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戏剧不景气,这已是公认不讳的现象。深受这种现象困扰的,占我国表演艺术团体大多数的县级剧团,更是处在“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寂寞之中。不甘寂寞者或改演流行歌舞,或转向办企业等,大有“众鸟各投林”之势。对此,人们列举出体制弊端论,经济制约论,观众遗弃论,自然消亡论等,以揭示不景气的原因。显然根本目的在于对症下药,救疾疗疴,以确立戏曲在新时期的观众心目中的应有地位。但是,反诸自身,考察基层剧团的艺术生产的现状,不

  • 标签: 剧目建设 艺术生产 戏曲创作 黄梅戏剧团 经济制约 张二
  • 简介:靖边文工团成立于1950年(建团初为靖边文艺工作队),1951年正式成立靖边人民剧团,“文革”时期更名为靖边文化艺术工作团,简称靖边文工团。是陕北地区成立最早,至今保留最完整最具实力的文艺表演团体之一。该团现有演职人员75人,阵容强大,行当齐全。

  • 标签: 靖边县 简介 文化艺术工作 “文革”时期 文艺表演 1950年
  • 简介:在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阶段,戏曲剧团怎佯争取生存求得发展?尤其是处于基层的县级剧团,如何在重重荆棘之中,开辟出自己的道路,这是一些戏剧工作者苦苦探索和寻求的问题。合川川剧团在这些困难面前,艰难地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健全班子开源节流1981年,当合川的川剧舞台一派热火,但在那繁荣的后面,正潜伏着危机。以后几

  • 标签: 川剧艺术 戏曲剧团 戏剧工作者 合川 改革纪实 艺术表演团体
  • 简介:"吴桥是中国,也是世界杂技的摇篮……",这是1990年9月2日法国"明日"杂技节主席莫克莱尔在参观完吴桥杂技学校后,有感而发留下的题词,一语道出了吴桥杂技在中国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两年一届已办了七届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使吴桥的影响越发深远。近年来,到吴桥招收杂技演员和选送学员的国内外杂技团体和个体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从1985年到1999年的14年间,全县已为国内外杂技团体输送各类杂技人才1230多人,仅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就输送了240多人,但仍是供不应求。

  • 标签: 办杂技 吴桥县热 杂技学校
  • 简介:《戏剧之家》2002(5期)的首篇《中国地方戏曲的历史生态环境》(以下简称“文章”),谈及了大量戏曲声腔的生态环境。个人觉得,戏曲声腔的生态环境应该包括它本身的生态总状况与生成它的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在看完文章得到很多收获并兴奋不已的同时,觉得文章对戏曲声腔的生态与生成环境谈得不够多,但结论不少;而在戏曲声腔的生态环境与文章的结论之间觉得有一些问题又不太清楚。故撰文求教各方。

  • 标签: 地方戏剧 戏曲声腔 生态环境 黄梅戏 腔式 板式
  • 简介:陕西省延安市志丹歌舞剧团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志丹蒲剧团,1970年改为志丹秦剧团),隶属志丹文体事业局。2007年在志丹文工团的基础上,组建了志丹歌舞剧团。

  • 标签: 剧团简介 志丹县歌舞 歌舞剧团
  • 简介:戏曲生态与戏曲批评密切相关。当今中国的戏曲批评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官方主导的戏曲生态中的批评,这种批评事实上成为了戏曲创作、演出的附属品,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一类是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戏曲批评,人人均可参与,自由灵活且富生气。这两类戏曲批评折射出戏曲生态的现状,并促使戏曲生态发生相应的变化。

  • 标签: 戏曲生态 戏曲批评 网络
  • 简介:望江云江黄梅戏剧团始建于2005年6月,2009年申请注册,2010年正式挂牌成立。团长江霞从小喜爱黄梅戏,她生在戏窝子,黄梅戏旋律始终萦绕耳边,她聪明好学,尤其对黄梅戏更加敏感,别人看戏只看热闹,她看戏却看“门道”。一举手,

