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自古以来,我国许多民族在东北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其中十七世纪满族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疆域辽阔的清王朝。在满族及其先世女真人活动的东北及周边广大地区留下了数量浩繁的满语地名。这些地名具有浓厚满族色彩,是深入研究满族社会、历史、文化和语言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但是受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局限,满语地名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较大的成果。黄锡惠先生所著《满语地名研究》一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满语地名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地名学领域的一项学术空白。

  • 标签: 地名 满族 女真人 先世 疆域 中原
  • 简介:我的年轻朋友兀扎拉殷芳,是一位酷嗜满族史、清史的学人。与殷芳先生结识,使我有幸与他的族伯、业师爱新觉罗瀛生先生也有了文字往来。瀛生先生为学崇尚实际,眼睛向下,关注风俗民情等重要问题。他健笔著述,从1952年起的近60年中,共出版专著16部、译作20部。他的专著绝非泛泛之作,选题偏重民俗学(本族满族、本土北京)、语言学(满语、日本语)。民俗学专著涉及满族和北京人的衣食住行、冠婚丧祭.

  • 标签: 满语 满族史 爱新觉罗 风俗民情 衣食住行 民俗学
  • 简介:目前,黑龙江省三家子村等地区的满族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偶尔使用满语,被学界誉为满语的“活化石”。黑龙江地区的满语保留至今,除了与满族生存的偏僻地理环境以外,还与清代满语文教育对东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影响及东北少数民族的分布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国语教育 濒危满语 民族格局
  • 简介:满族是我国北方地区分布很广的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的人口并不多,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东正教和天主教翻译的满文圣经译本。过去的圣经译本研究中,关注点都在汉文圣经译本中,很少涉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圣经译本,鲜有从民族语言文字角度的叙述和研究关注,偶有涉及民族文字圣经译本的著述,错误和纰漏也很多。本文将考述满语圣经翻译的历史沿革状况。

  • 标签: 满语圣经 利波夫措夫 贺清泰
  • 简介:摹声词是模仿人、事物或自然界各种声音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语的摹声词大体可以分为单音节型摹声词和复音节型摹声词。复音节型摹声词又可细分为叠音型和非叠音型两类。语言与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满语的摹声词不仅反映了满族先民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满族先民以渔猎、畜牧为主的经济生活方式。

  • 标签: 拟声词 文化 满语
  • 简介:满语曾经是清朝的“国语”,清朝统治者也曾试图在东北地区维护“国语骑射”这一根本,但最终并没有阻止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趋势。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原因。第一,满语使用环境遭到破坏,这是满语在东北地区衰微的主要原因。因为任何一种语言都需要一定的使用环境,如使用者人数的多少,满语也不例外:第二,统治者制定的宽松的语言政策是东北地区满语衰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宽松的语言政策,使得汉语汉文的优势和特点逐步为满族人接受,更多的满族人逐步放弃了本民族的语言——满语:第三,历史上,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以及满族人语言观念的变化。作为一个聪明好学的民族,清朝时的多数满族人并没有做到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尽力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这不能不是满语衰微的一个诱因?第四,族际通婚是弱势语言走向衰微的催化剂。满汉通婚对于满语的使用、保存和发展是不利的,可以说对满语的衰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东北 满语 衰微 原因
  • 简介:满语文是满族的本民族语言文字.清代统治者大力提倡"国语骑射",以此作为旗人的基本教育方针.双城堡在清嘉道以后,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使用满语文逐渐减少.为此,从道光二年始办义学,教习旗人满语文.后随着清朝灭亡,满语文教学也就终止了.

  • 标签: 清代双城堡 满语文 衰落 教育
  • 简介:本文从满语文创制,改革、发展的过程,着重阐述了乾隆时期满语文的推广、应用和发展的情况:在推广和应用方面,不仅保持了顺、康、雍时期的各种政策和手段,并在各方面都有所加强;在满语文规范方面,改音译为意译;在满文扩展区域方面,创制了满文篆书三十二体.论述了努尔哈赤时期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满文,皇太极时期改制了满文,乾隆时期规范发展和完善了满文,并在满文的规范中促进了满语的发展.可见乾隆时期是满语文发展的重要时期.

  • 标签: 满文十二字头 满文篆书三十二体 满文规范化
  • 简介:满语同本语族语言、满语同蒙古语族语言间进行比较研究的论著有不少,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的这段历史时期里,我国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和蒙古语族语言专家学者做出来相当好的学术成绩,而且关系到满语口语和书面语,也关系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强有力地推动了满语比较研究,拓展了满语研究视野,给满族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命力。

  • 标签: 满语 其他语言 比较研究 学术价值
  • 简介:濒危语言保护是当前我国急需面对的一个难题。伴随着语言的消失,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也会遭到破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体系也会受冲击,可能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民族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与濒危语言关系的论述引发人们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尝试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提出适合我国语言保护的一些对策。

  • 标签: 多元一体 濒危语言 语言保护
  • 简介:现存子弟书中所呈现的语言形式主要有"满汉合璧"、"满汉兼"、"汉夹满"、纯汉语。通过对子弟书语言形式的梳理及清代相关文献的考查,可以探寻出清代满语逐渐被汉语替代的流变过程,并从语言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切入,分析其发生变化的深层动因。

  • 标签: 子弟书 清代 满语 汉语 流变
  • 简介:蒙古文字作为满文的原型,给予满文的影响随处可见。但在满族人统治下的清朝,满语为国语、满文为国文的这一时代背景下,由于蒙古地区广泛使用满文,致使蒙古文公文书中出现了来自满文的多方面影响。通过对蒙满文两种公文书的比较研究,详细分析蒙古文公文书中出现的爵位职官名称、满文书写方式、满文批示等实例,可知清代外蒙古地区蒙文公文书,在一些固定名词的借用、个别书写方式以及签字批示等方面,均受到来自满文公文书的影响。

  • 标签: 清代 满文 蒙古文 公文书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