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古方孔钱翻砂铸造经由唐宋维持到清末达数百年.但古籍记载不多且不够详细.明末宋应星著《天工开物》载有冶铸铜钱之法云:"……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上面,或薰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钱百文(用锡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一书也有较详细的说明.由宋朝到明末砂铸钱的工艺不可能一成不变.不过南宋初期铁钱铸造大概与上述制作相差不远.

  • 标签: 铁钱 铸钱 明末 南宋初期 古钱 清末
  • 简介:成都历史悠久,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商代已经形成了城市,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街道是正向(正东南西北方向,表示为+向),而成都的街道布局是斜向(斜东南西北向,表示为×向)。这种斜向布局是古代形成的,还是后代形成的?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作考析。

  • 标签: 东南 考析 商代 西北 后代 街道
  • 简介:<正>几何形印纹陶或简称印纹陶,是我国南方地区古代物质文化重要特征之一,据有关考古资料和近年来的研究,它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兴盛于商、西周至春秋,到春秋晚特别是战国以后,才开始走向衰落.其衰退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印纹陶的数量和纹饰种类大为减少.在发展、兴盛的商周时期,各地的印纹陶器不仅数量较多,而且纹样一般都在三、四十种以上,到了战国时期,主题纹样一般只有方格纹、米字纹、重回字对角交叉纹、蕉叶纹、麻布纹等,到战国后期,重回字对角交叉纹较为少见,而粗线与细线米字纹、粗疏的蕉叶纹以及麻布纹更为盛行,这种情况在南方各地几乎是共同的.

  • 标签: 印纹陶 战国时期 南方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 考古资料 商周时期
  • 简介: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五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将后金的国都由萨尔浒城迁到辽阳,并在辽阳城东太子河右岸,距城五里的新城村,新建了距今三百多年的后金国都——东京城。对于后金迁都辽阳,在新城建都的原因,本文拟就从后金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辽阳城的地理、政治、经济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等诸多方面作以探析。

  • 标签: 后金 国都迁移 辽阳 东京城
  • 简介:公元907年,在中国黄河流域先后更替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政权;在长江流域则有前后蜀、南唐、吴越等国,史称“五代十国”。这些新建立的割据政权,出于自身的需要,纷纷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根据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等画史的记载,当时的文化中心主要集中在今西安、洛阳、开封、成都、南京等城市及其邻近地区。其中,尤以较少受战争破坏的成都最为繁荣兴盛,成为五代时期重要的绘画中心之一。五代西蜀绘画在宗教壁画创作,人物变形和花鸟写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上承唐韵,下开宋风,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理政治、画院管理、寺庙壁画,书画收藏等方面对五代西蜀绘画发展和繁荣的原因作一初步探讨,求教于专家、学者。

  • 标签: 五代 割据政权 益州 南唐 洛阳 后蜀
  • 简介:为了研究周原出土甲骨的灼烧状况与风化原因,用测色色差、X射线衍射、热重、扫描电镜和显微红外等多种分析手段对九种周原无字甲骨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被分析样品都曾经受不同温度的灼烧,造成有机质丢失与骨头结构的破坏,这是导致甲骨风化的主要原因.出土后用酸浸泡清洗水垢,可能是导致甲骨风化的另一原因.在用于研究甲骨灼烧状况的诸多方法中,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分析两者的作用突出.

  • 标签: 周原 甲骨 颜色变化 X射线衍射分析 热重分析 扫描电镜
  • 简介:晋祠圣母殿现状及其变形原因任毅敏(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麓。圣母殿作为晋祠西隅的主体建筑,坐西面东,背依山岩,前临鱼沼泉,殿基就坐落在鱼沼飞梁西侧。据碑文记述,圣母殿创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后经景佑...

  • 标签: 圣母殿 太平兴国 晋祠 鱼沼飞梁 古建筑保护 前廊
  • 简介:孔雀蓝釉在中国唐代已能够自己生产,并使用于建筑之上;孔雀蓝釉器物在中国出现于宋代,金代中期即12世纪晚期开始连续生产,目前发现山西地区是主要产地之一,而且直接影响到后来山西出现的法花釉,它与中亚、西亚的孔雀蓝釉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与道教有某种程度的联系.

