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字前夕,宋子文将外交部长一职让予王世杰。王世杰明知会遭致国人唾骂,仍在条约上签字。有人说王世杰是民国的李鸿章,倒是江南为他说了一句公道话。──编者。(一)王世杰,字雪艇,湖北崇阳人。幼年好学深思,不喜嬉戏。清末,张之洞提倡新学,在武昌办学堂。王世杰12岁时考入武昌南路高等小学堂,成绩优异,为当时主持湖广学政的梁鼎芬所激赏。1910年,王入北洋大学。次年,辛亥革命爆发,王世杰辍学兼程南归,任黎元洪都督府秘书,参与守城。民国初年,王世杰与石蘅青等受命组设国民党鄂支部。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王世杰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获政治学硕士。1917年转法国巴黎大

  • 标签: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蒋介石 宋子文 外蒙古问题 斯大林 《雅尔塔协定》
  • 简介: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为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在中日关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条约全文虽不足1000字,但从酝酿到缔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历时六个春秋),其间中日双方各自围内的政局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谈判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也几经转换。

  • 标签: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联合声明》 中日关系史 法律形式 政治基础 全面发展
  • 简介:晚清时期的中外条约关系具有畸形法律性质,除了占主导地位的不平等属性之外,还附带某些平等属性的内容。其中整体性平等条约,分为综合性和具体事项两大类别,均在强权政治的大背景下昙花一现。各不平等条约中又有着平等性质的条款,在权利义务的约定方面,或给对方规定相应义务以维护中国的利益,或作对等规定予以中方某种权利。还有符合近代国家关系及其交往规则的条款,或承诺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或对国家问的交往方式和规则作了规定。另有司法互助、海难救助、中立性质等方面的条款。这些内容居于附属地位,未能改变不平等条约关系的本质属性,但反映了中外关系的发展趋向。

  • 标签: 晚清 条约关系 平等内容
  • 简介:  1945年2月,美、英、苏3国秘密签订了一个,以牺牲中国主权来换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蒋介石得知后曾进行了抗争,但在美、苏的压力下,终于接受了这一协定,与苏联签订了.……

  • 标签: 中苏友好 协定中苏 友好同盟
  • 简介:日俄战争后,作为战胜国的日本积极扩张在亚洲尤其是在中国的影响力。日僧希望享有同西方传教士一样的传教权,向中国传输佛教。中国则对日僧在华传教权采取了谨慎强硬的态度,运用国际法,坚持认为根据条约规定,日僧不享有在华传教权。中日两国在光绪三十年(1904)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之间就传教事,特别是日僧有无在华传教权的条约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直到清帝退位(1912)日本也没有取得在华传教权。

  • 标签: 传教权 教案 一体均沾
  • 简介:<正>雅尔塔协定与1945年中苏条约是中苏关系史上的头等大事。这件事关系到中国主权至大,对中国抗战、中国革命以至战后中国、远东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至深,因而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热心研究的课题。1945年中苏条约是雅尔塔协定的直接产物,二者同时又是当时国际局势及战争进程的直接产物,彼此难以分开,不妨联系起来评论。然而这个问题牵涉面甚

  • 标签: 苏联 雅尔塔协定 中苏谈判 条约 斯大林 国民党政府
  • 简介:一、本文驳斥了日本政府有关钓鱼岛与《马关条约》无关的说辞,指出日本"窃占"钓鱼岛是甲午战争中日本侵华战略的一环。正是基于侵华战争胜券在握,日本内阁才抢先窃据钓鱼岛,接着才有了《马关条约》;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力图以所谓条约形式,实现其对钓鱼岛"窃占"行为的"合法化"。二、本文引证大量史料,论证钓鱼岛是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三、虽然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但史料证明清政府立即提出了抗议,此后形成所谓琉球交涉,根据1880年中日琉球交涉,日本政府同意宫古岛、八重山诸岛划归中国。直到1887年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还在声明,琉球问题并未了结。只是因为甲午战败,琉球问题淹没在甲午战败的阴云之中。中国政府宣布废除《马关条约》后,以及根据《开罗宣言》,琉球问题应该再议。

  • 标签: 马关条约 钓鱼岛 琉球再议
  • 简介:<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订立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清朝官员和士大夫发出的关于“夷务”的争议,就是对这种历史变化的一种反响与回应.从对《南京条约》前后的几种“夷务”论的考察中,不仅会看到近代中国历史进程起步时的艰难,更可以从中透视到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曙光.

