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正>陕南汉中褒城石门当褒斜栈道交通之冲,系世界最早通行车辆之穿山隧洞。自汉迄宋,石门内外摩崖刻石多达百余种,其中尤以汉魏颂铭(《石门颂》、《石门铭》)蜚声中外。“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系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宋时期因金石学臻于极盛,褒斜道石门又系入蜀必经之地,故骚人墨客经此无不吊古刊石,抒怀发叹。清叶昌炽《语石》卷5有云:“由褒斜入蜀,天梯石栈,阁道云连,石门、析里之间,宋时士大夫入蜀者,

  • 标签: 石门 题名 汉中市 南宋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褒斜道
  • 简介:<正>陇海路经过豫西陕县东部时,火车时而进入隧道,时而跨过深沟,奔驰在崇山峻岭之间。在这山区的杨连第车站之西有一座高大的杨连第桥,桥西铁路北侧,竖立有“杨连第烈上纪念碑”,上书“杨连第烈士永垂不朽”。

  • 标签: 纪念碑 桥墩 革命 铁道兵部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 陇海线
  • 简介:黄帝亲栽轩辕柏陕西黄陵县轩辕庙中,现存一株四千余年树龄的巨柏,下围足有10米,高19米,堪为群柏之首,相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载。诸葛亮上疏栽桑三国时政治家诸葛亮重视植树,在成都时家中种八百株桑树。后来他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 标签: 植树 名人 轩辕黄帝 诸葛亮 黄陵县 政治家
  • 简介:一、人胜人胜和剪綵花,都是节令物事,前者的制作与佩戴,在人日,后者为立春。这是南北朝至隋唐时候的情景。人日故事,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翦綵为人,或镂金簿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隋杜公瞻注云:"人入新年,形容改从新也。华胜起于晋代,见贾充《李夫人典戒》,云像瑞图金胜之形,又取像西王母戴胜也。①"所谓"华胜",本为汉代流行的首饰之一种。《释名·释首饰》":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也。"《太平御览》卷七一九《服用二十一》"花胜"一项引此条作:"花胜,草化(花)也。言人形容正等,人着之则胜。②"花胜,即华胜。"形容正等",犹后世谓人容貌端正也。

  • 标签: 剪綵 春幡 札胜
  • 简介:中国的画像石棺,以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雕刻精美而驰名中外。在中国现存的近百口石棺中,四川省芦山县出土的王晖石棺,不仅雕刻优美,有石棺的建造年号和主人的官职、经历的铭文,特别是出土后得到了郭沫若、于右任,沈尹默等20余人的题咏。这些题咏写在石棺的拓片上,更为名棺增添了色彩,人们称为名棺、名人、名书法。

  • 标签: 石棺 出土 铭文 画像石 沈尹默 经历
  • 简介:2003年9月份,国家文物局批准了作为“文物保护和研究课题”基础项目的社科类课题——《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开始搜集阅读兰州各图书馆所藏和网络上有关陕甘宁边区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文化教育方面的材料、专著、论文。对辛安亭编写教材的思考就是这时开始的。

  • 标签: 辛安亭 教材 藏品 博物馆 通俗读物
  • 简介:作为《蒙求》的作者,李瀚在传世文献中或被记做李翰。郡望为赵郡、里贯为安平的李瀚,曾被迫寓居于宋州、饶州、洛阳、阳翟等地。作为进士科出身的士人,李瀚先后出任县尉、侍御史、州司仓参军、左补阙等地方及中央官职,也曾在藩镇出任幕职并在入朝后为翰林学士。李瀚在构建其人际网络的过程中,赵郡李华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两《唐书》都列有李瀚的传记,但后晋史臣在史料选择上存在较大缺陷,故《旧唐书》相关记载的可信性要远逊于后出的《新唐书》。

  • 标签: 《蒙求》 李瀚 生平事迹
  • 简介:张淮鼎为归义军第三任节度使,虽其掌权时间甚短,但却为唐末归义军政治动乱之肇端。本文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对张淮鼎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勾勒出了其大致的人生轨迹,或有助于对晚唐归义军相关政治史事的理解。

  • 标签: 晚唐 归义军 张淮鼎
  • 简介:瑞士联邦从1974年开始发行面值5瑞士法郎的铜镍合金流通纪念币,纪念内容广泛.有国内外大事纪念和国内名人纪念等等。其中的名人纪念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有的图案采用名人头像.有的则以其发明和设计为主题。这些硬币底面多为抛光镜面.人物和凸起文字及图案为磨砂凝霜效果,令人爱不释手.工艺水平堪称世界一流,现介绍给大家。

