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一、现在的聂思脱利派听说过“聂思脱利派”这一名词的人很多,但它到底是基督的什么宗派,却鲜为人知,在日本也没有属于这一宗派的教会.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得知在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亚述东方教会的团体,把聂思脱利派的各部组织到了一起.于是,我们立即与之进行联系,很快就得到回信说:“我们的确

  • 标签: 基督教徒 东西方 成吉思汗 阿拉伯语 十字架 东方
  • 简介:从历史记载上来看,葛天氏音乐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活动,具有原始性、朴素性及群众娱乐性。葛天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古葛天氏音乐在宁陵的历史事实,证明了中原音乐文化的历史源头,从中可以看到葛天氏音乐对中原音乐的影响乃至对中华音乐的影响。

  • 标签: 葛天氏音乐 中原音乐 中原文化
  • 简介:党项羌在“不知稼穑,土无五谷”,“无文字,但候草木以记岁时”的原始游牧部落生活期,音乐载述着他们迁徙、发展、壮大的历史;西夏在它立国的近二百年时间里,音乐载述着他们的生产,载述着他们的信仰,载述着他们的理想,载述着他们的情感;宗教崇拜中的祷辞咒语、丧葬中的哀吟哭诉、婚宴上的欢歌漫曲,都是他们的生活历史。从一个角度说,音乐是他们的百科全书。

  • 标签: 音乐研究 西夏 游牧部落 宗教崇拜 百科全书 生活
  • 简介:按时间顺序论述了三阶典籍的制作、流传情况;按空间顺序主要论述了三阶典籍在地方的流传情况。此外,也对三阶典籍在高丽、日本的流传情况作了说明。从三阶典籍的内容、版本、性质及出现了利用三阶教教义对其它经典进行阐释的典籍四个方面论述了三阶典籍的演变情况。

  • 标签: 三阶教 典籍 流传 演变
  • 简介:三阶教徒的判别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除了明显的几条判别标准外,凡是涉及到与三阶有密切关系而又不是三阶教徒所独有的特征时,应总体上综合判定而不应一看到这些词汇就不加分析地认定是三阶教徒。三阶《七阶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而且与《七阶礼》抄写在一起的很多礼忏文虽然在大的范围内可与《七阶礼》归为一个系统,但多数却并不属于《七阶礼》系统。不应仅仅站在净土等宗派的立场上看它们对三阶的非难,还必须结合三阶典籍对这些批判进行回应.如此才能完整地把握三阶与其他宗派的斗争。

  • 标签: 三阶教 七阶礼 判别标准 宗派斗争
  • 简介:江西,位于祖国东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她东邻闽浙,西界鄂湘,南接广东,北濒长江.境内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由章、贡二水汇合成的赣江纵贯南北,故有"赣"之简称.

  • 标签: 旧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文化 中原 殷商 王国 文物
  • 简介:本文试图将敦煌文献、传统史志、考古发掘实物与域外史料互相印证,对敦煌佛寺所藏的珍奇异物:玛瑙、真珠、琥珀、瑟瑟、珊瑚、琉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对其在宗教实践中的性质和功用做了解说,并揭示了这些珍宝与密宝物供养观念之间的联系.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寺 密教 供养 观念 宗教实践
  • 简介:敦煌壁画保存着自北凉至蒙元时期丰富的音乐图像,其中包含关于中国古代乐器、乐队、乐舞等方面的大量信息,而通过音乐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对这些图像进行系统考证,对增补中国古代音乐史大有裨益。同时,对敦煌壁画中音乐图像真实性的讨论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确定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才有可能真正解决音乐史中的问题,从这一角度讲,二者目的是统一的。音乐图像是壁画的组成部分,而画稿又是壁画绘制的基础。从敦煌画稿中的音乐图像入手,以分析和对比的方式探讨壁画音乐图像的来源,可以印证音乐图像的真实性。

  • 标签: 敦煌画稿 经变画 音乐图像
  • 简介:辽散乐来自于中原地区,但又增加了许多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内容,倍受辽人喜爱,被列为宫廷四部乐之一,在辽境内普及面甚广,朝野皆行,雅俗共赏,从众多考古发掘的辽墓壁画资料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

