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二十多年之前随陈旭麓先生学史,最先用学问功夫读的便是《曾文正公全集》和《曾文正公手书日记》。之后,是以胡文忠公、左文襄公、李文忠公,以及沈文肃、彭刚直、丁文诚、曾忠襄、刘忠诚、张文襄、翁文恭,还有李越缦、王湘绮、盛愚斋、张季子等等为书名的各类辑集。正是沿着这些人留下的奏议、书信、日记、诗文,我才能够具体地进入19世纪中国的历史,进入19世纪中国士大夫的真实世界和精神世界,并由此形成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和判断。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而我记忆最深的则始终是读曾国藩。记忆深的东西总是心血花得多的东西,在陈先生门下的那三年里我写过四篇文章,其中两篇的题目都是曾国藩。今日重阅旧文,当年师门耳提面命之教犹历历如在眼前,思绪绵连,不觉怅惘久之。当曾国藩被当作一个历史场景中的人物来追究和评说的时候,许多细节常常会过滤掉。然而细节其实更读之有味而且言之有味。同治中期在两江总督幕府里的赵烈文称曾国藩为老师,其日记中记录过一段问答。他问的是:“在师署中久,未见常馔中有鸡鹜,亦食火腿否?”曾国藩回答说:“无之。往时人送皆不受,今成风气,久不见人馈送矣。即绍酒亦每斤零沽。”彼时乡间的有田之家往往以坛藏绍酒为常事,然则“每斤零沽”便以...

  • 标签: 义理事功 之间徊 事功之间
  • 简介: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谥文成。祖籍余姚.青年时随父迁家至山阴(今绍兴),后在离越城10公里的宛委山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山人,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系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 标签: 明代 王阳明 姚江王氏 浙江
  • 简介:方镇幕佐在东晋一代特别活跃,自有其特定的历史脉理。本文以桓温府的材料作为剖析的典型,论列其帐下僚属在书记文翰、参与军戎、佐理府政、固树党羽、交通族姓、增隆位望等六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或酌加评点,以揭橥帅主与幕宾的依存关系,透示当时政局的某些特征。大略言之,五朝方镇幕府的功能,当皆不脱此数端。

  • 标签: 方镇 族姓 军戎 揭橥 帐下 其特
  • 简介:咸同时期湖湘士人的古文实践与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曾国藩开创的湘乡文派是建立在湖南固有的“情韵”和“义理”两个文学传统基础之上,也取决于湖南地域独特的地理和风俗。湖南士人事功视野中的天下意识、政治自觉和义贞独立之精神对湖湘古文产生了极大影响。

  • 标签: 湖南 古文 士人 事功 文学传统 “义理”
  • 简介:西周金文所见“师”,是了解西周王朝权力实现方式的重要视角。西周“师”组织的基本编制、驻扎地域、职事管理系统、土地构成要素及权力来源等一般特征表明:西周之“师”既是军事组织,也是承担特殊职能的具备独立行政能力的地域组织。其此种复合的特征,可以用“军事功能区”这一概念来表述。

  • 标签: 西周、师、军事功能区、权力实现方式
  • 简介:谱牒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但专家学者大力呼吁加强对宗谱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研究成果不断出现,而且新修宗谱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据笔者的初步调查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仅浙江缙云一县相继修成的各姓氏宗谱就在100部以上。相对于旧谱,新谱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有创新之处,其中1997年编修的《五云赵氏志》当为佼佼者。本文专就其对志事功能的强化作一些分析,借一斑以求诸同好窥知缙云新谱的一些动向。

  • 标签: 宗谱 谱牒 年代 事功 姓氏 专家学者
  • 简介:有句话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人”的,即使贵为“完人”的孔子、王阳明、曾国藩,他们身上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毁誉也始终伴随左右。如何评价一个人,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

