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0年四川汉源县麦坪遗址发现了一座瓮棺葬(M1),其年代应为西汉时期,属于中原文化(关中及河南地区)系统瓮棺葬,是中原文化南下产物,对于“西南丝绸之路”线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四川汉源县 麦坪遗址 瓮棺葬 西南丝绸之路
  • 简介:严仓墓群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松林村二组(原严仓二组),西邻桥河,南为江陵九店至蛟尾公路,西南距长湖渡口约1500米,海拔高程为44米。墓地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30°23′11.7″,东经112°18′33.6″。

  • 标签: 荆门市 湖北省 墓群 发掘 后港镇 沙洋县
  • 简介:崖墓是重庆地区汉代重要墓葬形式之一。本文通过对重庆璧山县插旗山崖墓(M1)人工开凿和装饰性痕迹观察,确认该墓穴在进行开凿和装饰性加工时,使用了一种刃宽11毫米平口直刃铁凿。墓穴内除局部区域保存有墓穴开凿痕外,其它大部分区域使用铁凿进行了装饰性加工。工匠在对墓穴进行内部装饰性加工时,先对墓顶和壁面进行了分区、分层、分块规划,然后在规划出各个装饰区块里,以铁凿凿制出线条,用线条组合出各种装饰内容。铁凿凿制出装饰性线条,反映古代工匠凿制工作中速度匀称、力度稳定,具有技术熟练、工作模式较为固定等特征。

  • 标签: 重庆 崖墓 营造技术 加工工艺 痕迹
  • 简介:摘要:了解待发掘封闭墓葬内大气环境,可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西汉张安世墓园中M1墓葬是一座未被盗扰墓室,本研究在墓室开启前,有针对性地监测了墓室内微气候参数和大气污染物。结果显示,相对于外界大气,密闭墓室内低温、高湿、缺氧,且酸性气态污染物浓度较低。因此,在考古发掘及后续保存文物时,应针对不同文物材料采取密闭容器、保湿、避光等措施,避免由于环境骤变导致文物风化损坏。本研究建立待发掘墓葬大气环境测试体系及基础数据,可为相关考古和文保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微气候 气态污染物 环境监测 张安世墓
  • 简介:龙门堂墓地位于湖北省郧县东约60公里安阳镇小河村一组五谷庙岭,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7座,现将其中M37与M56两座墓葬发掘及出土情况进行详细介绍。两座墓葬均为带斜坡墓道长方形砖室墓,共出土陶器、铜器、玉器和石器35件,钱币233枚。依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判断,M37时代约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M56时代约为新莽时期至东汉早中期。

  • 标签: 郧县 龙门堂墓地 汉墓
  • 简介:根据湖北九连墩楚墓M1∶728木弩漆画所绘内容,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考释,可将木弩漆画分别定名为《后宫娱乐图》和《国子习业图》。前者以"连环画"形式再现了后宫生活和娱乐场景,后者以"通景画"形式再现了贵族子弟学习驭车、弋射以及礼仪场景,为我们研究先秦时期上层贵族生活和教育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九连墩楚墓 M1 木弩漆画 贵族生活
  • 简介:南阳市防爆厂住宅小区位于建设东路南侧,此处是古代墓葬较集中区域之一。2002年经报批对该处387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M62、M84是此次发掘最大两座墓葬,随葬品种类较丰富,特别是出土原始瓷罐经元素分析应是我国南方生产制造

  • 标签: 河南 南阳 原始瓷器 东汉晚期
  • 简介:荥阳小胡村晚商墓地应为晚商"舌"族家族墓地,小胡村M22、M28是晚商"舌"族中小贵族墓葬,年代应在殷墟二期晚段。两墓所出"舌"铭铜器是目前所知最早"舌"族铜器。从两座墓葬随葬青铜器差异看,两座墓主生前在军队中应分属不同兵种。1933年安阳薛家庄出土"舌"铭铜器殷墓墓主应属小胡村"舌"族一员,身份应为"舌"族高级贵族或族长。小胡村晚商墓葬随葬青铜器、玉器,罕见陶器以及普遍铺放朱砂葬俗,与同时期殷墟及郑洛地区都有一定差异。

  • 标签: 小胡村商墓 舌族 青铜器 朱砂葬
  • 简介:2014年2—11月,为配合省道S323线郑州登封段建设工程,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郑州登封大金店镇西北部一处汉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101座,2014ZDDM7位于该墓群东部即金东村。M7形制保存相对完整,为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封门、墓室组成。墓道呈斜坡状;封门外弧,由青砖横向错缝平砌而成;甬道平面呈梯形,拱形顶,青砖铺底;墓室平面呈长方形,拱形顶,由三种纹饰小青砖围券而成,青砖铺底。墓室内出土文物比较丰富,随葬品共计23件,分为陶器、铜器、银器,其中陶器有仓、罐、瓮、壶、井、灶、狗、鸡等,铜器有洗、镜,银戒指1枚,另有五铢钱120枚。根据M7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特征判断,其应该为东汉前期墓葬。

