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抗战胜利后,以国共以外第三大党自居的中国民主同盟围绕着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如何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怎样制定宪法,政府应有哪些职责和权限,如何实行政党政治等问题,系统阐述了“把中国造成一个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思想,提出了民主建国的基本纲领和解决时局的政治主张,要求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迅速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使中国走上民主宪政的轨道。民盟阐述的战后民主建国思想,基本上被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各项协议所接受。

  • 标签: 抗战胜利初期 中国民主同盟 民主 建国 十足道地的民主国家
  • 简介:本文以许寿裳为中心,重点考察他渡台以及主持台湾省编译馆工作时和“二二八事变”以后,对台湾文化建设的思考和演变。文章指出,许寿裳作为一名爱国知识分子,应陈仪之邀前往台湾本身是其主动选择的结果。许寿裳对台湾的文化重建有自己的理解,他把台湾的文化建设与振兴民族国家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他主持编译馆工作期间,既强调要向台湾同胞输送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又提出要发挥台湾的文化优势,为促进国家学术文化进步服务。“二二八事变”后,许寿裳的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提出“台湾需要一个新的五四运动”。这是根据“二二八事变”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目标是要彻底清除日本殖民统治的余毒。许寿裳在台湾进行文化建设的前后思想变化,从一个侧面呈现了光复初期台湾文化重建的复杂历程。

  • 标签: 许寿裳 台湾光复初期 民族文化重建
  • 简介:中国疆域扩展经历了黄河与长江流域两大农耕区的联合、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基点的疆域伸缩、突破北方农牧交错带三个阶段,地理环境不仅成为决定每个阶段的核心要素,且在制约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同时,影响疆域伸缩。其中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所经地带,即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清以前各个时期,既是疆域变迁的回旋起落之处,也承担着起点与终点的双重角色,突破这条地理界限,将疆土持续而稳定地伸向大西北在清朝前期。

  • 标签: 历史时期 中国疆域 地理基础
  • 简介:红军长征时经过苗、瑶、壮、彝、藏、羌、回等十余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的地区,在滇、川、康、青、甘藏区转战达一年半以上。红军经过这些藏区时,对藏族上层人士开展了细致入微的统战工作,双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为后来新中国巩固对民族地区的管理,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顺利解放西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红军 长征 藏区 藏族上层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