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蒋雯丽因《立春》女主角王彩玲的成功表演,获得第二届罗马国际电影节影后桂冠。2007年是蒋雯丽表演的一个“丰收年”,突出体现在电影《立春》与电视连续剧《金婚》的表演上,无论是性格跨度、年龄跨度、表演难度都有了可喜的飞跃。在《金婚》中,她从25岁演到75岁,该剧成为2007年度最火爆的电视剧,在北京电视台首播时,平均收视率达到16.45%,第42集创下收视率20.83%的奇迹。《金婚》成了她继《中国式离婚》之后又一部影响全国的电视剧,相继将《北京青年周刊》主办的2007年BQ红人榜、北京电视台主办的2007年影视盛典、新浪网主办的2007年网络盛典的“2007年度最佳电视剧女主角”、《南方人物周刊》杂志主办的年度魅力人物评选“亲和之魅”奖揽入囊中。特别是《立春》中王彩玲的性格塑造,达到惊人的艺术效果。有的业界人士甚至认为:“蒋雯丽塑造的王彩玲,是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女演员塑造的最成功、最深刻、最准确、最有魅力的角色。她达到了很多演员想达到但无法达到的艺术创作境界。”为深入探讨蒋雯丽的表演,我刊特约请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林洪桐教授同她进行了这次对谈。

  • 标签: 蒋雯丽 北京电视台 《中国式离婚》 国际电影节 《立春》 北京电影学院
  • 简介:珍教授《声腔说考辨》一文提出:"《牡丹亭》之声腔实与弋阳、宜黄等腔无涉,而是由体局静好的海盐腔,逐步往音乐、行腔更为精致细腻的昆山腔发展","《牡丹亭》由海盐腔过渡到昆山腔之历程尤其明显"。[1]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急切想要了解的是,从《牡丹亭》中如何可以看出海盐腔逐渐过渡到昆山腔的"历程",即所谓海盐腔"昆化历程"。但蔡文并未在这个焦点问题上充分举证,予以详论。其主要精

  • 标签: 宜黄 《牡丹亭》 昆山腔 弋阳 孟珍 临川四梦
  • 简介:在北京电影学院四十周年校庆前夕,我访问了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屉毕业生.电影表演艺术家李尧。他见到我这个陌生人,脸上现出诧异的神情。我向他说明了来意:请他谈谈电影学院刚建校时的一些情况,并请他谈谈毕业后,三十多年他在表演艺术上的成就和成长的过程,李老连连点头,从书框里拿出一本相册。

  • 标签: 电影表演艺术家 毕业生 李孟 北京电影学院 陌生人
  • 简介:带有鲜明历史传奇意味的商业遍材电视剧《一代大商洛川》日前在央视八套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该剧摒弃了以《天下第一楼》、《大宅门》、《乔家大院》、《走西口》等为代表的商业题材剧迷恋“家族内讧”的戏核;拂去了弥漫于商贾者四周的腐朽落后的封建文化气息;

  • 标签: 电视剧 儒商精神 《天下第一楼》 《乔家大院》 商业题材 《大宅门》
  • 简介:约翰·济慈(1795—1821)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生平只有26岁,但其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济慈在《希腊古瓮颂》中提出'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命题,'beauty'是他笔下使用频率最高的名词。1818年济慈在写给美国友人乔治的信中说:'我认识了一位姑娘,她容貌美丽、举止优雅,就是有一点执拗的傻气,我想我坠入爱河了。'济慈英年早逝,在

  • 标签: 之外知 传记电影 心之外
  • 简介:以传统主流媒体为基础形成的官方舆论场因互联网思维的欠缺,舆论引导权不断被网络舆论场削弱,《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首要目标是解决舆论场形成机制的失衡问题。其次,《意见》还将对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立场、技术路径、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其一是理念层面上思维方式的转变,其二是操作层面上技术前导和市场机制的强化,其三是组织体系上以一体推进和顶层设计带动下的混融调整。

  • 标签: 舆论场 媒体融合 互联网思维机制改革
  • 简介:江西铅山人蒋士铨是清代杰出的戏曲家和诗人,这已为现当代戏曲研究者所熟知。蒋士铨的次子蒋节继承其父的戏曲创作天分,创作有反映平"乱"题材的剧作三种(即《阿修罗》、《背子厓》、《平海记》),这点鲜为人。本文全面考述了蒋节的生平、交游及创作,尤其对他的戏曲创作成就进行了深入地考述及探析。一、生平及诗词创作考述蒋节(1755—1813),字冬生,一

  • 标签: 戏曲家 阿修罗 蒋士铨 福康安 曲目新编 严骏生
  • 简介:稽山披彩,鉴水映辉,载歌载舞,共荐馨香。4月20日上午,2009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绍兴大禹陵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来宾和绍兴市各界代表1500多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禹帝泽被后世的丰功伟绩,祈福华夏大地民生阜康,福祉绵长。

  • 标签: 大禹陵 绍兴市 广播电视 直播 载歌载舞 丰功伟绩
  • 简介:人妖恋题材戏曲由来已久,《白蛇传》戏曲更是流传甚广。但自建国以后,尤其是戏曲改革以来,写鬼写妖不被提倡,《李慧娘》等人鬼恋题材剧遭到批判,反映人妖情缘的新编剧目则罕有出现在舞台上,人狐恋题材剧更是基本绝迹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孙红侠改编的黄梅戏剧本《画皮》接续了中国戏曲写妖写狐的传统。一、同源但不同路:黄梅戏《画皮》

  • 标签: 《画皮》 《白蛇传》 李慧娘 陈嘉上 红侠 蕉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