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方志馆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型地方文化基础设施。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专门收藏地方志的机构,古代地方志多收藏于藏书楼中,著名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地方志收藏是其特色,收藏明代地方志达271部,占全国现存明代地方志总数的34%。民国时期,各地建起一些通志馆,如浙江省通志馆、江西省通志馆等.都只是修志机构,基本没有收藏的功能

  • 标签: 方志馆 功能 20世纪90年代 方志收藏 私人藏书楼 文化基础设施
  • 简介:本文通过三个层面对回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划分和探讨,并提出了发挥回族体育文化功能的若干建议。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与保护力度,使回族传统体育得以发扬与传承,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

  • 标签: 回族 传统体育 文化特征
  • 简介:群众文化的多项功能决定着它在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一个现实而又长远的课题。本文在对群众文化的时代特征、社会功能进行比较性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断拓展其认识、教育、审美等功能的理论性辨析与建议,以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的需求,利用群众文化功能培养“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标签: 群众文化 社会文化 文化功能 文化拓展
  • 简介:在礼制所展示的信仰领域申,衣服往往具有凭神,安抚灵魂的功能。复礼已往常被认作丧礼的一种,实质上复礼与丧事无关,仅仅是一种治病术,目的在于用衣服招魂,祈求人复生。而且只有复礼失败后,才宣告丧事开始。迁庙与立尸作为两种重要的礼仪活动,前者在于转移祖先魂灵,后者在于降祖先神灵附于尸而祭祀之。两者所用衣冠均是祖先的遗衣遗物,象征祖先的身份与肉身的存在。马王堆汉缸形帛画被命名为“非衣”,发挥着引导灵魂进入墓葬的功能,象征灵魂与肉身的结合。“非衣”应看作是衣服的变体。玉衣出现于西汉文景之际,通过形塑而“复活”肉身。衣服作为肉体与灵魂的申介,在引魂附归方面,不可或缺。

  • 标签: 上古 灵魂附归 衣服 礼制
  • 简介:明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侵夺,卫所军饷、宗室廪禄开支的增大和宝钞的贬值是造成地方政府公费银转嫁给里甲人户承担的原因。其实地方存留粮除用来支付官员俸禄、儒学师生廪给和孤铎口粮之外,主要用于卫所军的备用粮,并不负担地方政府的公费开支。因此,使用地方存留粮补足屯田子粒的缺额,不但有据可依,而且与地方公费不足用的问题之间也无逻辑上的必然联系。各项公费支出使用的“官钱粮”其实专指存留钱钞,所以明前期持续的宝钞贬值是造成公费转嫁的直接原因。里甲人户最初以“甲首钱”的名目负担各项公费支出,随着地方财政用银量的增大,最终在正德时期形成了正式的“杂办银”制度。

  • 标签: 公费银 杂办银 存留钱粮 财政功能 备用军饷 宝钞贬值
  • 简介:中国现代民俗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已日渐成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科理念、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整体文化观、多学科交叉研究、本土研究与跨文化对话等方面。回顾上述学术传统,对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促进中国教育改革及中外文化交流均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中国现代民俗学 整体文化观 跨文化对话 民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