  • 标签: 器物 金代 山西地区 唐代 宋代 中亚
  • 简介: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淳朴的民族,主要聚居于东北的东南部地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聚居中心。在很多数人的意识里一直认为现在的朝鲜族人就是当年“薛礼征东”打败的高句丽人在东北遗留下的后代,这是个错误的认识。其

  • 标签: 清朝末期 延珲地区 韩民越垦 民族迁移
  • 简介:首批中国留美幼童被中途召回的原因,除清政府经费短缺、幼童“洋化”令政府不能容忍外,主要有:驻美肆业局委员吴子登不断向国内反映留美幼童“离经叛道”,并力主裁撤肄业局;李鸿章屈服于保守派的压力,未能峰持幼童留关事业“善始图终”;首任驻美肄业局委员陈兰彬,因个人私利推动清政府中途撤回留学生;热心幼童留美事业的容闳处境尴尬,对清政府幼童留美事业的决策无多大影响力;清政府的顽鄙守旧等。

  • 标签: 留美 幼童 召回 原因
  • 简介:934年10月问的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然而,中央红军的长征究竟始于何日,中央红军(8万6千余人)为何选择在于都集结休整出发长征,笔者根据所掌握的有限史料,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识者.

  • 标签: 中央红军 长征 史料 于都 地理位置
  • 简介:柿园汉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东北30余公里芒山镇柿园村东的一座小山上,西北距梁孝王墓约500米。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商丘市文物工作队与永城市文管会于1990年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一座“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崖洞墓,由墓道、斜坡甬道、主室、棺床室以及7个侧耳室组成,墓道坐东朝西,宏伟壮观。

  • 标签: 河南 柿园汉墓 随葬品 半两钱 中国 文物考古
  • 简介:山东青州龙兴寺佛造像毁于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废佛改道的诏令下达以后,佛造像窖藏系龙兴寺佛教徒集中收藏。

  • 标签: 佛教造像 宋徽宗 宣和 立道废释 改号
  • 简介:一、内蒙古东南部考古学文化经济形态转变及其原因1.3000aB.P.从以农业为主转为农牧并重全新世以来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发展起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千斤营子类型、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等,无论是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还是青铜时代早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都有一整套松土(掘土)、收割、加工谷物农业生产工具(表1).虽然各类考古学文化的生产工具的形制各具特色,但都反映了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兼营渔猎、畜牧,到了青铜时代晚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遗址中缺少本地区具有传统特色的锄、铲之类的松土(掘土)工具,而文化层堆积中的牛、马、羊、猪、鹿的动物骨骼也较夏家店下层文化大大增多,其居住址的规模远远不如夏家店下层文化,以上这些都表明夏家店上层文化农业极为简陋,而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农牧并重的经济形式.

  • 标签: 交错带考古学 内蒙古农牧 农牧交错带
  • 简介:落架重修后的正定隆兴寺大悲阁自1999年国庆节重新对外开放以来,不少观众对修后的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的式样、层位高低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如外观三阁并立高大雄伟,但阁内空间却十分狭窄,远不能满足礼……

  • 标签: 正定隆兴寺 大悲阁 中国 名胜古迹 历史发展
  • 简介:中唐杰出诗人白居易前期创作了大量不朽的社会性讽喻诗,充分展示了他“动言直笔书”而“不惧权豪怒”的直吏本色和兼济天下的政治抱负。后期,诗人又吟咏了相当数量的山水、田园间或有感伤情调的闲适诗,“独善其身”是这一时期诗作的主要表述倾向。白居易从“志在兼济”的入仕抱负到官场失意后的“独善其身”,不是简单的表象变化,而是诗人在重创之下屈而难伸的思想转换,“江州之贬”就是这种思想转换的界碑。

  • 标签: 白居易 “中隐”生活 中国 唐朝 生平事迹 思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