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一)梵贡茶名"团龙"从印江上梵净山,进入永义乡团龙村,就会见着村民在山路旁销售"团龙贡茶".团龙村是个小地方,但峰峦起伏、溪流潺潺、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出贡茶很正常.不正常的是,有关贡茶的记载,不见于县志、府志,而是出自家谱.

  • 标签: 梵净山 贡茶 溪流
  • 简介:(一)从一份档案文件谈起在南京市档案馆中,保存着一份档案史料原件,那是在1938年4月初,即在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并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后数月,一个叫乔鸿年的汉奸以南京“上军慰安所”主任的身份,给南京伪政权——“南京自治委员会”写的一份申请报告:窃所顷奉南京特务机关委托,为繁荣夫子庙市面,振兴该区商业,调剂全市人民生活计,指定在夫子庙贡院街海洞春旅馆原址及市府路永安汽车行原址暨永安里全部房屋分设“人民慰安所”二处,业已修理,一俟工竣即行开幕。除已分别是报各主管机关外,理今备文呈报。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在1938年4月13日颁发第239号训令:“令警察厅厅长饬属派员前往调查具报核办。”(二)

  • 标签: 慰安所 慰安妇 中国妇女 南京市 日本军部 部队
  • 简介:古谚曰:"梵净山兮九十九条溪,谁人识得到兮,金子、银子用撮箕".这首民谣道出了佛教名山--梵净山的神秘,也暗示梵净山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其中梵净山"团龙贡茶"和"中国茶树王"就尤为神奇.

  • 标签: 茶树 中国 梵净山 佛教名山
  • 简介:居寺,又名梵天寺。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苏山。北齐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释慧思结庵于此。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释智岂页苏山从师慧思而得法。唐神龙(公元705~707年)中释道岸建寺始名居寺,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寺毁于兵火。宋乾兴(公元1022~1023年)中复建,真宗赐额“敕赐梵天寺”,故又名“梵天寺”。元季毁,明初修葺,崇祯末复毁。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释慧门募修。千余年来,居寺屡毁屡修,而今大雄宝殿风雨飘摇,几座明代建筑葸缩于苏山之阳,门可罗雀,让人难免生“衰草孤杨,曾为歌舞场”之感。近日应邀赴光山一游,当地县志办的同志送来两张旧照片,照片后有“居寺浮屠”字样,鉴于居寺既是慧思结庵的地方,又是智岂页观法的场所,笔者格外注意并作了一番史地方面的考察。照片上的三级浮屠,应当是居寺东西两侧的舍利塔。根据史书记载和当地人所讲,以及县志居山图表,寺左右有塔林(图上仅见东侧有塔),寺后面蜿蜒而上,至峰顶耸立一七层宝塔,直指青天,名为紫云塔。乾隆《光州志》记载:唐神龙中,道岸“造塔于山顶”。相传塔顶有紫云如华而盖,凝久而不散,望到紫云者有瑞兆,紫云塔因此而得名。此塔于...

  • 标签: 光州净 净居 天台祖庭
  • 简介:日军侵华最大的军事要塞黑龙江省东宁县位于中俄边境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驻扎了大量的日本关东军.1998年底,东宁县武装部在清理日伪时期遗留下的武器库时,发现了31幅半日军当年绘制的中国东北地区的军事地图,分别出版于"昭和7年"和"昭和8年",每张图上都盖有"军事秘密"的印章.地图分别用中日两种文字标明了"满洲里"(指中国)、"日本里"(指日本)、"吉米"(指前苏联)之间的山脉、河流和军事重地.特别是在"满洲里"和"吉米"之间,重点标出了地下要塞图例.

  • 标签: 东宁要塞 慰安妇揭秘 要塞慰安妇
  • 简介:侵华日军慰安制度中的罪恶勾当由于当事人或有意遮盖,或缺乏忏悔,或出于强烈的羞耻感而淹没在无情的历史中。整整一个甲子过去,朴永心———这位历史图片中展示的“怀孕的慰安”终于在正直学者的关注下进入世人的视野,困扰人们多年的历史之谜一一得到破解。

  • 标签: 侵华日军慰安妇 制度活人 慰安妇制度
  • 简介:对于韩国庆州佛国寺发现的《无垢光大阳罗尼经》刻本,中国学者潘吉星、李致忠等先生已著文论证”,它是中国武则天时代于东都(当时称作“神都”)洛阳刻印的经卷。他们都指出,这部经译于公元7O0~701年,译出不久即刊行于世。潘文强调,这部经不是中国最早的印刷品;李文则从“削罪延寿”之功能出发,论证《无垢光大陀罗尼经》合为则天皇帝“祛病延年”而译刻。

  • 标签: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武则天 庆州白塔 义湘 武周 《资治通鉴》
  • 简介:周中孚的“严”说及其它读《郑堂读书志》札记二则徐彬《郑堂读书志》是清代学者周中孚的一部目录学著作。在史部目录解题中他关于《隋书》"文笔严"、《北史》"家传"和《明史》"附书"的论述,对今天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某些方面依然有所启迪。一、关于史书的...

