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5月,鄂尔多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鄂尔多鄂托克前旗昂素镇巴音哈达墓地进行抢救发掘,清理墓葬3座,出土一批北魏遗物.巴音哈达墓地的发掘丰富了对鄂尔多地区北魏时期遗存的认识,是探讨4~5世纪拓跋代(魏)时期中国北方人群活动情况的重要材料.

  • 标签: 鄂尔多斯 巴音哈达 北魏 大夏 铁弗匈奴
  • 简介:2012年,内蒙古鄂尔多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至乌审旗舍尔利格镇的乡村公路建设中,发现一座墓葬。该公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过巴音哈达遗址东部区域。2012年5月鄂尔多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清理了这座墓葬(编号QAHBM1),同时于巴音哈达遗址调查,发现两座墓葬(编号QAHBM2、M3)。

  • 标签: 鄂尔多斯 巴音哈达 北魏 大夏 铁弗匈奴
  • 简介:2016年5月19日,美国孟菲大学历史系彼得·布兰德(PeterBrand)教授,应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作了题为“作为外交官的法老:拉美西二世和青铜时代晚期的赫梯帝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刘健研究员担任翻译。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50多名研究者莅临此次学术讲座。彼得·布兰德教授是国际著名埃及学家。对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有深入研究。发表过许多重要的学术论著。目前正在从事埃及卢克索市卡纳科神庙多柱大厅铭文和浮雕的研究。是“卡纳科多柱大厅考古项目”主持人。此次讲座,他对公元前1258年埃及和赫梯帝国签订和平条约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动因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分析。本文系葛人先生根据布兰德先生的讲稿翻译。

  • 标签: 青铜时代 外交官 帝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晚期 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