  • 标签: 登封 单室砖券墓 东汉早期
  • 简介:2016年12月,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巩义大黄冶村新兴家园发掘两座唐墓,其中M599出土有较多唐三彩。由于此墓年代已接近三彩俑消失年代,故对研究巩义唐三彩兴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巩义市 唐墓 发掘 唐三彩
  • 简介:铁岭墓地是郑韩故城西北方向一处面积巨大邦墓地,200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此发掘了14座铜器墓,多数配有车马坑,其中3座墓铜器得以保留。这些铜器,从器型及纹饰来看有演变关系,对认识铁岭墓地年代跨度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墓葬 发掘 春秋晚期
  • 简介:叶家山M28是叶家山西周墓地中规模较大墓葬之一,出土铜、陶、玉、原始瓷、漆木等质地器物约600余件。通过初步整理发现,该墓出有多件带“曾侯”、“曾侯谏”铭文青铜器,结合墓葬规模、随葬品情况,可推定该墓为一代曾侯墓,年代为西周早期。墓中出土2块随葬铜锭,经检测铜含量达98%以上,这是全国西周墓地一次极重要发现,可证明西周早期曾国已有了独立青铜冶炼业,同时对研究汉东方国铜料来源提供了非常重要实物依据。

  • 标签: 叶家山墓地 曾侯 西周早期 铜锭 青铜冶炼业
  • 简介:荆州高台秦汉墓地又发现一座西汉墓,出土了9块木牍,记录了一笔两次收钱账目,可能为收费账簿。

  • 标签: 荆州 高台墓地 木牍 账簿
  • 简介:叶家山M107是位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部一座中型墓葬,出土铜、陶、玉、漆木等质地器物110余件套。根据墓葬及随葬器物特征、铜容器铭文,可推定该墓为西周早期曾国贵族墓葬。10件带铭铜容器铭文族徽大多相异,表明该墓铜容器来源较复杂。铭文“西宫”是第一次出现在西周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里,值得关注。

  • 标签: 叶家山 M107 铭文 西宫
  • 简介: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批东周墓葬。其中,春秋墓M8781是洛阳市发现为数不多春秋早期墓,保存完整。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有青铜器、玉石器、骨器、木器等器物。

  • 标签: 洛阳市 014中心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 春秋早期
  • 简介:2001年在南阳市一中新校址清理古代墓葬448座,在M189中出土1件用黑色黏合剂粘接修复瓷碗,这在南阳东汉墓中首次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釉陶及黏合剂检测,样品经EDXRF检测,发现瓷碗为铅釉陶,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而成。而黑色黏合剂经红外分析表明,不是蛋白质和糖类,而与大漆或生漆较为接近。

  • 标签: 南阳市 东汉墓 黏合剂
  • 简介:2007年9月~2008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淅川县双河镇基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和发掘,清理了一批年代为秦至两汉时期墓葬。其中M3年代为西汉晚期,为一座积石积炭墓.出土了陶器、铜器、铅器、铁器和石器等遗物。

  • 标签: 浙川县 双河镇基地 积石积炭基 西汉晚期
  • 简介:2002年9~12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湖北枣阳九连墩之"一号墩"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两座(M1M2)及其祔葬车马坑(CHMK1、CHMK2)。各遗存单位保存基本完好,尤其是M2未被盗扰,出土了数量多、种类全、保存完好大量随葬器物。资料表明,该墓为战国中期大型楚墓,墓主人是M1墓主夫人,身份为楚国上大夫级别的高级贵族。该墓发掘与整理为楚墓葬制研究提供了十分实物资料。

  • 标签: 枣阳 九连墩M2 楚墓 战国 高级贵族
  • 简介:2009年,在洛阳市洛南新区龙盏小区B区发掘108座唐宋时期墓葬,这些墓葬大多数被盗严重。其中,唐墓M27保存完好,为长方形墓道土洞墓,出土有陶瓷器、三彩器、银钗、铜镜及铁剪等。

  • 标签: 洛阳市 洛南新区 土洞墓 盛唐时期
  • 简介:望山M2出土了一批性质为遣策竹简,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遣策所记青铡礼器与墓葬出土实物重新对应,提出了一些不同见解。在器物对应和定名方面,认为遣策所记“卵缶”同于尊缶,而“迅缶”同于浴缶或盥缶;在竹简编联问题上,认为46号简和47号简应缀合。

  • 标签: 青铜礼器 遣策 编联 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