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金陵,位于南京淮海路35号,主要建筑有深柳堂、祗洹精舍、版楼、杨仁山居士墓塔等。始创于清同治五年(1866),初在北极阁,后迁至常府街花牌楼,光绪二十三年(1897)迁入延龄巷今址。明清建筑,庭院深深,实乃喧嚣闹市中的一片净土阆苑。

  • 标签: 金陵刻经处 明清建筑 淮海路 净土
  • 简介:圆瑛法师(1878-1953年),福建古田县平湖端上村人。俗姓吴,名亨春。18岁于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筢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名一吼堂主人、三求堂主人、灵源行者、离垢子。

  • 标签: 法师 开元寺 品读 泉州 古田县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西山》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西山》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
  • 简介:大光明本文以秦石铭文为中心,分析秦帝国政治与儒家伦理的复杂关系,揭示伦理因素对秦朝政治的重大影响。由辞中所见秦意识形态及其治国实践的变化,无疑反映了秦始皇和李斯君臣对政治模式的修正。在天下一统的历史形势下,秦事功型政治传统确实出现了向伦理型政治转轨的迹象。秦政与伦理之间复杂互动历程表明,秦文化创造其事功奇迹的同时,也造就了自身的专化特征,从而丧失了大一统时代政治价值目标重建和政治文化转型的自我更新功能。

  • 标签: 秦代 刻石铭文 事功政治 伦理政治 儒法并用
  • 简介:曾习(1867—1926),字刚甫(一作“刚父”),号蛰庵,署蛰庵居士,揭阳棉湖(今揭西)人,光绪十四年(1888)就读广州广雅书院,十八年(1892)登进士。初任户部主事,官至度支部右丞。在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退居京都,躬耕不辍。民国政府曾3次聘其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曾习都固辞不受。其后,曾习在直隶宁河杨漕(今属天津宁河县)10多年,192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宣南丞相胡同潮州馆。

  • 标签: 名家 岭南 瑰丽 诗笔 广雅书院 财政部长
  • 简介:右页附图是三座山的全景对比照。左图是吉林省的长白山,右上图是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右下图是山东省无棣县的碣石山。三座山都具有穹隆冢起特立的山态,但是一比较,后两者只是矮子和侏儒。为什么将这三个相距千里的山放在一起比较?因为长白山才最有可能是《山海·北次三》中所载的古碣石之山,而后两座山应算是个后起的替代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 标签: 《山海经》 长白山 吉林省 昌黎县 河北省 无棣县
  • 简介:“神咒”在《大灌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灌顶》中的前九卷直接以“神咒”命名,着力强调“神咒”的殊胜作用,後世的一些佛教典籍和佛教工具书以此为据判定《大灌顶》为密教典籍。笔者对《大灌顶》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其为中国僧人撰写的伪经,在此基础上对经典中的“神咒”有一些新的认识,因而构拟一文,求教于方家。

  • 标签: 佛教典籍 工具书 密教 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