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蔡雄是冀州信都人,“安史之乱”时加入河北叛军田承嗣部。战后,他担任魏博镇属州贝州清河尉,并于代宗大历九年(774)上半年成为朱滔属下,先后担任幽州卢龙节度押牙、行瀛州别驾、莫州刺史等重要职务,深得朱滔信任。德宗时,他辅助朱滔平定李惟岳,不久又参与朱滔的叛乱。但是,贝州战役的失利及朱滔的去世,结束了他在幽州的仕途,迫使他弃官趋易州以避祸,并于贞元三年(787)二月十六日郁郁而终。16年后,其长子良乡县尉蔡昭把他迁回幽州下葬。

  • 标签: 唐代墓志 蔡雄 朱滔 成德 易州 莫州
  • 简介:郑易墓志是洛阳北邙山上新近出土的唐代墓志,志主郑易出自荥阳郑氏,系中唐仕人。墓志完整记载了郑易的家族世系、婚宦、政绩及生平经历等情况,有助于中古时期荥阳郑氏家族研究。郑易由明经入仕,曾先后任幕府僚佐、州郡刺史、京都郎官。志文记录了郑易贞元年间在荆州的政府救荒中倡议并实施了工赈,弥补了传世文献相关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中唐时期的荒政具有重要史料价值。郑易在经学与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撰有《三传异同》十七卷,可补两《书》经籍、艺文二志。郑易墓志由外甥朝议郎、尚书刑部郎中李正辞撰文,其人也是当时工书擅文的仕人。

  • 标签: 郑易墓志唐代荒政
  • 简介:随着各种墓志、碑刻的出土与刊布,以及部分鲜见的古代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学者们在《刺史考全编》面世以后,积极利用这些新刊碑刻、墓志及文献等对其予以增补、校正,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补正和研究论文,使之不断完善。近年,唐代相关的墓志资料又有进一步的整理和公开出版,其中内容颇可进一步补校现有学术研究成果。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的相关资料,整理其中部分与唐代刺史有关联的内容,在比照《刺史考全编》和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原书凡例与道州郡编次顺序,对是书及已有研究成果略做订补和考校。经梳理考证,本文共补校《刺史考全编》京畿道、关内道、陇右道等15道的华州、同州、岐州等47州55条刺史相关文献,其中新增17名刺史在41州的任职、任期手睛况,校补刺史任地、任期15处。同时增补《方镇年表》忠武军{i度使之阙一处。

  • 标签: 唐刺史考全编 刺史 墓志 唐代
  • 简介:卡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从简单的陶瓷彩绘纹饰上,可以领略到卡绘画艺术的延续、延伸。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卡和印刷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及珍珠卡等。藏传佛教卡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必须遵循佛教教义的规定。我们现在所见的卡也称之为布画,伴随着佛教在青藏高原宏传,外来文化的渗透,使卡艺术注入了新鲜血液,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

  • 标签: 卷轴画 绘画艺术
  • 简介:志契,晚明山水画家、理论家,其画用笔清远,有元人风韵。他的山水画被视为摹古一派,风格并不特出。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来自所著《绘事微言》一书。此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氏自撰,内容涉及画理、画法、评赏等,见解独到:他重新阐释山水画语境中的“气韵生动”;提出继承传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画山水要“看真山水”,“传神者必以形”;强调以“写”来获得“山林逸趣”,山水的趣致在“写草书行书”之间,具有“留影”、“写意”等特点;在用笔上,指出“写画亦不必写到”;首次提出绘画中的“意境”一说,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强调山水应写其性情,仍然注重“明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时流派之弊作理性分析。本文拟通过以上内容来探讨志契在山水画史上的贡献。

  • 标签: 唐志契 绘事微言 山林逸趣 意境 明理
  • 简介:本文在追溯智该法师师承关系的基础上,纠正了《长安发现智该法师碑》一文的某些结论。文章认为,智该法师是隋末初著名的义学高僧,他虽曾讲习唯识经论,但与唯识宗开创无关。智该葬在终南山椴梓谷,其碑出土在白塔寺,这一切表明他是一位三阶教信奉者。

  • 标签: 隋唐佛教 智该 义学 三阶教
  • 简介:为了研究慕壁画白灰层的特性,本研究以乾陵等7座陕西墓壁画的白灰层为研究对象,使川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显微结构、物相、尤机物干¨有机物含疆以及力学强度,并探讨了影响白灰层疏松程度、强度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白灰层主要由无机物组成,包括碳酸钙、:氧化硅和锰白云石,平均含量88.71%,有机物平均含量9.33%。白灰层厚度一般为3-5mm,平均孔径约1.77μm,总孔数大致为7920个/mm2,平均抗折强度约0.96MPa。无机物与有机物含趟比与疏松程度早反相关性;疏松程度与强度基本上呈反相关性。小孔径、低含水率、锰白云石可能会增大白灰层的强度,该工作深化r荩啭㈣t'l灰层的研究,为后期寻找更合适的渗透加同材料、工艺奠定了科学基础。

  • 标签: 唐墓壁画 白灰层 特性 科学分析
  • 简介: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墓主人生前的社会等级和地位,往往是其死后能否享有高规格墓葬的决定性因素。唐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对丧葬制度也作了严格规定,但是在政治斗争激烈,宫廷政变频繁的武则天及其前后时期,丧葬制度同时也受到了政治斗争的深刻影响。榆中唐墓墓主生前在政治斗争中所处的政治地位,在其墓葬中也有体现。

  • 标签: 慕容仪墓 石棺 麴崇裕 吐谷浑
  • 简介:2003年,四川省彭山县发现一座北宋钱币窖藏,出土钱币重约400公斤。钱币种类包括西汉半两、两汉五铢、大泉五十,直百五铢、太平百钱,东晋五金、陈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五行大布,唐开元通宝、乾封泉宝、会昌开元22种,后晋天福元宝、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通正、天汉、光天、乾德、咸康元宝、南唐国通宝、大唐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其中,该窖藏清理出会昌开元背穿上“永”字钱与前蜀永平元宝各一枚,均属珍稀钱币。前一种钱的发现,证实永州的确铸行过此钱。后一种钱的出土,说明前蜀王建铸行过这类年号钱。上述珍稀钱币的出土,对钱币界长期以来有关这两种货币是否铸行的争论提供了新的佐证。

  • 标签: 四川彭山 北宋 钱币窖藏 会昌开元背“永”钱 永平元宝
  • 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张唐代"九霄环佩"琴,琴式为典型的伏羲式。通过琴腹上铭文与文献资料可知,此琴原为宋人冯轸藏品,后经南宋鉴藏家周必大鉴定,其系唐代巴蜀雷氏族人斫制。周必大未具斫制者名,今疑为雷文斫制。雷氏家族以斫琴闻名于世,所斫琴也被尊称为"雷公琴"或"雷琴"。晚唐时,雷琴斫制技艺已趋于末路,以至宋代雷琴成为文人、权贵争相竞逐的至宝。"九霄环佩"琴以其内涵与雅意在现存古琴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从艺术价值而论,无论造型艺术,抑或髹漆工艺,国博藏"九霄环佩"琴皆堪称是琴的典范之作,其为琴的断代与鉴定提供了标准器,也为探究唐代斫琴工艺学提供了标本。

  • 标签: 唐代 九霄环佩琴 雷公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