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朱骑传红烛,天厨赐近臣。荣耀分他日,恩光共此辰。灼灼千门晓,辉辉万井春。随黄道见;烟绕白榆新。更调金鼎味,还暖玉堂人。应怜萤聚者,瞻望独无邻。

  • 标签: 唐代改 改火
  • 简介:1924年1岁是年农历七月十七日,王生于上海,原名王洪溥。父亲王开疆,日本早稻田大学法科毕业,时做律师及大学教授。母亲李荪,苏州蚕桑学校毕业,时做小学教师。兄王宏济,3岁。1930-1936年6-12岁父母离异,王随父亲迁居南京,先后就读于卢妃巷小学、乡村师范小学

  • 标签: 年谱简编 王火年谱
  • 简介:人对时间是敏感的,担心时光匆匆,容颜易老;但人对时间又是势利的,迟钝的。对一个小孩子,你会想到他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光;但对于一个老人,人们总不太真的记得,或者不太真的相信,他也曾经是对世界好奇的儿童,是风华正茂的少年。翻看作家王的童年回忆

  • 标签:
  • 简介:  去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致台湾新党的欢迎词里提到了"七月流火"这个词语,意思是指在七月盛夏太阳火辣辣的,同时表达了期待两岸和平统一的热望.他的讲话引起了人们对"七月流火"所表达的真实含义的争议.……

  • 标签: 流火
  • 简介:“此种藏狗大逾印度狗两倍,头大毛长,颇狞猛,其力可敌狮……”“力甚强,足制种种野兽,尤能制大而畏的野牦牛。”

  • 标签: 藏獒黑火 黑火生与死
  • 简介:2014年初,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始拍摄'作家口述史'。当年5月中旬,文学馆一行四人前往成都拜访老作家王先生。从建馆之初,王先生就热情地支持文学馆的工作,每有新作出版,都第一时间寄赠文学馆。近年还将自己的手稿、信札、藏书等文学资料全部捐赠给文学馆,希望让更多的人研究、利用。王先生接收文学馆的采访拍摄时已九十高龄,但头脑清楚,记忆力很好,叙事条理清晰,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许多往事,其间的艰难困苦和他对文学的勤奋执着,令我们深受感动。下面是王先生的讲述:

  • 标签: 人生回眸 王火自述 自述人生
  • 简介:牌坊,又称牌楼,是古代为表彰功德、科第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其前身为汉唐时里坊之坊门,起到为里坊标记及指示地名作用。又作为张贴褒奖启事所在,称"榜其闾里"。宋时"里坊制"被打破,坊门演变成独立的建筑形式——牌坊,用于标志、装饰等,表彰功名道德、忠臣孝子、贞节烈妇等楷模。

  • 标签: 忠孝节义 牌坊 建筑形式 建筑物 里坊 表彰
  • 简介:元明之际的铜铳崔树华“铳”一名始见于《元史》卷一四五及《明实录》卷一六。有的文献中,或称“筒”①,“亦谓之炮,又谓之铳”②,或称“铳炮”③;实物上的铭文,或称“筒”④,或称“炮筒”⑤,或称“铳筒”’⑥。所指都是本文所述之铜铳。铜铳,这种金属...

  • 标签: 元明之际 内蒙古 朱元璋 管形火器 阿鲁科尔沁旗 洪武年间
  • 简介:40年代初,创刊于国统区雾重庆的诗刊《之源》在抗战的大后方发轫。在那艰辛难忘的岁月里,在抗战的烽烟和白色恐怖中,前辈诗人和同辈诗友以诗歌为武器,奏响了誓死抗战和追求民主、光明的乐章,在社会上引起的广泛反响。《之源》创办于1943年,共出版了6期,1945年抗战胜利后停刊。当时我就读于重庆国文艺专,与校内一批从沦陷区流

  • 标签: 五十年 重庆图书馆 诗歌理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南京图书馆 时代精神
  • 简介:清明节前夕,由彭阳县草庙乡退休教师张和道先生主编的张《张氏家谱》(内部)出版发行。全书近20万字,记录祖源在甘肃省镇原县郭塬乡张村,生活在今彭阳境内的张氏一支的发展历史、坟茔分布、世系图谱、人物小传、世系略表、念祖怀亲、风俗习惯、祖训家风等情况。张《张氏家谱》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固原“东山文化”,传承良好的家风等方面起到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出版发行 家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退休教师 发展历史 人物小传
  • 简介:2001年,我第一次到成都出差,便与王老师相识。四川是我的故乡,我对四川作家自然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相识十六载,我与王老师早已成了忘年之交。在我的眼中,王老师一直是一位温文尔雅的长者,他说话不紧不慢,但往往是一语中的。

