蹄寺石窟群浮雕舍利的考古调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 标签: 马蹄寺 石窟群 舍利塔 考古调查 简报
  • 简介: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1981年我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我们班共有18个人,包括15个男生和3个女生÷当时忠培先生是我们的系主任.林法先生做了我们的班主任。后来才慢慢知道,他们原来是那么有名的教授。其他老师私下里都称张先生为张大帅,或者大帅.意思是可与张作霖媲美的东北王。张先生开创了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现在成为考古系。

  • 标签: 张忠培 吉林大学 考古 历史系 班主任 系主任
  • 简介: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辉县段工程建设,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辉县市文物局联合在辉县市雷村北发掘了雷遗址,发现商代早期房基1处、灰坑18个,出土陶、石、骨、蚌等各类器物240余件,为豫北地区商代早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辉县 张雷遗址 商代早中期遗存
  • 简介:弦乐器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民族乐器正式分为“吹、、弹、打”四大系统门类,但由于弦乐器在历史上的使用和记载相对零散,导致目前学术界对弦乐器缺乏系统性研究。榆林窟第3窟、第10窟和东千佛洞第7窟壁画中出现的5件弦乐器图像,作为已知最早的弦乐器图像史料,对它们进行分析、溯源和归类,不仅可以为弦类乐器的研究补充相应的材料,而且能够为我国民族乐器史的梳理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 标签: 榆林窟 东千佛洞 拉弦乐器 胡琴 奚琴 嵇琴
  • 简介:俊暨元配王夫人合葬墓志铭》是环县博物馆收藏的珍贵的碑刻文物,镌刻工致,雕刻精美。碑文详细介绍了俊生平事略,简述了王夫人及子孙后代等情况,内容涉及晚清“陕甘回民大起义”以及多位名臣重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标签: 张俊墓志铭 家族墓地 考释
  • 简介: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学家、书法家、古泉名家廷济(1768—1848)字顺安,号叔未,浙江嘉兴新篁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据廷济忆述:“幼年读书,五经四子书,总能背诵”,“余十四岁甫应童子试,入郡城,承竹林里老宿沈半桐先生可均指授,购学(汉)曹全碑”,临写碑帖自此时起,又说“余生乾隆戊子,得是册(随清娱墓志铭刻本)时年十五”,可知其碑帖临摹与收藏始于少年时。廷济年三十时参加乡试,名列榜首,为嘉庆三年(1798)解元。据同年友海昌陈嬗君忆述:嘉庆三年“叔未与余同举于乡,褒然居首,三上公车(多次会试未中),后以官学教习得官,因不屑为风尘吏.拂衣而归”,此后大半生与金石结下不解缘。

  • 标签: 续篇 追踪 中华 记事 钱币 题跋
  • 简介: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借机派遣军队进行武装干涉,并把战火烧到了中国的鸭绿江边。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我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要战略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揭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序幕。

  • 标签: 中国人民志愿军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 银行代收 1950年 收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