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本色语文,近年风靡大江南北,在语文界刮起一阵“黄旋风”。本色语文已成为语文界不可忽视的力量,黄厚已成为一种现象。学习黄厚,研究黄厚,则显得非常有意义。黄厚现象背后究竟掩藏着什么密码?本文谨从以下几方面对黄厚现象作一破译。

  • 标签: 高中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俗称“涵头”.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莆田县.涵一直隶属莆田县。贞观元年(627).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其地为“涵头”。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之称。1984年,

  • 标签: 古镇 秦汉时期 莆田县 直隶 刘氏
  • 简介:"大器晚成",旧时常用以指有大才的人成名往往较晚.此语见于:"(楚)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早见示,故有大功.故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引说:"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关于"大器"一句,现发现有三种不同的版本,三种不同形态:

  • 标签: “大器晚成” “大器免成” “大器曼成” 词汇 词义
  • 简介:明末造园大师计,字无否,松陵(吴江)人。他以著述《园冶》,主持建造常州吴玄的“环堵宫”、仪征汪士衡的“悟园”、扬州郑元勋的“影园”等经典园林而著称于世,被当今国内外尊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宗师。

  • 标签: 计成 明朝 园林设计 周永年 生平
  • 简介:1985年5月,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福州军区和南京军区合并为南京军区,拥辉作为福州军区最后一任司令员,功成身退。被誉为“铁流勇将”的拥辉早年投身革命,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而成长为一名高级军事将领;和平年代致力于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潜心研究现代军事理论;中央决策裁军100万,他积极响应,保证了福州军区和南京军区合并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勇江拥辉 铁流勇
  • 简介:沿着滚滚长江东下,我们曾先后登临过岳阳楼、黄鹤楼、太白楼,也去过南昌的滕王阁,“中国四大名楼”已尽收眼底。可是心中总还觉得有“遗珠之憾”,那六百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和大学士宋濂为之写记的阅楼,何时能够倚天而立,为龙盘虎踞的石头城再添一道旖旎的风景呢?

  • 标签: 大学士 江东 明太祖 黄鹤楼 石头城 朱元璋
  • 简介:浙江余姚,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尤其有明一代,姚人物甲天下,孙、王、谢三大家族,并立邑中,名扬全国,其中孙氏尤盛。邵廷采《姚孙氏世传》称:“孙氏自燧及嘉绩六世,世以文章忠孝嗣其家绪,蔑有废坠。海内高仰之为当代宗臣。”

  • 标签: 明代 孙氏家族 族谱 姚江
  • 简介:<正>先父炳灵(1885—1972),字庆林,湖北沔阳县②下查埠人。先父十岁时祖父便病逝。先父兄弟四人,他为长子,最小的叔叔当时还在襁褓中。由于早年丧父,维持家中日常所需都极为困难,仅靠曾祖母与祖母纺织﹑耕种为生。依靠亲友的照顾,先父才在免交学费的条件下断断续续读了几年书,在祖父病

  • 标签: 炳灵 沔阳县 革命党人 讨袁军 中华革命党 施方白
  • 简介:1985年夏,遵义市(现红花岗区)教育局组建修志编写班子,我被主编傅浩老师选中,参与《遵义市教育志》编写工作,从此走进了修志队伍。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渐多,从奉命修志到热爱修志,对修志工作的兴趣与日俱增。1989年底,我又被市志办公室傅伦俊主任接纳,参与《遵义市志》的编纂工作。1991年被市政府聘为编辑,除承担办公室的摄影等多砷杂务外,我主要编辑的篇章是“政权”和“司法”两篇。

  • 标签: 《遵义市教育志》 中国 地方志 编纂工作 贵州
  • 简介:沈克1941年11月生于温州。1965年进温州人民印刷厂。1979年因外语特长,被温州市政府特招,进入温州技校(今温州技师学院)任外语教师直至退休。曾任民进市委会调研委员会上任,民进全国九大代表。七、八届温州市政协委员,任提案委员会副主任。2014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 标签: 馆员 提案委员会 外语教师 温州市 文史研究馆 技师学院
  • 简介:  文坛巨匠巴金仙逝,社会又兴"巴金热",忆人说书,深沉缅怀.谈论最多的,是他的小说.,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精品,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风靡一时.关于这部书诞生的前后,也是充满故事.……

  • 标签: 巴金成轶闻
  • 简介:我出生在北京大学内的勺园,后搬到北大东门外蒋家胡同(属府),一住数十年。我的人生与府息息相关,我对成府村怀有无限眷恋之情。

  • 标签: 情结 北京大学 眷恋之情
  • 简介:据有关谱牒资料记载,张化孙是张氏入闽始祖张端的五世孙。张端是唐韶州别驾张君政的第二十二代孙,张九龄的第十八代孙,原居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镇,于北宋重和年间(1118~1119年)入闽居宁化县石壁都葛藤凹(今南田村)。张化孙(1175~1267年),讳衍,字传万,宋岁贡生,赐进士,以诰赠中宪大夫终老,原住宁化县石壁村,于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迁居上杭北乡深坑尾西洋村(今自砂镇茜洋村),建宅于宫店前上吉街。元配陈氏(1174~1262年),谥慈大娘;德配阙氏(1184~1271年)谥惠二娘,俱赠恭人。生18子,有108孙。其墓在上杭县白砂镇茜洋村李屋背头大坪岗上,墓地呈“金盘载珠”,又称“倒插金钗”自然造型,碑石上书。

  • 标签: 张化孙 中国 福建 生平 《百忍歌》 谱系考证
  • 简介:丁文于1912—1926年的14年间,任过上海南洋中学教员、工商部矿政司地质科科长、地质调查所所长、北票煤矿公司总经理、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1930—1934年,他任北京大学地质系研究教授,国立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教书育人1912年,丁文在上海南洋中学教书,用生物演化的观点撰写中国第一部动物学教科书,并调查了扬子芜湖以下的地质地貌,考察长江由中江、北江、南江人.海走向;1921年丁文在北大“地质研究会”著文,对于海岸线的进退速率予以评估,为古史工作者从事吴越文化研究提供了古地理古气候研究的资料。1930—1934年5月,丁文任北大地质系研究教授。此间,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

  • 标签: 丁文江 地质调查所 地层古生物 古生物学者 中央研究院 区域地质调查
  • 简介:<正>丁文以地质学家的身份而热衷于政治,1904年,17岁的丁文就远渡英伦三岛,7年后获得格拉斯哥大学动物学博士学位,回国后被胡适等英美派引为同调,傅斯年甚至推崇他为“欧化中国过程中产生的最高的菁华”。因此,在一般人的眼里,丁文是英美派的中坚,必然敌视苏联。但是,当我们看到他连载于《独立评论》之上,记述他的1933年苏联之行的《苏俄旅行记》后,我们发现,事情并非如此。

  • 标签: 丁文江 敌视苏联 托尔斯泰 旅行记 《独立评论》 列宁格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