  • 标签: 王火老师 老师忘年之交
  • 简介:字丕成,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结业以后,北伐成功前在广东黄埔军校任教官,北伐成功后任蒋介石政权统治下的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长,被解职后曾以私人名义去日本东京旅游,雇有日本秘书佐藤,进行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亲

  • 标签: 缪斌 蒋介石政权 日本 东京 黄埔军校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本文作者蒋术,1921年生,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抗战时期曾在越南学习和工作,亲历、亲见蒋经国脚穿草鞋,深入民间,励精图治,禁绝烟、赌、娼,严惩贪官污吏的种种事迹。

  • 标签: 蒋经国 熊式辉 江西省 专员公署 蒋介石 军事委员会
  • 简介:1981年,“文革”后落实政策,那是我住进木樨地24号楼前不久,中央办公厅代主任兼中央党校副校长冯文彬特地登门拜访。他刚一进门就向我抱拳拱手,说:“老涂啊,50年前我错了,你有意见对我说,不要怪毛主席。”50年前,指的是1931年,当时我刚到江西苏区加入

  • 标签: 毛主席 江西苏区 无线电通讯 落实政策 中央党校 副校长
  • 简介:室(qo)是斡耳朵的一種形態,指皇帝死後由其皇后傳下、一代代女性遞相承襲的斡耳朵。在蒙元時代的蒙古語中,qo是一個突厥語借詞,起初使用並不廣,後來大概用來專指室斡耳朵。室制度的源頭是成吉思汗四大斡耳朵舉行的祭祀。忽必烈登基之後,由於國家的中心離開漠北,皇帝不能親往四大斡耳朵之地舉行祭祀,室便作爲祭祀祖先的載體出現了。到元末,室累積爲十一室,與太廟之中的十一位祖先是對應的。室的燒飯祭祀活動,可以上溯至《元朝秘史》,下延至《白史》、鄂爾多斯風俗,在蒙古文化中是一種悠久而穩定的傳統。

  • 标签: 蒙元史 禮俗 斡耳朵 后妃
  • 简介:卿为南明弘光、隆武时期控制舟山的将领,以往史书、学界对其评价颇为负面,多认为其行为无异于割据一方的军阀。然而,黄卿在南明朝廷实际为诸朝廷中所谓"清流",如东林党、复社成员、阁员等重臣所仰赖的水师将领,而原因或许即出在其军籍的背景与交友关系。本文拟透过黄卿的生平事迹重新省视在明清鼎革之际这一位举足轻重的将领。

  • 标签: 南明 明清鼎革 复社 军籍
  • 简介:1967年2月中旬,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因“自下而上的全面夺权”而神州大乱、各类矛盾空前激化之际,一则引起广泛注意的消息从重庆传向全国各地:著名长篇小说《红岩》作者之一、作家罗广“自杀”……在中国大陆,从60年代生活过来的老、中、青少各年龄、各阶层的人们,几乎无不熟悉《红岩》这部小说,无不熟悉罗广这个名字,因此这个消息震动了许多人的心。当年上海复旦大学红卫兵领袖、“红三司”头头安文江,在回忆那段历史的《我不忏悔》一文中就写到,他于1967年春因炮打张春桥受到批判后外出串联归来,“同学们在礼堂里用掌声欢迎我,我上台只说了5分钟,其中3分钟是请大家起立为罗广默哀。”由此可见罗广之死在当时的影响之大。提到作家在“文革”中的自杀,人们会想起杂文家邓拓、翻译家傅雷、“人民艺术家”老舍。诗人闻捷……而罗广之死,却至今仍有许多人不清楚。除去他是否“自杀”’一直有争议以外,对于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悲剧结局,也一直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说他“受到造反派的迫害”(罗广本人就是造反派),说他是“被江青迫害而死”(并无这方面的证据)等等。那么,罗广在“文革”中究竟是怎么回事?罗广悲剧命运中的“历8问题”罗...

  • 标签: 作者罗广斌 文革中 红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