  • 标签: 地方特色 民族风格 辽国 散乐 宫廷四部乐
  • 简介:本文列举婆罗门神祗在敦煌壁画中的各种存在形式,阐释这些形式的代表意义,出现原因和它们在宗教传播学上的功用。

  • 标签: 莫高窟 壁画 婆罗门教 神祇
  • 简介:中国佛教早期判中,将《法华经》与《涅槃经》并举,并以《法华》融摄《涅槃》者,始于南朝梁法云。在其“五时”中,将《法华经》提至与《涅槃经》并举的最高阶住;又在其“四乘”中,将《法华经》定为圆融一乘的实,成功实现《法华》对《涅槃》等诸经的融摄。隋代天台智频承续这一思想而提出经典的“五时八”判观,将《法华经》推至“诸经之王”的崇高地位。北朝至隋敦煌石窟中出现的《法华》题材与《涅槃》题材并举,且以《法华》融摄《涅槃》及他经的艺术现象,极有可能是受这一脉判思想的影响。

  • 标签: 敦煌石窟 法华 涅槃 判教 法云
  • 简介: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三阶并没有影响到大住圣窟的开凿,大住圣窟刻经反映了华严经卢舍那“十方三世”思想和末法思想,而实际用途是礼佛忏悔灭罪,而不是三阶的普佛思想。甚至可以说大住圣窟的内容反而有可能对三阶有所影响。

  • 标签: 大住圣窟 三阶教 刻经
  • 简介:大同华严寺是现存保护较好的辽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其中又以下华严寺薄伽藏殿辽代彩塑最为著名。殿内现存彩塑34尊,其中29尊为辽塑,其余5尊为明塑,堪称辽代彩塑艺术高峰的代表,本文以殿内彩塑为切入点,重点分析其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下华严寺 辽代 彩塑赏析
  • 简介:<正>《敦煌学辑刊》创刊号上,刊载了牛龙菲同志《中国散韵相间、兼说兼唱之文体的来源》一文。文章从讲唱文体起源辞赋,梵文经偈与楚汉辞赋异质同构,中国佛教偈赞实系楚汉之声,变文即“谈辩”之文、源于纵横风气影响下的楚汉辞赋——四方面,论证敦煌讲唱文源于楚汉辞赋。文章引证丰富,观点新颖,但其中也颇有可商之外。兹就第三方面——敦煌讲唱辞的音乐来源方面提出一些质疑。

  • 标签: 敦煌变文 中国佛教 高僧传 佛教音乐 佛教文献 渊源
  • 简介: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窟顶藻井音乐图像中包含着许多乐器,这些乐器呈中心对称式排列,是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的组合,是传统乐器、外来乐器和佛教法器的完美结合,充分体现了中外音乐的交流融合及北魏音乐文化的高度发展。

  • 标签: 龙门石窟 宾阳中洞 音乐图像 乐器
  • 简介:笔者近来在进行宋以来德兴地区的家族与地方社会研究,同学李玫向我提供了她在德兴市新岗山镇新建村隆寺见到的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隆寺讼案碑》及《德兴新建程氏宗谱》、《海口董氏宗谱》、《余氏宗谱》等相关资料。该碑刻的内容对了解宋以来德兴地区的家族与地方社会的变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谨将原文抄录如下:

  • 标签: 家族 寺观 社会研究 地方社会 宗谱 新建村
  • 简介:近来研究敦煌石窟的学者已注意到中唐敦煌石窟在经变内涵、分布格局及与主尊间的互动等方面皆产生巨大的变化,而致力于探求其变化背后的原因,本文认为这场时代的巨变应摆在中、印佛教交流的大格局下来看待。盛唐以后中印度南传佛教以密法“佛顶尊胜经变”为首进入敦煌后.连带地引入中印胎、金两界密法与相关的唯识、真常“有系”经典的思想及造像。敦煌传统以北传为主的佛教则选择“空系”的“金刚经变”及“思益经变”等以为响应,而揭开了南、北传佛教交流时在敦煌石窟所产生扣人心弦的一场巨变。

  • 标签: 中唐敦煌石窟巨变 有系造像 空系造像 北伟佛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