  • 标签: 《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林则徐 “制夷” 近代中国 师夷长技
  • 简介:施玉森何许人也?他是日籍华人,祖籍福建晋江,1924年出生于台湾鹿港。17岁时盲目只身赴日寻找生活出路,当过学徒打过工。1943年曾充NTT电报电话公司工人。战后,白手起家,开办了一个小小的面包店。旋考入东京工业大学,学习电气化专业。毕业后,与人合办了一个游戏场,并开设了一家饮食店。1960年起任NEWCYON公司商事、雏忠会馆代表。由于他出版过系列关于中国历史的书,被

  • 标签: 公司工人 鹿港 面包店 东京工业大学 施琅 南京大屠杀
  • 简介:学术界一直认为,受《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关于“弃除领事裁判权”的内容的影响,清政府被迫屈从帝国主义的意志而进行了修订律法的活动。本文认为,“弃除领事裁判权”是中国提出的谈判要求。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选择,并不体现帝国主义的意志。清廷的修律决策不是《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影响的结果。该项条款也不具有以往所认为的那种转折性的地位。

  • 标签: 《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 清政府 领事裁判权 法律制度
  • 简介:<正>前言清俄两国缔结涅尔琴斯克条约(即尼布楚条约,下同——译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阿穆尔(即黑龙江,下同——译者)地区边境问题上的纠纷。条约的最大成就是划定了该地区边界。划定边界,也就是确定两国领土主权所及范围。对人主权问题是今天国家主权的一个侧面,在这个问题上,该条约也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条约拉丁文本第三条以及第二条后半段,就以后双方引渡一切逃亡者,以及制止两国属民越境狩猎、掠夺等行为的问题,均

  • 标签: 外蒙古 恰克图 尼布楚条约 清朝 喀尔喀蒙古 边境地区
  • 简介:本文通过尼布楚条约相关满文文书,探讨将条约内容用满文、俄文、拉丁文刻写石碑,安置在中俄两国边界的问题。本文利用五件满文文书记载,寻找制作石碑的石材,最终报告未能找到石材结果来看,在当时确实未能具体立碑的事实。其结果发现历来中外史学界公认的尼布楚条约界碑问题,实际上石碑并没有设立的一个事实。从汉籍资料对分界石碑的不同记载与满文文书中搜寻石材未能找到石材的结果来说,从根本上否定了界碑的存在。从而可以说满文文书,不仅可以填补许多汉文资料的不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为改写历史常识提供了一个例证。

  • 标签: 尼布楚条约 满文档案 界碑 石材
  • 简介:阿尔蒂诺·斯皮内利是二战后"欧洲联邦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70-80年代,他为了实现共同体改革,按"宪法方式"推进一体化,积极努力建立联邦式的欧洲联盟.特别是他在欧洲议会组织"鳄鱼集团",推动欧洲议会制定并在1984年通过,设计了一个联邦式的欧洲联盟的框架.这个"条约草案"没有付诸实施,但对重新激活欧洲一体化进程、推动共同体改革和的产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斯皮内利 欧共体改革 欧洲联盟条约草案
  • 简介:自1840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而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以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者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通商、传教、办厂、驻军等等特权。从此,中国主权不完整,独立丧失,神州大地陷于被分割的危险境地。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则日趋高涨。

  • 标签: 中国近代史 外国侵略者 清朝政府 郑观应 海关行政权 中国主权
  • 简介: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辅助舰作出限制的一次会议。会上签订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在日本国内的批准过程颇费周章,在政府做出大量让步的情形下条约才勉强获得批准。其结果对日本政局以及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条约的签订非但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延续政党政治的强势力量,反而使海军内部分裂、派系之争明显,并加速了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的进程。

  • 标签: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 枢密院 政党政治
  • 简介:1876年1月至2月间,清政府先后通过第一次转咨、册封敕使志和一行以及李鸿章复李裕元函等三个直接或问接的渠道传达了清政府并不反对朝鲜与日本国签订《江华条约》以建立外交通商关系的立场,实际上成为影响朝鲜王朝高宗政府开国外交方针的唯一国际因素。王如绘先生关于该条约与清政府劝告“无关”的主张,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 标签: 江华条约 第一次转咨 册封敕使 李鸿章 李裕元
  • 简介:巴麦尊的对华条约草案并非一直是鸦片战争时期英国政府指导侵华行动的正式文件。条约草案中提出了两套方案及二者只择其一的原则,但以后英国政府并无意于严格遵守,并且实际上是按照二者皆取的原则施行。

  • 标签: 侵略要求 对华条约 巴麦尊对华
  • 简介: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本文主要考察中国近代司法制度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基本特点,探讨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意义及历史启示.

  • 标签: 近代 司法制度 改革
  • 简介:日本殖民统治者在台湾推行严刑峻法,通过引进西方现代司法体系,来奴役台湾人民。台调会为接管台湾司法做出了初步规划,这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1945年10月,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长官公署展开对台湾司法的接收与重建工作,处理各种各样的困难。台湾司法体系的去日本化和中国化过程中夹杂着一系列的冲突。台籍司法人才必须立即学习国语国文,熟悉中华民国的法制,与新来的管理者沟通,面临重重挑战。

  • 标签: 台湾司法 接管 筹划 实施
  • 简介:1980年4月,在中国史学会代表大会上,胡乔木同志指出:“要用新的观点、新的方法、新的材料,继续编写地方志。”在十年编纂地方志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笔者对《公安·司法志》编写的指导思想和编写方法等有关问题,试加论述,管中窥豹,略抒己见,就教于修志同仁。指导思想编写社会主义《公安·司法志》,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地、全面地记述当地公安、司法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探索其发展规律,揭示

  • 标签: 修志 指导思想 胡乔木同志 以事系人 中国史学会 篇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