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正>概述铜镜是古代人照面梳妆和整理衣冠不可缺少的用具,它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早在四千年的齐家文化(相当我国夏代),就出现了铜镜,四千年来,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直到明清,玻璃镜出现和普遍使用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铜镜背面大都装饰着精美华丽的纹饰和刻工精巧的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不仅折

  • 标签: 铜镜 齐家文化 主题纹饰 春秋战国时期 馆藏 直径
  • 简介:元杂剧大师马致远在《汉宫秋》第三折中,写有汉元帝的段唱词,其中两句为:“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字王”。何为字王?简而论之,这是蒙古皇帝赐封给太子、驸马和皇亲国戚的最高爵位。如:忽必烈于中统二年(1262年),封皇子真金为“燕”王,至元...

  • 标签: 成吉思汗 《元史》 《汉宫秋》 辽朝 内蒙古地区 元杂剧
  • 简介:今年在全国各地举行了高中棒球锦标赛地区赛。岩手县从7月14日开始,在5个球场展开了由90个校队参加的激烈比赛。这期间,报纸、电视将对比赛进行详细报道。伴随着比赛的进行,大街小巷出现了“今年没戏了”、“下场定赢”等等悲喜交集的话语。

  • 标签: 博物馆 经营理念 观众沟通 政府协作
  • 简介:关于犁的起源有不同说法。种意见认为商周之际牛耕出现之后才产生了犁;另种意见认为,远在牛耕出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了石犁。笔者赞同后者,并认为耕犁的起源,不能以牛耕的出现为依据,而应以耕作农具的演变为线索。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开展,大批石制农具的出土,为这研究提供丰富的实物资料。在我国南方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曾发现种三角形石器。对此,目前考古界尚有不同看法,有的称犁形器或破土器;有的认为,它仍是原始农具的石耜冠。根据对这种三角形石器形制,特点及其耕作方式的分析,笔者认为已不是原始农具的耜,而具有犁的基本形体与特征,拟称原始石犁为妥,即是耕犁的滥觴。

  • 标签: 石犁 牛耕 考古工作 良渚文化 马家浜 石耜
  • 简介:临邛位于古“蜀-身毒道”(“蜀-印度道”今称“南方丝绸之路”)、“川康(藏)茶马古道”四川由成都平原人“灵关道”丛山峻岭交界地带,也是古蜀人与西南其他民族聚居区分界处,临近邛、笮人居住的地方,故名“临邛”。临邛的大南河尤如盆底边缘的凹槽,过南河往西南地势逐渐浅丘、中丘升至浅山、

  • 标签: 邛崃 四川 文物保护 “川南第一桥”碑 考古工作
  • 简介:<正>唐代和其他封建朝代样,占卜非常盛行。星占、易占;相命、推命;谈阴阳,讲风水;五花八门,不而足。这些现代人视为迷信的东西当时却在社会中起着很大作用。它土生土长、简便通俗、深入人心,影响着上自皇帝下至百姓的各阶层人物,左右着他们的行动或为他们所利用,是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甚至今天仍残存于我们的社会中。因此研究中国社会,应该研究这些现象,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尤其不能无视它们。

  • 标签: 中国古代社会 梦占 武则天 星占 敦煌文书 新唐书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般称人民币纸币为“钞票”。“钞票”词成了我国流通货币中纸币的代名词。那么,为什么人民币纸币被称为“钞票”呢?

  • 标签: 人民币 流通货币 “钞票” 历史考证 纸币
  • 简介:最近,我在整理藏品中发现枚“隆武通宝”小平铜钱。该钱直径2.35,穿径0.55,厚0.08厘米,重3克。铜色金黄,传世无锈,文字平整清晰,字口深峻,光背。视其面文,异于般隆武小平铜钱,显著特征为:“武”字中间横不及竖钩,点稍落下方。与此钱同版式者均为铁钱。经数名钱币界前辈指教,此钱为试范钱或铁范铜钱。

