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抗战爆发后,贵州人口增加,为保证全省军民食盐供应,贵州省在实行食盐统制的同时,执行运盐工人缓服兵役制度,发动民众赶运川盐,同时,对盐运工人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保证津贴发放的同时,适时调整运价,以保证抗战时期川盐运输与供应。

  • 标签: 抗战 川盐 运输
  • 简介:年后第一次见到Y,才知道他整个春节都在老家的医院度过。母亲突然查出重症,医生甚至暗示他们不必做更多努力。我不知道他是怎么面对这一切的,只知道他请了长长的假,最近刚回来,大概很快又要再走。Y与我同龄,与我一样来北京读大学,毕业后留下工作,也与我一样“晚熟”,久久飘在这个城市,扎不下根。讲到春节期间经历的种种,他语气平静,大约独自面对苦痛久了,总归只能如此。

  • 标签: 真善美 欢笑 人生 春节期间 重症 母亲
  • 简介:1914年3月12日,北京前门火车站走出一个奇怪的老头——身穿马褂、袍子,腰间系一只绣花荷包,脑后垂一条小辫,足蹬红缎鞋……这个老头便是大名鼎鼎的王闿运,他此番来京,为的是接任中央国史馆馆长。而撺掇此事的,正是亲自来车站接他的高徒杨。王闿运"纵横计不就"王闿运那身行头,很容易给人造成一个假象,以为他是野老者流。实际上他和他的学生杨一样,都是有着极大政治抱负的人——王闿运以八十高龄重出江湖.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学生杨要借他的名望为自己加分,在袁世凯面前大打老师牌;另一方面,也与王阎运本人“久有凌云志”有关系。

  • 标签: 王闿运 杨度 王学 政治抱负 火车站 袁世凯
  • 简介: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从印度接受观音菩萨信仰与多罗菩萨信仰。藏传佛教的观音始终保持为男相菩萨,而多罗菩萨通过起源故事的再建构,发展为与观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慈悲女神——母,而进入汉地的多罗信仰逐步被汉地唐宋以后兴起的强大的女性观音信仰系统所吸纳和取代。汉地的观音信仰与藏区的观音叠加母的信仰尽管在现今表现出许多差异,但是究其源头则有重要的关联,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和宗教故事的梳理,厘清汉藏观音信仰与母信仰的源头关联与其后的不同流变。

  • 标签: 藏汉观音信仰 度母信仰 多罗菩萨
  • 简介:古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人延续和传承古代文化的直接途径,所以对古曲风格作品的研究和演唱是学习声乐演唱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音乐是人们表达情感艺术的直接方式,作者用音符把故事、人物和作者的情感记录在纸上的音乐就是作品的一创作。表演者必须要对作品进行二创作才能表现出它的真正艺术价值。本文以古曲"杏花天影"为例,试图对其进行二创作方面的阐释。

  • 标签: 《杏花天影》 古曲 声乐 二度创作
  • 简介:汉译佛典中,多见乘“坏(音pi)船”、“坏舟”济渡江湖之典实,所谓“坏船”、“坏舟”本指土坯之船,後也引申指始成而未经加固之船(即粗坯)或简易之船。实际生活中,凭借此船作为济渡工具是危险的,中途会沮坏沉没,无以到达彼岸。唯有技能超群、勉力济渡,方能免难。在佛经中,常以此喻处於险恶世俗中的修行之人,本身环境险恶,唯有持大勇猛精进力者方能乘此坏船、坏舟到达彼岸,修成正果。因当时“坏”亦可异写作“杯”,故佛典中也出现了乘“杯船”、“杯舟”济渡江湖之记载。而乘“杯”而渡者常用以喻精进之士。据此推测,佛典中乘“坏(杯)船”、“坏(杯)舟”而渡的典故乃“杯渡”、“一苇渡江”传说之滥觞。

  • 标签: “坏(杯)船” “坏(杯)舟” 杯度 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