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碑铭文字释读理解的难点之一是生僻罕用的典故,而内容不理解,自然会影响到对碑铭文字的正确解读。加上石面剥泐、文字异体俗讹、古文字残存等因素设置的障碍,已经整理的石刻文献,其文字误读,标点错乱的现象比较严重。论文以5通墓志释文的错误为例,分析其造成文字误读、缺释的原因,提取其内部规律,以探求整理石刻文献的科学方法。

  • 标签: 墓志铭文 典故误读 文字校正
  • 简介:明代南都金陵是明王朝的南方政治文化中心,人文荟萃,明代诸多诗人作家或籍贯、或宦游、或寓居金陵,与金陵之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渊源,金陵文学自是明代文学之重要构成部分。永乐迁都北京,南都金陵文学历经短暂的萧条、岑寂与复苏,于弘治、正德间日渐兴盛,文人社集蔚为大观。晚明大家钱谦益(1582—1664)在论及“金陵社集诸诗人”时称“弘正之间,顾华玉、王钦佩,以文章立蝉;陈大声、徐子仁,以词曲擅场。江山妍淑,士女清华,才俊翕集,风流弘长”。①钱牧斋认为顾磷(字华玉)、王韦(字钦佩)为弘治、正德间金陵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个时期金陵文学代表性作家,其生平事迹与艺文成就当为吾人研究明代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 标签: 金陵 生卒年 明代文学 考证 政治文化中心 地域文化
  • 简介:瑶族何时开始迁入越南,史无明载,学术争讼久悬未结。本文通过对《周玄柜信歌》的破读,并与历史文献相互佐证,得出结论: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县)周玄柜与60户瑶族迁入越南宣光省锡影地区居住,是瑶族向越南迁徙的最早且规模较大的批次。

  • 标签: 明朝 安南 瑶族 迁徙
  • 简介:金属铜的生产贸易,是清代全国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档案和其他文献资料,考察了清代中期汉口铜材市场的来源、规模、价格、用途等情况,尤其着重分析了1766—1779年间汉口的铜业危机。从研究可知,汉口商铜规模在乾隆朝中期已经达到了每年100万乃至200万斤以上,除部分供应政府铸币外,用途主要还是民间铜器加工业。其来源主要是云南私铜,这说明云南私铜的规模很大。非法的私铜从云南来到汉口,变成了合法的汉铜,这表明商铜的存在有助于钱法的顺畅流通。汉铜市场的存在和发展,表明了当时全国统一的商铜市场的存在和规模,也说明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自由的全国性金属市场的需求。

  • 标签: 清代 私铜 全国市场 汉口 云南
  • 简介: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Rheingold):社会评论家、作家,精通网络社交的"嬉皮艺术家","虚拟社区"概念的提出者,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校有关社交媒体的课堂上都有他的身影。在他新近出版的中文版《网络素养》一书中,他讨论了在使用网络时,注意力、网络参与度、协作能力和垃圾信息辨别能力的重要性。

  • 标签: 社交媒体 戈德 文化革命 伯克利 垃圾信息 社交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