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以下简称珠蜂自然保护),是西藏自治人民政府1988年lO月批准建立的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不仅具备自然生态方面的保护价值.还具有社会文化、历史古迹等多方面的保护价值。它的建立,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建立珠蜂自然保护的目的是要在加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护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善和提高保护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开发与建设、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使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相统一;振奋民族精神,以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援,把珠峰地区建设成为一流的自然保护

  • 标签: 经济 自然保护区 概况 人民政府 物质文化生活 自然资源
  • 简介:《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张天来所撰《中国自然保护探密》一书,已由红旗出版社出版。此书采访、写作前后达20年之久,如实地描绘、歌颂了祖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和香港特别行政自然保护,约300万字,分上下两册,并有近200幅珍贵的彩色照片。原新闻出版署署长、现《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杜导正,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和董智勇等知名人士为之作序,对本书和作者作了积极评价《中国自然保护探密》一书出版@然也

  • 标签: 自然保护 积极评价 新闻出版 彩色照片 光明日报 杂志社
  • 简介:珠峰国家级自然保护的建立,保护内生态系统退化和一些珍稀动植物物种减少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一些重点保护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种群得到较快恢复。据最新调查成果表明,西藏野驴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已增加近1倍。保护还科技兴农兴牧,帮助当地摆脱贫困。当地农牧民人均生产粮食从1995年的895公斤增加到2000年的1165公斤,牲畜头数由建初的74.6万头增加到90万头(只、匹),

  • 标签: 当地 成果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帮助 有效控制 贫困
  • 简介:刘三姐文化品牌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是广西民族文化品牌的代表。但是,广西却没有营运好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刘三姐品牌出现了滥用,歪用,曲用的非正常,则同一个时期产生的“阿诗玛”文化品牌,云南运用得比较好,究其原因,就是要牢牢确立品牌“专属权”。因此,广西必须确立“刘三姐”品牌的专属权,正本清源,扭转对刘三姐品牌的滥用,歪用,曲用。建立“刘三姐人文生态保护”,是保护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基础工作,是确立刘三姐品牌“专属权”的有效方式。

  • 标签: 刘三姐 人文生态保护区 文化品牌 专属权
  • 简介:旅游业开发对于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而言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民族文化变迁规律,更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千年古村——诺邓白族村的发展为例,在保护诺邓白族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中,探索诺邓白族传统文化保护旅游发展之路。

  • 标签: 生态文明视阈 文化保护区 旅游发展 诺邓白族村
  • 简介:该文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生态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生奄移民、休牧育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文章结合调查所得,阐述了在实施三江源保护工程中河南县应该遵循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措施。

  • 标签: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 生态移民 休牧育草
  • 简介:茶阳古镇位于粤闽边客家中心,广东大埔县北部,韩江上游的汀江河畔,水陆交通便利,是一座具有光荣历史和浓郁人文气息的千年古镇,历来是粤闽边商贸集散地。据史料记载,公元413年为义招县,公元607年为万川县,白明朝嘉靖五年(1526)建立县治起,至1961年,为大埔县城。数百年来,茶阳为大埔县之别名,成了海外埔籍各界人士心目中大埔的代名词。

  • 标签: 自然文化遗产资源 开发利用 古镇 保护 岭南
  • 简介:工业遗产是20世纪60年代从欧美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文化遗产类型,进入21世纪,工业遗产保护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工业遗产的价值因素,剖析了我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并对工业遗产保护策略做了一些探索。

  • 标签: 工业遗产 价值 现状 保护
  • 简介: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国际共识,其理念也在不断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国际文件的梳理,认为,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经历了从历史性纪念物的修复保护到城市景观和遗址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建筑遗产保护到历史地区、历史园林、历史城镇及其环境保护的过程,从考古遗产保护到乡土建筑遗产、产业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从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到注重文化遗产价值的过程,反映出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内涵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虽然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主导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国际理念,对我国仍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国际文件 理念
  • 简介:在和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编制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近几年,工业遗产文物保护规划陆续编制。本文在回顾文物保护规划发展的历程基础上,以国家文物局网站数据库和工程实践为线索分析现阶段工业遗产文物保护规划所出现的问题。并针对不同层面问题,尝试找到适宜的解决方法。

  • 标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工业遗产文物保护规划 评审意见 立项批复 工艺流程
  • 简介:文化遗产的周边环境是文物本体的依附和生存的土壤,有助于全面反映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保护规划中,加强对历史环境的研究,科学地评估周边环境的干扰因素,制定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以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真实和价值的延续。

  • 标签: 保护 周边环境 规划
  • 简介:近代以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研究,比如印度或者巴西等,这些国家会制定一些相关法律条文来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对于我国来说,有着历史悠久的优势,并且中国还是多民族,文化资产丰富的国家,从此角度来说,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着更多特殊和严格的刚性需求,以确保保护我国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

  • 标签: 非物质文化 遗产保护 开发利用
  • 简介:金秋十月,甘肃传来信息:省府召开会议,全面启动17年的“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并宣布首批10个保护试点。明年开始,省财政每年设立15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省级试点项目。接着,中国民协、省文联、临夏州党政共办“中国花儿之乡”命名授牌大会:州荣膺“中国花儿之乡”、和政、康乐县被分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传承基地”,积石山县、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采录地”等。“政治”“经济”既已出马搭台,文化之戏必会紧锣密鼓。信息一出,当地群众无不额手称庆。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甘肃 民间文化 文化体制改革
  • 简介:文化遗产是文化传统展示与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脉的显现,其内涵是构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资源之一。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在文化大视野中给予合理定位。由于当前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不匹配等原因,导致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乱象丛生。

  • 标签: 文化观念 文化遗产 保护与开发乱象 文脉
  • 简介:清代宗祠建筑陈家祠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文章针对陈家祠博物馆综合管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与延续性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探究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着力点。

  • 标签: 陈家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发与保护 原真性和 可修复原则
  • 简介:柳州市地处广西的中部,属于我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城市和广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并且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建设历史。到现在我国柳州市还是保留了许多具有较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体现了我国人民之间的广泛文化交融以及高超的智慧。纵观柳州市保留的多种多样的文化遗产,抗战文化遗产属于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并且有着较大的保护价值。本文探究了柳州抗日战争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借鉴。

  • 标签: 柳州 抗日战争 文化遗产
  • 简介: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藏族传统文化中山崇拜所透视出的自然保护意识,这对我们构建人与自然平等、和谐自然观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作用。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走社会、自然和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藏族 山崇拜 保护生态意识
  • 简介:11月18日至21日,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组成工业遗产调研组,先后赴南通、无锡、常州,调研我省工业遗产保护情况。调研组听取了省文物局与三市政府及文化局

  • 标签: 保护情况 委员会调研 工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