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今年盛夏季节,我从火烘般酷热的福州,来到深山里的白水清凉之地,置身于习习清风、茫茫绿林、淙淙涧水之中,仿佛换了一个人间世界。我感受到身心舒爽的醺醉,不由得赞叹白水,是一处理想的避暑胜地!

  • 标签: 白水 自然景观 风景区 引人入胜 廊桥 体验
  • 简介:作为晚清继李鸿章之后最重要、成效最卓著的洋务首领,张之洞通过多种途径聘请了众多掌握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军事、文化知识的外籍人员,进入其创办的实业、教育、军事等各领域,担任着各项事业的筹建、生产指导与人才培养的工作.他还在总结前人引进人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有效的聘用与监督机制,较好地消除了员揽权的现象.因此,其幕府中的员大多都能恪尽职守,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张之洞的功业,也使其经营的事业显现出更多的先进性和时代特色.

  • 标签: 张之洞 洋员 幕府
  • 简介:2004年初春,在钱江新城建设指挥部的项目招商管理办公室里,出现一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杭州人,那就是离开家乡旅居美国已25年的我。当时迫切地希望了解那些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想知道项目的业主是谁,以便可以不失时机地直接向项目业主介绍自己及身后的由美国哈佛耶鲁建筑设计师组成的纽约著名杰一威联合设计团队,实现参与设计的愿望。

  • 标签: 建筑设计师 项目业主 招商管理 新城建设 建设项目 办公室
  • 简介:李鸿章自1862年率淮军入沪镇压太平军,旋出任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1870年后又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主持清廷外交长达20多年,他与外国人的联系相比较于其他地方督抚而言更直接而且持久。因此,聚集在他身边的以备遇事顾问的员数目也相对较多。本文试图通过对李鸿章身边顾问活动、经历的分析,来探讨顾问对李鸿章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李鸿章如何处理与这些特殊人员的关系。不揣愚陋,愿以此就正于方家。

  • 标签: 李鸿章 两江总督 淮军 太平军 巡抚 通商
  • 简介:村坐落在漳河南岸,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同村落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古人顺应自然的智慧。渔村历史悠久,从仰韶以来横跨6000年各个时期的印记在这里都能找到实物,这些遗迹和遗物是村落数千年来发展与演变的佐证。渔村空间布局合理、建筑形态传统并携带显著的地方建造技艺特色,为一处价值较高的豫西北传统村落。

  • 标签: 渔洋村 渡口 商贸价值
  • 简介:1954年,为解决来华苏联专家在北京的住宿问题,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兴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外围专家招待所,后经时任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的提议更名为“友谊宾馆”。当年,友谊宾馆曾经接待过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率领的3000多位苏联专家和他们的家属。

  • 标签: 爱泼斯坦 苏联专家 老师 1954年 招待所 周恩来
  • 简介:王达,字子襄,泾县茂林茅王洲人。出身名门,父亲王植先曾任袁世凯幕僚,权势显赫。王达少年颖慧,博览群书,1889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堂。当时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派遣大量留学生赴日、美、英、法等国深造。由于父亲与山东巡抚袁世凯关系密切,1904年,王达取得赴日留学资格,进入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经济学,成为泾县最早的“状元”

  • 标签: 泾县 状元 1904年 博览群书 清朝政府 留学资格
  • 简介:上海“孤岛”时期,以外商名义注册的“旗报”,是“孤岛”抗日进步力量在险恶复杂的环境中,利用英美在租界的特殊地位,为求生存而采取的一种办报策略。一“孤岛”初期,由于日寇强行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施新闻检查,并通过租界当局取缔抗日报刊,因此,自1937年11月下旬起,除《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刊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继续出版外,大批抗日报刊纷纷迁往内地和香港,或毅然停刊,以示决绝。据1937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年报》载称:“自11月华军退出上海后,出版物之停刊者,共30种。”上海“八一三”抗战后形成的强大的抗日报刊阵营遭到毁灭性摧残。为了能继续从事抗日活动,爱国的新闻工作者曾尝试创办纯翻译的抗

  • 标签: 孤岛 《文汇报》 中美日 新四军 新闻检查 《新闻报》
  • 简介:1880年,松冈右出生于日本的山口县,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随其兄渡美谋生。虽然他在美国生活了10年之久,并接受了西方教育,但他尊崇天皇,并抱有使天皇的统治遍行于世界的“八弘一宇”的理想。1902年,松冈右返回日本。1904年,他参加了外交官资格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合格证书。同年秋,他被任命为日本驻上海领事助理。在上海,他结识了三井物产上海分社社长山本条太郎。这一时期是日本对上海经济渗透的重要时期。山本条太郎则是推动日本经济向上海渗透的主要人物。

  • 标签: 上海 日本战犯 少年时代 西方教育 资格考试 合格证书
  • 简介: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丝绸之路。西班牙自1565年起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阿卡普尔科位于太平沿岸,距墨西哥城约300公里,是墨西哥格雷罗州重要的港口城市。自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班年年往来。

  • 标签: 丝绸之路 环太平洋 西班牙人 墨西哥城 19世纪初 太平洋沿岸
  • 简介:<正>两百多年前有人提出,最先发现美洲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近几十年来,似乎能够支持这一论断的文物证据又有大量发现,但是这一论断也一直遭到强烈的反对。在远古时,中国人是否到过美洲?何时到过美洲?中国和美洲的古代文化之间有什么联系?这是一个争论了220多年尚未澄清的历史疑案,史学界称之为“横跨太平之谜”。扶桑在哪里?慧深是谁?1761年,法国汉学家德·岐尼在中国史书中发现了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慧深到过扶桑国的记载,据考扶桑国即今墨西哥。因此慧深远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一千年前就到过美洲了。此说引起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可是七十年后,德国汉学家克拉卜洛克提出,扶桑

  • 标签: 北太平洋 扶桑国 发现美洲 墨西哥 哥伦布 德国汉学家
  • 简介:梯田文化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广及整个环太平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特点鲜明、共性突出的环太平梯田文化圈。该文化圈具有梯田稻作、饭稻羹鱼、干栏建筑、棉质服饰、连名制度、祖先崇拜、多神信仰、祭献用牺牲等八个方面的文化特征。龙脊梯田文化典型地具备上述八大方面的特征,是环太平梯田文化圈的典型代表。

  • 标签: 环太平洋梯田文化圈 梯田文化 龙脊壮族
  • 简介:1840年后,晚清帝国内忧外患,统治地位岌岌可危,列强侵扰,民变蜂起,为了修补摇摇欲坠的帝国大厦,帝国体制内的一些开明派,开始了他们的“改革开放”——洋务运动,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序幕由此拉开。

  • 标签: 福州船政局 晚清 待遇 洋员 帝国体制 内忧外患
  • 简介:,1978年10月出生于郑州,1997年8月入伍,2001年6月毕业于长春飞行学院。曾任空军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5、4、3、2、1,点火.'似乎全世界都在跟着零号指挥员读秒。顿时,白色的'神舟九号'飞船所搭载的火箭拖着美丽的红色'尾翼'腾空而起,飞向湛蓝的天空。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被永久地载入了

  • 标签: 刘洋里 挑一飞天 里挑一
  • 简介:闽西地处中亚热带南缘,部分地方属南亚热带北缘,分布的药源以中亚热带药物居多,南亚热带药物也有一定的分布。根据各地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和中药生产状况,全市中药资源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

  • 标签: 福建 中药资源 药源分布 自然条件 品种资源 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