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宋金《礼志》进行比对,考证出《金史·礼志》脱漏亡佚礼目数十条。《宋史·礼志》、《政和五礼新仪》之礼仪,金朝大致都实施过,未见《金史·礼志》栽录者,实为脱漏或元人修史时未修入内。金朝主动模仿或说移植汉制礼仪,始于熙宗;主动实施汉制礼仪且有一定规模者,当是海陵王;世宗、章宗两朝则集其大成,并尽可能按照唐宋礼典实施。《金史·礼志》缺漏有关农业的礼目,或与女真族起于渔猎有关。然金朝入主中原后,也逐渐重视农业生产。一些应该具有的皇朝礼仪,金朝阙而不栽,当是史料缺佚所致。宋朝特有礼仪,金朝并未施行,其情可以理解。金朝未设某些礼仪,还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因此,金朝实行的是汉制五礼制度体系。

  • 标签: 宋朝 金朝 礼志 礼制 五礼制度
  • 简介:《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南朝文学史的双峰,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二者文学观念的分析与比较,更能窥探南朝的文学风貌与文学的发展。萧统与刘勰在选文定篇、文学思想、文体观等方面的见解都值得深入研究。《文选序》是《文选》的纲领之作,是萧统文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指导着《文选》的编撰。将其所体现的思想、文学、文体等观念,与《文心雕龙》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二者在文学认知上的某些内在联系和差异。

  • 标签: 文选序 萧统 思想构建 文学观 文体观 文心雕龙
  • 简介:阶层分化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结果之一,因此从阶层的角度去研究近代城市发展是城市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亦包括对“中间阶层”的认识。“中间阶层”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概念,后引入国内史学界成为研究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一种路径。然而因为问题意识多为后设,往往缺乏对中间阶层相关背景的认知,出现断章取义的情况。因此对比中西方关于城市中间阶层理论的发展,进一步理解中间阶层的内涵及外延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中间阶层 近代城市 西方
  • 简介:公元前3世纪初,小亚城邦伊利昂驱逐外来统治势力,随后出台了《反僭主》。该法律旨在维护伊利昂新兴的民主制度,内容包括嘉许击杀僭主有功者,以及规定民众抵制僭政阴谋活动。《伊利昂反僭主》涉及城邦政治制度、经济、宗教诸方面,反映出伊利昂民众对僭主的抵触,是关于希腊化时代早期小亚城邦政治状况的重要史料。

  • 标签: 伊利昂 反僭主法 民主制度
  • 简介:艺术衍生品同时具有艺术特性和商品特性,以特定的物化形态面向市场,其中蕴含的艺术特性使其有别于一般的商品。西藏艺术衍生品是将西藏地区独特文化作为产品的灵魂,形成现代化具有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商品。西藏衍生品及品牌出现,是西藏市场朝着审美经济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对于西藏的传统文化、市场经济、艺术家等都有促进作用。虽然艺术衍生品具有商品的特性,但最重要的是其中的文化符号价值,这才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能产生心理共鸣的因素,蕴含西藏传统文化的艺术衍生品的出现说明艺术家在思想上的变通和开发,传承传统的同时认同传统的创新发展,这也是当时代传统能够长久保留,并为更多世人所了解的必然途径。

  • 标签: 西藏市场 艺术 衍生品
  • 简介:年鉴框架结构是全书的纲目,是全书内容的总体设计,是承载各种信息资料的基本架构。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框架设计是基础性工作。本文依据广东省内已经出版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为样本,从年鉴的体裁和结构入手,对每一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形成层次和类目划分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框架设计方案。

  • 标签: 乡镇(街道) 村(社区)年鉴 框架设计 体例
  • 简介:佛教经典《能断金刚经》有诸多藏汉译本,文章选取两种藏译本和两种汉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各译本之间的差异,确定其完整标题为《神圣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多大乘经》,分析了藏译本修辞手法的运用特点。