  • 标签: 王阳明 曾国藩 完人
  • 简介:在“斯塔西在柏林”的展览上,博物馆员工正带着移动装置走在一个巨大的柏林航拍图上。斯塔西是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成立于1950年2月8日,总部设在东柏林,它被认作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率的情报和秘密警察机构之一。从这幅柏林的航拍图中,柏林墙的线路和斯塔西的旧址都清晰可见。

  • 标签: 光影 1950年 柏林墙 警察机构 斯塔 博物馆
  • 简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他63年的人生旅途中,曾先后四次入仕为官,并屡屡挣扎于进退之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陶渊明经家叔陶夔推荐去州里做了一名祭酒(一种有名无实的学官)。这是陶渊明生平第一次做官,这一年他29岁。但不久就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刚入仕途就遇挫折,这对年轻的陶渊明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辞掉祭酒后,陶渊明在家赋闲。这时他已年过三十。"三十而立"的古训让陶渊明内心很不是滋味。但这时朝廷的局势发生了好转。几年来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出世"思

  • 标签: 晋孝武帝 人生旅途 《归去来兮辞》 太元 晋安帝 州里
  • 简介:今年1月,舞团前艺术总监谢尔盖·菲林(SergeiFilin)惨遭强酸毁容,左眼失明。舞团一名舞者正被警方拘禁,准备就操纵此次袭击的指控接受审讯。"Bolshoi(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一直都很具爆炸性。其他舞团也有问题,但他们安静些。"在评论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今年的丑闻时,英国金牌经理人莉莲·霍克浩泽这样说。1963年,霍克浩泽夫妇将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第一次带到伦敦展演,当时正是冷战的高峰时期。50年后,霍克浩泽夫妇再次将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团和乐队带到英国皇家歌剧院,一连3周,演出《天鹅湖》、《舞姬》、《睡美人》、《珠宝》和《巴黎的火焰》5部舞剧。而舞团内部斗争大概可算这次展演的政治背景。

  • 标签: 芭蕾舞团 英国皇家歌剧院 浩泽 莫斯科大剧院 《天鹅湖》 霍克
  • 简介:中国古代史籍中对男性之间的同性情欲有诸多记载。由于时代与地区不同,其称谓也异常多样,从“龙阳”“断袖”到“男色…‘男风”,不一而足。不同的称谓体现了一时一地之人对于同性情欲的不同理解与想象,进而形成正史、野史、笔记、小说等文本传世。清代内阁刑科题本中的相关档案则提供了研究男性之间情欲的另一种文本。在这类文本中,男性之间情欲的称谓则表述为“鸡奸”,而“鸡奸”的主体与客体就是男性之间情欲的载体。在对一千余件相关刑科题本档案进行分析之后,本文认为清代男性之间情欲表现为三个特点:阶段性、流动性与兼容性。这三个特点是否具有某种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则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清代 男性之间情欲 阶段性 流动性 兼容性
  • 简介:乐清学者许宗斌先生去年辞世后,经礼阳兄设法赐下许先生著述多种,我才第一次有机会近距离从文字里看到这位勤奋的文学家兼优秀学者的侧影。照说,许先生写了那么多文学作品,从我本行的角度,理应早识其人,却竟然永远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这一方面意味着温州地区当代文化的卧虎藏龙态势,另一方面当然也又一次说明了自己的孤陋寡闻,言及此,不胜怅惜。

  • 标签: 雁荡山 文学作品 当代文化 温州地区 文学家 近距离
  • 简介:蒋介石生于1887年,胡适生于1891年.小蒋介石4岁。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7年。胡适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胡适赴美,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院(研究院),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5月22日,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院(研究院)以《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为题通过博士论文考试。在美学习期间,胡适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即有书信往来,二人对提倡白话文、倡导新文学的观点一致。

  • 标签: 胡适之 蒋介石 哥伦比亚 中国 康奈尔大学 《新青年》
  • 简介:一如何处理相邻两个朝代的关系,这在历史研究中几乎就是日常事.通常,相邻两个朝代具有更紧密的关联性,因为时间的魔力,这基本上不构成问题,比如秦汉,比如隋唐.在史学研究上,把相邻朝代置于同一个研究时段进行考察,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在秦朝事实不甚清晰的时候,利用汉朝资料加以佐证,这在史学方法上是没有疑问的,因为“汉承秦制”是大家公认的常识.

