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正>根据现有的记录,最早的墓葬是从旧石器时代中期尼安德特人开始的。尼安德特人的遗骨,虽然首先发现于德国赫切达尔附近的尼安德谷;但和他同时期的文化则发现于法国彼扎克附近莫斯特村的岩棚下,被称为“莫斯特文化”。这一文化的“绝对”年代,近些年来已公布不少;但所有数字都比过去的估计低得多。据碳14测定,其中最早的是意大利莫索里尼运河一个地点,距今为55,950±500年和叙利亚的阿尔加布地点,距今为53,000年。最晚的是法国荣纳的雷恩洞

  • 标签: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 墓葬
  • 简介:在距今1720年前,辽东古老民族东胡的一支慕容鲜卑的又一支脉吐谷浑,以小小的1700帐之众,跋涉万里,横跨神州,从祖国的东北来到西北,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创建了一个纵横数千里的强大帝国,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数朝,历十余代国王,立国350年。这样的民族,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的历代领袖人物中,应不乏雄才大略者。

  • 标签: 弘化公主 诺曷钵 领袖人物 鲜卑族 慕容顺 慕容明
  • 简介:三婆坟座落在从化市神岗镇佛岗城贝村雅窑氹,坐北向南,为三座并排,用石灰拌碎石构筑成半圆形的墓穴,中立碑。每座墓穴直径约3米.碑宽约50公分,高约80公分,以第三座墓穴保存较完整,墓主为周敦颐后人,女性。

  • 标签: 墓葬 周敦颐 三婆坟 周一濂墓
  • 简介:墓葬的处理方式是在宫室建筑的启示下发展的。高句丽壁画墓内出现了大量的斗棋图样。本文通过对高句丽壁画墓上斗棋的分析及其与中原斗棋形式的比较,探寻高句丽斗棋形式的演进特点。

  • 标签: 斗栱 高句丽 中原 壁画墓 影作木构
  • 简介:本文对北赵和羊舌晋侯墓地的墓葬制度进行性别差异的分析,以考古材料为基本资料,参考传世文献,尝试总结出西周到春秋时期其所反映的性别特点。随着周礼的完善,晋国高级贵族妇女在墓葬制度上所受的限制逐渐增多,如墓圹、随葬青铜器、殉车的等级低于晋侯墓,但在不受限的地方则相对自由,如随葬陶瓷器和玉器较丰富;较之商代,异穴合葬墓的形制严格,夫妇整体性增强;部分随葬品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反映出男女严格的性别分工。

  • 标签: 晋侯墓地 贵族妇女 墓葬制度 性别差异
  • 简介:南阳自古就是中国南北交通的要道,也是融合各方文化的重要地域,其文化表现出明显的兼容性和开放性,这种特性也表现在仿木构墓葬中。本文梳理了自汉代至明清时期,南阳地区发现的仿木构墓葬的发展脉络和演进阶段,探讨了不同时期仿木构墓葬表现出的建筑营造技艺和营造水平,并尝试分析南阳与其他地区仿木构墓葬发展演变的关系及其社会背景。

  • 标签: 南阳 仿木构 建筑形制 建筑技术
  • 简介:在系统梳理墓葬与墓志所见唐建国元从及其后裔之后,可知李唐对于建国元从,多授予三品至五品文散官和勋官。在政权建立之后,不少元从或归返本乡,或驻守战略要地,或移居长安、洛阳及其周边,河东潞州人士归返本乡更为显著。建国元从及其后裔墓葬呈现一定的共性,如随葬贴(描)金彩绘的器物,葬以双室砖墓。在唐代潞州地区,随葬神煞俑、极具特色的墓志,成为潞州元从这一政治文化集团的标志,最终在初唐至盛唐时期形成了唐代墓葬的"潞州模式"。李唐建国元从的背景,使得地方豪族墓葬呈现出特殊的面貌,在武则天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将初唐至盛唐时期一些"僭越"的墓葬放于"首膺义旗+地方豪族+武则天时期"的模式中加以考察,一些看似不符合已有丧葬等级制度的墓葬便可以得到解释。以政治文化集团的视角对唐建国元从及其后裔的墓葬进行考察,共同参与李唐建国的行动,拥有元从的身份,高宗武则天时代特殊的处境,将元从集团塑造成同一类型的群体,他们对政治文化的认同与归属更为强烈。

  • 标签: 武则天时代 政治文化集团 贴金彩绘器物 神煞俑 潞州模式
  • 简介:关陇地区是北魏平城墓葬文化的三大主要源头之一,与平城的文化互动在北魏时期持续存在,并产生深远影响。北魏早期,影响平城墓葬文化的主要来源是东北、河西地区,但关陇人士在平城表现出积极的文化接受态度。北魏中期,关陇因素在平城的影响突出起来,尤其是墓葬俑群被引入平城,标志着平城文化向"晋制"的转变。同时,平城文化在实力聚集之后,也向其他地区辐射,关陇地区的墓葬形制、随葬品、绘画等都受到平城的广泛影响。北魏晚期,新都城洛阳地区崛起新的墓葬文化,但未能全面扩展,关陇文化的发展更认同衰落中的旧都平城文化。这成为北魏东西分裂和西魏北周立足关陇的心理基础。