  • 标签: 敦煌文献 P.T.99 能断 金刚经 藏译本 汉译本
  • 简介:唐代道世編纂的《苑珠林》是一部具有佛教百科全書性質的類書,它包羅廣泛,收録的資料不僅有衆多的佛教文獻,而且有大量的外典俗書,是當今研究佛教文化的學者案頭必備的參考書。筆者近年校讀是書,每每受益於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的《苑珠林校注》1的啟發。但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説:"標點古書也是一件相當費勁的工作,並不象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樣輕而易舉。"

  • 标签: 法苑珠林 念佛三昧
  • 简介:避暑山庄曾为清朝北巡行宫的中心和清中叶的第二政治中心,有着重要的政治、民族和军事内涵。避暑山庄和常山峪行宫等行宫的修建,与清帝北巡和木兰围场的建立密不可分。有关避暑山庄的研究颇多,但将避暑山庄与北巡途中的其他行宫进行比较的研究及相关著述则较少。本文通过对避暑山庄与当时北巡路线固定后,多次途经的规模较大的常山峪行宫之建筑格局、北巡驻跸时间和次数及皇帝日常政务处理,以及这两座行宫的兴建、行宫运作、理政活动及驻兵等情况进行比较,以此角度,浅析两行宫功用和地位的微妙变化,从而试探两行宫之间的转换关系和兴衰变化。而随着道光朝之后木兰秋狝的取消,加上内忧外患,财政拮据,避暑山庄和常山峪行宫等一道衰落。

  • 标签: 避暑山庄 常山峪行宫 木兰秋狝 驻跸
  • 简介:妙仙人,是一个源自粤东石窟河流域的女陛神明。其本名郭妙玲,得道成仙后被封为“妙仙母”,又被称为“仙人叔婆”,“仙人姑婆”等。妙仙人信仰因其地方性较强,流传范围有限。本文结合相关史料,对仙人叔婆信仰情况作一个考察。

  • 标签: 仙人 信仰 流域 石窟 流播 流传范围
  • 简介: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金融市场遭到破坏和失序,上海金融业为自身基本权益及行业生存,也为市场稳定和尽可能减少同业与客户损失,围绕金融市场秩序重构各个方面,与日伪当局进行了折冲交涉,其中虽然有过妥协、退让乃至合作,但也不乏拒绝和抗争。整体而言,上海华商金融业是日伪统治下的受难方,对于他们的历史评价,应力求客观公允。

  • 标签: 太平洋战争 上海金融业 市场秩序 日伪统治
  • 简介:在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和近年来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双重压制下,法国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在2013-2017年,法国年均失业率超过10%,高出欧元区平均失业率水平①.2017年5月马克龙新政府上台之后,探索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简化劳资谈判,提高中小企业主谈判自主性和用工的灵活度;大力推行青年学徒制,提高年轻人的就业能力;重视职业培训,促进经济转型中的企业职位与劳动者就业能力相匹配;并针对就业弱势群体提高特殊扶助力度并扩大失业补助的覆盖面等.新政府执政一年多来,在经济整体性复苏的大环境下,法国劳动力市场各项指标向好,失业率显著下降,青年就业状况明显好转.但劳动力市场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过程中也遭遇了社会各方的阻力,本届政府以新劳动为标志的系列改革能否真正根本上修正法国经济体制结构性弊病,仍需持续关注。

  • 标签: 法国 就业政策 劳动力市场改革 中小企业 职业培训
  • 简介:通过'样式雷'图档的表达方式,清代皇家建筑设计得以还原;通过现代建筑设计图、模型与设计说明,现代建筑设计得以表达。文章通过对清代'样式雷'图档的观察与分析,对画样、烫样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样式雷'图档出自'样式房'的雷氏家族,探讨了画样与建筑设计图、烫样与建筑模型、工程做法与设计说明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样式雷'图档穿插在清代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对现代建筑设计表达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画样 烫样 工程做法 “样式雷”图档 样式房 现代建筑设计表达
  • 简介:英国的殖民入侵产生了澳洲的"土著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是"土著问题"的焦点之一。作为澳洲大陆土地的最初所有者,土著为争取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1976年的《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由于该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土著土地权,所以,它对北领地区的土著争取土地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其他州或地区的土著土地权运动亦起到了示范或引领作用。然而,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等复杂因素,这部法律的限制性或禁止性条款对土著权益是一种损害。