  • 标签: 黄梅戏 望江县 剧团 2009年 2010年 旋律
  • 简介:电影《夜莺》描绘了一对爷孙俩的归乡之旅,蕴含了浓厚的生态意识。该片不仅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关系.还着重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生态关系。透过书写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演绎出父、子、孙三代人的家庭温情。

  • 标签: 《夜莺》 生态意识 自然生态意识 精神生态意识
  • 简介:秀山花灯作为一类集民间歌曲、土家舞蹈、宗教信仰、土家语言和纸扎技术为一体的多元性的民族艺术。2006年其作为民俗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当代社会,秀山花灯歌舞表演一方面受到来自现代媒体和现代科技的刺激和困扰;另一方面,亦增加了秀山花灯艺术形式的多元化进程。从秀山花灯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可以窥见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生存现状。如何积极的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需要全人类的关注,更需要我们音乐工作者积极的号召和行动。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艺术 秀山花灯 发展 传承
  • 简介:太谷阳邑净信寺建于唐开元年间,迭经重修。戏楼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至清初已毁废不堪。现存戏楼为清道光六年(1831)重修而成。戏楼坐南向北,整体构制为抱厦式,后台为悬山顶,前台为卷棚歇山顶,正中悬'神听和平'匾额一块。台基高1.8米,前台建筑面宽11米,进深5米,三面敞开;后台宽15米,进深4米,三面围墙。此戏楼为晋中平川明、清戏台较有代表的形制。

  • 标签: 信寺 净信 古戏台太谷县
  • 简介:生态民歌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些年,随着民族音乐的快速发展,原生态民歌一度成为了音乐界倍受关注的话题,并被誉为我国“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堪称华夏民族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是我国民族文化及民族艺术发扬光大的重要源泉。因此,越来越多的音乐工作者开始加入到原生态民歌的发掘、记录、整理与创作中来,以便使原生态民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 标签: 原生态民歌 保护 传承
  • 简介:翼城武池村乔泽庙戏台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是我国现存8座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米,面阔9.4米,深9.35米,单檐歇山顶。台面四角立角柱四根,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共八根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标签: 乔泽庙戏台 古戏台翼城县 山西古戏台
  • 简介: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说唱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十分丰厚。而对其生态进行系统化研究,则对于其繁荣发展,既具有理论思考价值,又具有实践参考意义。本文从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简析、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历史、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生态现状三大理论层面,对鄂伦春民族的传统说唱艺术的生态,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

  • 标签: 鄂伦春 民族 说唱 艺术 生态 历史
  • 作者: 吴小丽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本文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审视原生态音乐文化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影响原生态音乐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其复出原因及发展状况,提出了民族音乐的危机其实质存在失去了根基,唯有“原生态音乐”能使大地重新复苏,只有扎根民族土壤,中华民族音乐才会灿烂辉煌的基本思路。
  • 简介:青藏高原的横断山脉东南.有一片神奇的土地.这就是美丽的甘孜州。甘孜州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文化悠久.民俗民风古朴.有着非常多姿多彩的、独特的地域文化。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流布着绚丽多彩的康巴原生态民间歌舞.它是千百年来康巴人智慧的结晶.是康巴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以多样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独特的民族及地方特色.展现了康巴的历史风貌和社会风情.体现了康巴人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 标签: 民间歌舞 甘孜州 原生态 锅庄 康巴人 青藏高原
  • 简介:“北有曲阳,南有惠安”,惠安素有中国“石雕之乡”、“建筑之乡”之称,是南派雕刻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清代是惠安石雕大发展的时期,是惠安石雕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时期。

  • 标签: 雕刻艺术 生态 传统 闽南 承上启下 惠安
  • 简介:一、如何理解民间艺术的“原生态”随着国家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没有哪一个时候像现在这样,对于艺术的“原生态”如此强调,这大概源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东西转瞬即逝,所以,在提出保护民间艺术的时候,人们更强调保护民间艺术的“原生态”。那么,究竟什么是“原生态”?

  • 标签: 民间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代社会 “原生态”问题 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