  • 标签: 铁范铜 铁钱 字口 折二钱 小平钱 数名
  • 简介: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把纸币称作钞票,这是为什么?钞票词起源于何时?答:纸币称钞票,起于清代。初进关时,清在个短时间里用过纸币,后来直没有再行纸币。到后期,因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军费开支庞大,加上战争影响,税收锐减,导致财政危机。为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筹集军费,清政府不得不于咸丰三年(1855年)推出纸币,先后发行了“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人们把这两种纸币统称为“钞票”。“户部官票”以银两为单位,又叫“银票”。面额分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和五十两五

  • 标签: 户部官票 大清宝钞 咸丰三年 镇压太平天国 军费开支 钱局
  • 简介:在石刻目录综集类中,所见著录属河北地区的历代石刻存目,有明代周弘祖撰《古今书刻》二卷,光绪丙午(1906)长沙叶氏观古堂仿明刊本,下卷专载碑目,著有北直隶(今河北省)所属各府境内现存石刻碑目。再者是清同治十年(1871)黄彭年等纂修的《畿辅通志》,内载有《金石略》十五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河北省博物馆印行的天津樊文卿先生辑的《畿辅碑目》。以上所见仅此三种。1991年初夏,余在书库整理旧籍时,偶发现《畿辅续志金石目》稿本册,虽署名金石目,但无金类钟鼎彝器之目,只有碑铭墓志经幢诸目,未署撰者姓氏,著录详备,并无印本行世,书衣正面题写乙卯五月十日,茫父记,此稿本末页亦题乙卯五月十日石驸马街校舍校毕,茫父。(今按姚华字重光,号茫父,

  • 标签: 续志 北直隶 周弘祖 彝器 古今书刻 明刊本
  • 简介:中国古代的货币思想不仅史料丰富.而且不乏理论上的真知卓见。除了在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必要量存在反比关系、不兑现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与其发行数量存在反比关系等问题上,中国古人的见解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外.笔者还发现唐代的刘秩、北宋的沈括关于人口增长导致货币数量不足的观点.在定程度上也是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结论相吻合的。

  • 标签: 货币思想 唐宋 货币流通速度 中国古代 货币必要量 实际购买力
  • 简介:<正>“敬主人”饕餮纹鼎,俗称潞王炉。炉通高21.3厘米,口径14.5厘米,炉底镌刻“大明崇祯捌年潞国制拾陆器”和“敬主人”方印字样。该炉制作精致,完整无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潞国世传黑漆洒朱绿“中和”琴,亦称潞王琴。长120厘米,宽19厘米,木质。其底有“中和”二字及阴刻“潞国世传”方印,有“敬主人”题五言绝句诗首:“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琴内底部刻有“大明崇祯辛巳岁孟夏

  • 标签: 考辨 崇祯 王朱 主人 明穆宗 万历
  • 简介: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部对灵台八十件青铜器进行了科学的保护与修复。在工作中,首次应用了在六偏磷酸钠稀溶液中超声波清洗青铜器这方法;对锌粉转化封闭有害锈方法进行了改进;选用ParaloidB-72材料做为青铜器苯骄三氮唑处理后的封护材料。这些技术方法与其它方法相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药品,并取得了的显著的保护效果。

  • 标签: 青铜器有害锈 超声波清洗 锌粉转化封护 六偏磷酸钠
  • 简介:中国的古典文献浩如烟海,对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和意义是公认的。然而,旦触及到具体问题时,文献的引用与理解又往往成为考古问题争议的焦点。十多年前有关夏文化讨论以及“汤亳”等相关问题……

  • 标签: 文献考古 方法论 定义问题 文化性质 时代背景 局限性
  • 简介:1922年6月21日,位名叫克尔文(Kervgn)的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古巴林右旗座被盗掘空的古墓中,发现块石碑上刻满了奇怪的类似文字的符号。当时,没有人能识别这犹如天书的符号。这些符号公诸于世后,时间众说纷纭、莫衷是。这些“天书”究竟来自何方,它们又给世人传达怎样的信息呢?

  • 标签: 契丹 王朝 1922年 巴林右旗 传教士 比利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