  • 标签: 澳大利亚 土著 帐篷大使馆 《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
  • 简介:伊琳娜(755—803年)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780年偕子摄政,797年独立执政,统治帝国计23年。后世论者甚至认为,其统治开启了帝国从衰落走向复兴的重要时期。在男权统治下的拜占庭社会,一位女性何以能够从偕子摄政转而成为帝国的全权统治者,这是值得探究的话题。本文通过对6至8世纪拜占庭立法原则变化的分析,探讨该时期拜占庭女性权利和地位的提升,进而探究伊琳娜称帝的法理依据。

  • 标签: 罗马—拜占庭法 伊琳娜 《法学阶梯》 《法律选编》
  • 简介:市场是辛亥革命后杭州市政当局在旗营旧地上开辟的新商业区,当局期望新市场能够改变杭州的商业格局,繁荣湖滨一带的商业经济,形成新的商业中心。通过对民国时期杭州商业数据的量化分析发现,杭州新市场的商业兴盛仅仅局限于休闲商业,商业中心并未从清河坊、羊坝头一带向新市场转移,其中的原因与杭州的城市格局、人口密度以及市政当局的政策措施等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 标签: 民国时期 杭州 新市场 清河坊 羊坝头
  • 简介:沈约于南齐永明年间担任御史中丞一职,作《修竹弹甘蕉文》,意在暗指当时吏部尚书王晏专权。明末文人吴从先作《甘蕉复弹修竹文》,以甘蕉的口吻弹劾修竹,指责修竹与兰、萱结党营私。通过对比两文,从创作动机、文章格式、叙事风格和文学价值来看,沈文都远远高于吴文。然而将两文比较研究,能够清晰地看出两代文风的差异及文人书写习惯的不同。

  • 标签: 沈约 《修竹弹甘蕉文》 吴从先 《甘蕉复弹修竹文》
  • 简介:2014年以来,学者在闽东发现大量清代乾隆年间以后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成为规范乡村社会婚姻行为、道德行为的准则,也成为当地宗族立嗣承祧、平息民间争讼、维系正常社会秩序的重要私法,并演变成为乡村社会人们遵循的习惯

  • 标签: 清代 闽东 契约文书 习惯法
  • 简介:"子貴母死"是鮮卑拓跋部一項獨特而殘忍的制度,出現於個體家庭産生之初甥舅繼承制逐漸向父子繼承制轉變的時期,實質是舅權與父權的衝突,目的是保證父系皇權的傳遞不受母黨、妻黨的干預。漢族將舅權與父權衝突成功改造爲"先外族而後本宗"的新婚姻禮,實現了宗族和妻黨、母黨合作。鮮卑拓跋部在孝文帝實施漢化政策之後,也隨之變舅權與父權的衝突爲合作,逐漸廢棄"子貴母死"之法。細緻分析兩者的婚姻禮機制,不難發現北朝婚姻禮之倚重母黨、妻黨和鮮卑貴族之抑制母黨、妻黨,表相雖異,實質相同。兩者親屬制度之源相同,鮮卑進入中原則將漢族婚姻禮中某些原始因素唤醒了。漢族原本保留着局部交换婚姻關係之下的一系列傳統禮得以加强化,更加重外家輕本宗,而鮮卑族也放棄了"子貴母死"之法,逐漸實現了舅權和父權的合作。漢族和鮮卑婚姻禮俗的交互影響正可當作經歷過相同家庭制度發展史的不同民族融合的最佳案例。

  • 标签: 婚姻禮法 宗族 母黨 妻黨 子貴母死
  •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面临着巨大挑战,我们有必要从哲学高度来认识故事叙述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从中探究故事叙述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效率的途径,实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之目的,使大学生产生价值观认同。

  • 标签: 故事 叙述法 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