  • 标签: 关陇 平城 北魏 墓葬文化 互动
  • 简介:汉代墓葬在中国现今出土的历代墓葬中保存较为完好,是我们研究古人世界观及精神生活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汉都城西安和洛阳为主要研究对象,总体考察了中国古代墓葬的特点,分析了汉代墓葬形制的演变,总结了墓葬形制与汉代文化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汉代人对宇宙万物及生老病死的认知。

  • 标签: 汉代 墓葬形制 生死观
  • 简介:文章通过梳理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壁画布局和题材、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考古学的观察和探讨。山西地区元代壁画墓常见长方形或方形砖石墓,壁画题材主要有墓主人并坐图、日常生活图、孝行故事图、宗教题材图、宇宙星辰图、题榜类等。山西地区的元墓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出了元代山西社会主流文化——蒙汉文化的交流融合。

  • 标签: 元代 壁画墓 考古学
  • 简介:孜康是藏医医疗机构名。“”指医药,“孜”表示历算。亦意译为“医学历算院”。西藏素来重视医学教育,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就兴办了药王山(甲波利)医学利众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时,医学教育再度兴盛,民国5年(藏历第十五饶迥火蛇年,1916)创建孜康,地点就在拉萨大昭寺附近。并任命钦绕诺布为该院院长。钦绕诺布(1883-1962)出生在山南地区恰萨拉康附近。14岁时随父母到拉萨朝圣,

  • 标签: 门孜康 十三世达赖喇嘛 医学教育 拉萨大昭寺 五世达赖 嘉措
  • 简介:本文以辽庆东陵为例,讨论契丹贵族墓葬的特点,并把墓葬建筑和壁画作为契丹营建本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放在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以分析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

  • 标签: 辽代 庆东陵 墓葬建筑 壁画
  • 简介:剑门关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陲大剑山之中断处。北距广元53公里,南距剑阁县城30公里,是古蜀道及现今的川陕路必经之地。大剑山倚天如剑,峭壁连绵,横亘似城。山之中断处,两崖相对如,故名“剑”。三国蜀相诸葛亮为北伐中原,经剑而六出祁山,他见此处壁高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故在此依崖垒石砌,建关设尉,从此有了“剑门关”之称。加之剑阴溪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素有“天下雄关”之称。

  • 标签: 四川盆地 剑门关 古蜀道 诸葛亮
  • 简介:"北看长城,南看盘。"如果从建筑的规模和气势看,盘自不能和长城相提并论,但要是从建筑的年代看,盘则比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长城还要古老300年。我说的盘在今苏州古城西南隅,始建于公元前514年的春秋时期。当时苏州为吴国都城,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

  • 标签: 苏州古城 建筑 春秋时期 秦始皇 城门 吴国
  • 简介:作为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被称为电视界中的老大。在全国人民的眼中,央视给人的印象是架子大、官腔足,当然,央视也是卧虎藏龙之地,光主持这一行当.就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央视"名嘴"。然而,头顶央视光环的名嘴们在2007年流年不利:从"解说"到"走穴",从"《新闻联播》变脸"到"胡紫薇大闹央视".其地震级新闻话题热闹得比央视的节目还让人眼花缭乱,可以说央视名嘴""事件不绝于耳.

  • 标签: 央视 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 体育中心 私人事件 紫薇
  • 简介:汉代画像砖石墓是我国第一个砖石空间结构的建筑形式,其产生、发展和衰亡前后300余年。汉代画像砖石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平面布局的变化、建筑形式和内部装饰的处理,并对后来的墓葬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汉画像石墓 结构 装饰
  • 简介: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的帮会组织已有杜月笙的“恒社”、杨虎的“中兴社”、黄金荣的“忠信社”。原第八十八军军长范绍增,也召集旅沪的四川袍哥,成立了全国性的袍哥组织──上海社。一1946年夏天,交通银行总经理钱之新被黄金荣的门徒以恐怖手段勒索4亿元法币。不几天,中央银行金库保管员陈元亮,从库里盗窃一块400两重的金砖,交给重庆银行上海分行抵押贷款。当时国民政府规定,不准许以黄金作抵押。后来,陈元亮还清这笔抵押贷款时,中央银行发现了这笔违法交易,这就是曾经轰动上海的“黄金盗窃案”。黄金荣的门徒认定这是一个勒索的好机会,提出要重庆银行经理朱芝菲拿出3亿元法币(14万元法币合一两黄金)了结。朱芝菲恐慌

  • 标签: 国民政府 黄金 中央银行 四川人 抵押贷款 上海
  • 简介:唐至德二载(公元757年),诗人杜甫结束了往郝州省亲之旅返回长安途中,再一次经过昭陵,写下一篇五言长律《重经昭陵》:草昧英雄起,风尘三尺剑,翼亮贞文德,圣图天广大,讴歌历数归。社稷一戎衣。丕承戢武威。宗祀日光辉……

  • 标签: 玄武门之变 昭陵 历史 中国 李建成
  • 简介:自1982年以来,青海省及北京大学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及德令哈等地调查和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群,出土一批丝织品、金银器、铜器、漆器、木器、彩绘木棺、古藏文简牍等珍贵文物,引起中外学术界的瞩目.从1982年至今,青海省考古工作者断断续续的发掘(包括抢救性的发掘清理)就达40多个月,1200余天;发掘、清理墓葬近百座.①截至目前,中外学者对这批墓葬群及出土文物的研究形成了一个热点,发表和出版的论著近百篇(部).有关的发掘情况及学术研究史,前人多有详细论述,不赘.②

  • 标签: 墓葬群 青海省 柴达木盆地 考古工作者 族系 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