  • 标签: 唐宋 “汉承秦制” 史学研究 历史研究 史学方法 朝代
  • 简介:一夜间冯国璋成了段祺瑞的“姑夫”1914年,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抛开国事不忙,专门为自己的得力部下冯国璋说了一门好亲事。女方不是旁人,正是袁世凯为自己那“一个连”的儿女们请的家教老师周砥。这个周砥可是好人家的闺女,就是多年给袁世凯的儿女做家教而耽误了青春。当袁世凯终于觉得对不起她而张罗婚事的时候,她已经36岁了,在中华民国来说,堪称头号“剩女”。

  • 标签: 中华民国 袁世凯 冯国璋 段祺瑞 家教 儿女
  • 简介:在晚清史研究领域,杨国强先生的名字,大概已经成为一种独特文法的象征.自1987年发表《曾国藩简论》,在后来的近30年中,由曾文正,继而胡文忠、左文襄、李文忠、张文襄,及李越缦、王湘绮……,他沿着“千年徊徨”与“百年嬗蜕”的命题,探讨近世中国的历史变迁.他笔下的百年,是一个“四海变秋气”的百年.中国由“变局”,进于“危局”,至于“残局”;由“衰世”而人“乱世”,以“百年”改变了“二千多年”.在这个过程中,世道与人心,利益、主张与理想,思想状态、政治状态、经济状态经历了多少冲突和动荡.

  • 标签: 中国 “义理” 晚清史 社会 事功 思想状态
  • 简介:历史中的黄崇嘏崇嘏山,原名铜鼓山,东距四川临邛70里。崇嘏山南面半坡上,一个叫“大坪山”的地方,绿荫如盖,蔓草如烟,中有一巍巍古冢,近前,但见墓碑当中隽刻“王蜀女状元黄崇嘏之墓”十个大字。

  • 标签: 历史 戏曲 原名
  • 简介:本文由一组笔记组成。这组笔记是我在"狂想"欧亚大陆人类学中写下的,它们无关乎"第一手资料",乃为对"第二手资料"的"解读",实难构成一篇结构严整、观点清晰的文章。不过,我乐意看到,被放在一个单一文本中加以组织之后,这些笔记可以获得起码的特征和条理:它们都具有历史论色彩,且都关涉宇宙论这个宽泛而又有争议的领域,其局部所反映的,与欧亚文明与通常圈定的"民族志世界"(往往指欧洲以外的地区)之间的思想关联相关。

  • 标签: 民族志 列维-斯特劳斯 欧亚大陆 人类学研究 第二手 历史论
  • 简介:史论作为一种历史认识形式在中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最能体现史家的历史认识特色。汉晋之间的史论在史学与时代的双向互动中,从形式、内容、史论主题和评论风格都有重要发展,在中国古代史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也体现了此间史家对时代和现实的关注。

  • 标签: 汉晋时期史论 历史评论 历史撰述
  • 简介:本文探讨儒家经典中的“修己治人”论在汉代何以能够实现。当位居政治上层的人物致力於“修己”,显示出了只要是人就应该具备的姿态时,受到感化的民众於是对此模仿,力求奋发向上。本文针对被感化一方的主体性契机,对上述现象产生的逻辑进行了考察。切入点置於反映民众主体性的“翕然”一词之上,指出民泉具有的立志从善之心在政治上层人物的“修己”行为下得到觉醒,民来试图依靠自身的力量克服自己的不善,而“翕然”正是用来形容这一连串心理动态的词汇。汉代教化政治中的“治人”是在政治上层人物的“修己”下觉醒的民众从主体上开始向善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 标签: 修己治人论 教化政治 翕然 主体性契机 性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