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是年鉴美学研究的主体。文本美要从年鉴所载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内容美是指年鉴所载内容应是本行政区域年度内的自然与社会之美;形式美主要包括内部结构的篇目、体裁和外部形态的语言、图照、装帧之美。内容与形式互为映衬,是对立之统一,在创造文本美的实践中编者既要着力于内容美,亦应在形式美上下功夫,使之贯通,呈现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

  • 标签: 地方综合年鉴 文本 自然与社会 内容与形式 内容美 美学研究
  • 简介:郑小谷(1801—1872).原名存芝,字献甫,号小谷,又自号识字耕田夫、草衣山人,民间习惯称之小谷、郑小谷。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

  • 标签: 文化名人 历史 文本 民间习惯 象州县
  • 简介:满族说部反映了满族及其先世从远古至清末、民国的不同时期的生活,其中的“乌勒本”至迟在辽金时期应已趋于成熟。目前,很多传统的满族说部已散佚,有的因为年长者的离世而不再为人所知,有的仅保留在民众的记忆中,有的仅有片段留存。从已出版及即将出版的51部来看,满族说部的文本演述、传播主要经历了七个时期:口述记忆时期;以口传为主,讲古习俗盛行时期;明末清初新说部大量产生时期;清代康乾至宣统讲述说部习俗定型期;辛亥鼎革影响下对满族母族文学有意识传承期;满族说部与乌勒本定名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以迄当下的定型期。

  • 标签: 满族说部 乌勒本 演述 传播
  • 简介:本文通过对清至民国几篇"边疆文本"的比较分析,试图从观念史的角度,指出这段时间对于"边疆"的认识所发生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但总体而言,可以用从"异地"到"边疆"进行概括,即从带着闲适的心态记录风土人情,到带着焦虑之心思考这片土地的保卫与开发。"边疆"观念的转变,也是天下—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变过程,从此,"边疆"与"中心"成为一个整体,需要承担对于彼此的责任与义务。这种在民国期间形成,于建国后落实的边疆观念,也构成了此后我们对于边疆进行开发的基础。

  • 标签: 异地 边疆 天下-帝国 民族-国家 观念史
  • 简介:陶渊明五言诗复译活动频繁,其间中外复译者自觉地履行"译者隐身"的本分,本能地适应陶渊明五言诗色彩词的原貌;自发地践行"译有所为"的职责,能动地选译并结缔陶渊明五言诗色彩词翻译互鉴的生态环境。由复译聚集而成的翻译副文本场内,陶渊明五言诗复译者聚焦色彩翻译的稳定性,持续地开发目的读者的阅读视域及印记空间,促进翻译传播。

  • 标签: 陶渊明五言诗色彩词 英法复译 生态翻译 翻译副文本
  • 简介:前人认为郑玄《尚书注》"兼采今古文",但是单凭存世文献,辨别郑注哪些属于今文经说、哪些属于古文经说是个难题。而近年新出的清华简《金縢》篇是战国中晚期的古文本,通过文本对读等方法,可以推断郑氏经说主要采用了古文,亦可确知《史记·鲁周公世家》述《尚书·金縢》兼采今古文经说,构成了《史记》采用古文的新证据。

  • 标签: 清华简 《金縢》 郑玄 《史记》 今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