  • 标签: 读书志 据事直书 《明史》 《隋书》 札记 《北史》
  • 简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曾任我国驻西德大使馆一秘、驻瑞士大使馆文化专员,后任新闻出版署外事司司长。1970年春,他下放向阳湖时,才满25岁,是咸宁干校年龄最小的“五七”战士之一。

  • 标签: 杨德炎 司务长 出版工作者协会 商务印书馆 新闻出版署 大使馆
  • 简介:在国民党将领中,为国捐躯的人并不鲜见,但像张这样受到人们崇敬和高度评价的却不多。何香凝说他是“为和平奋斗的牺牲者”,李济深称赞他:“烽烟四垒满山城,无限悲凉赶茂名。莫怪连朝风雨急,代人倾泻不平声。”蔡廷锴赞叹他“精神不死”,邓颖超评价他“赤胆忠心,献身中华”……

  • 标签: 张炎 抗日战争 国民党将领 何香凝 李济深 蔡廷锴
  • 简介:在《艾画集》出版之际,他已被多种疾病所困扰而失去了作画的能力。这位香港出生的老画家———身经百战的刘邓大军老战士,在那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他是多么想画出香港那艳丽的紫荆花和香江上那滔滔的碧浪,来向他童年的家乡献上一份“百年回...

  • 标签: 画家 大别山 太行山 刘伯承 刘邓大军 晋冀鲁豫军区
  • 简介:鲁迅与太先生皆逝世于1936年,太先生逝世于1936年6月,鲁迅逝世于1936年10月,两人忌辰相隔仅四月有余。太病逝于苏州,当时鲁迅隐居在上海。由于环境恶劣,鲁迅长期患肺结核,得不到妥善治疗,斯时已病入膏肓,又惊悉太先生病逝,伤感之余,奋笔写成《关于太先生二三事》一文。

  • 标签: 鲁迅 伤感 隐居 苏州 逝世
  • 简介:林炳,原名新福,1891年出生在清远县(即现清城区)石角镇田寮村的一户农家。父亲林寿汝是一位殷实的农民,有子女多人。林炳居长,童年时曾就读于本村的私塾、小学。因家境困难中途辍学,到广州一家小钱庄做后生(学徒)。为老板的挚友赏识,推荐到汕头的钱庄做店员,负责外出收送汇单和钱币。几年后,基本学会

  • 标签: 创办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 明令嘉奖 香港 镜湖医院 银号
  • 简介:一在20世纪的文学领域中,严家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史家,而且也是一位提纲挈领的文学批评家.严家的文学批评和他的文学史研究差不多是相同步的.早在60年代初严家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统编教材时,就参加了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文学评论之争.事情的缘起是评论界对柳青的《创业史》及其主要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形象意义的讨论.

  • 标签: 文学批评家 《创业史》 柳青 主要人物 文学史研究 长篇小说
  • 简介:《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1期发表了梁太济学长的《书名考》一文(以下简称“梁文”),针对我提出的今本《建以来系年要録》(以下一般简称“《要録》”)原名《高宗系年要録》一说,提出驳议。我没有写过专门论述今本《要録》原名的文章,只是在评介《要録》时,两次谈到这个问题。

  • 标签: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中国 版本学 校点工作
  • 简介:在我国史学史上,宋代可以说是一个星汉灿烂的时代。官方私家竞相修史,产生了许多宏篇巨制。在这众多的史籍中,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和李心传的《建以来系年要录》,宛如双璧先后出现于宋代史坛。而李心传的《建以来系年要录》(以下简称《系年要录》),又以其精审翔实,独具光彩。李心传(1166—1243),字微之,

  • 标签: 续资治通鉴 双璧 学史 建炎 熊克 朝野杂记
  • 简介:陈炯明与孙中山1922年6月之分裂,是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一桩公案。海峡两岸对这桩公案,似乎早已下了共同的结论:孙是而陈非。陈炯明'背叛革命',谋害孙中山,炮轰总统府,以致孙中山避难海上,痛下决心,要建立自己的党军。而蒋介石得以因缘际会,由此踏上中国军政权力的高峰。对于以上结论,虽然有人提出过不同见解,但是在海峡两岸特定

  • 标签: 发出有力 史实翻案 史观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