  • 标签: 铜镍合金流通纪念币 瑞士 图案设计 文物考古 面值 工艺水平
  • 简介:“报恩科仪”是佛教报恩道场仪之一,融合儒、释孝道思想于一体,集佛教经典、儒学伦理孝道观而成,基于中国传统孝道思想,而宣扬佛教“大孝”思想,进而以做道场的方式宣传佛教,是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产物。麦积山所藏的明代写本《报恩科仪》为目前所见最早的,对于研究佛教报恩思想的演变、南北佛教的交流以及麦积山周围佛教道场的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科仪”中所提到的儒释孝子共70多个,选自不同的古代文献和佛教典籍。

  • 标签: 报恩科仪 孝子 儒释融合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及其母亲的英雄事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举办《河北革命史陈列》过程中,我查阅过有关马本斋母子英雄事迹的许多报道、传记和回忆录等史料,发现在这些史料中,有关马本斋母子的身世、回民义勇队成立时间、马母被捕和牺牲经过等重要问题的记载有出入。为澄清史实,1984年夏秋和1990年春,我多次访问了马本斋三弟夫妇马进波与王英。马进波与马本斋一起创建回民义勇队,曾任回民支队干部训练队副队长等职,是最熟悉马本斋和回民支队的当事人之一;马本斋兄弟离家后马母一直由王英照料,王是马母英雄事迹的主要见证人。当我提出问题反复向他们请教时,他们都认真负责地给予回答。在一次交谈中,我问王英:“这些问题是否有人访问过你们?”王英说:“从来就没人找过。”现根据马进波夫妇提供的情况,对涉及

  • 标签: 马本斋 英雄事迹 回民支队 革命传统教育 成立时间 革命史
  • 简介:<正>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抗日战争的领导,全会决定成立中原局,由刘少奇同志任中原局书记。当时,中原局就设在河南确山县的竹沟。

  • 标签: 延安 刘少奇 直接领导 中原地区 竹沟 县委书记
  • 简介:学界迄今无专文对敦煌高僧吴洪辩的生平事迹进行探讨.本文充分运用敦煌文献、石窟资料以及传世文献对吴洪辩的家世渊源及其主要活动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认为他是晚唐时期河西地区一位政客化的佛教领袖,为河西佛教尤其为归义军政权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对吴洪辩生平事迹的述评,弥补了历代僧传对洪辩事迹缺载之不足.

  • 标签: 吴洪辩 敦煌 归义军 河西都僧统
  • 简介: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委组织部、湖南省委宣传部等共同主办,由湖南省博物馆承办,筹划历时两个多月的《郑培民先进事迹展览》于8月1日正式与观众见面。湖南省委副书记文选德,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建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江等领导及郑培民夫人杨力求女士出席了剪彩仪式,

  • 标签: 郑培民 政府官员 党员 先进事迹 展览活动 湖南省博物馆
  • 简介:本文考察了北朝省寺台政务及人事运行机制,认为从秦汉卿制发展而来的北朝诸寺机构,与尚书省、御史台及其它机构间建立起了一套相互配合、相互掣肘的政务运行机制;机构的人事控制已完全收归中央。而且经过北朝改革的诸寺体系,已经为唐代六部和寺监在职能上分工配合,在人事上互不统属,在政务上相互承接的体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北朝 省寺台 政务关系 人事运行机制
  • 简介:本文主要考证了凉州失陷前后河西节度使杨志烈的事迹及相关西北史事。针对学界流行的法藏敦煌文书P.2942所记被杀害于长泉的副帅为杨志烈的观点进行了辩驳,认为该副帅实为杨志烈的继任者杨休明,文书中的“尚书”才是杨志烈,以往学界将卷中的“尚书”与“使主”“副帅”“元帅”,甚至“河已西副元帅”视为同一人的做法当属失察,他们乃是不同的三个人,因而不应以杨休明的遇害时间地点否定传世史书对杨志烈遇难情况的记载,两《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对杨志烈于广德二年至永泰元年之间被沙陀杀害于甘州的记载真实可信。

  • 标签: 杨志烈 河西节度使 P 2942 沙陀 安史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