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是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1940年出生于梨园世家。7岁随祖母筱桂花学艺,先学花旦后工青衣。9岁登台,16岁唱红晋中。1960年荣调山西省晋剧院至今。她先后向程玉英、牛桂英两位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潜心学习,既吸收了程派'咳咳腔'刚劲挺拔、朴实酣畅的艺术特色,又继承了牛派稳健大方、含蓄委婉、讲究字正腔圆的艺术风格,并根据自身条件不断创新发展,创造了深受观众喜爱的

  • 标签: 形成爱爱 爱爱腔 王爱爱艺术流派
  • 简介:听说过晋剧的外省人,都知道山西有个王;喜爱晋剧的三晋父老,都爱听王的演唱。的确,王老师的演唱音色甜美,音域宽广,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灵巧多变,高低自如,表演朴实端庄,情真意切,在晋剧的青衣行中,独树一帜。聆听王老师那甜美动人的演唱,犹如炎热的酷暑饮了一杯香茶,清爽怡人。王老师在50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艺术形象,如《打金枝》中的沈后、《明公断》中的秦香

  • 标签: 晋剧青衣 青衣里程碑
  • 简介:流派,是剧种在传承及其演化过程中所必然涌现出的百花竞发、争奇斗艳的重要展现与标识之一。流派唱腔艺术,不仅是剧种声腔最宝贵的经典积累,也是剧种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党梆子的唱腔流派发展,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突显为以地域风格为格局所划分的'州底派'和'潞府派'两大历史流派。1954年,随着州底'朝阳剧团'和潞府'胜利剧团'合并,两大历史流派

  • 标签: 爱珍爱珍 爱珍腔 腔之我见
  • 简介:很多时候,人们对于一个剧种的认识,往往是在喜爱这个剧种中的某个典型唱段之后,才进而熟悉并了解这个剧种的。诚如'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之于黄梅戏;'刘大哥讲话理太偏——'之于豫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之于越剧;'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儿黄——'之于晋剧;'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之于评剧等等,很多类似这种由一段知名唱段作为一个戏曲剧种象征的事例,似乎已成为观众认知地方戏的一种共识。

  • 标签: 爱珍腔 特色浅析 腔艺术
  • 简介:俄历1837年1月27日,俄国诗人普希金与使其荣誉蒙羞的法国人丹士进行决斗,两天后诗人因决斗致重伤而死。剧本《谁杀了丹士》演绎了这桩历史公案的后续故事,似乎以双方后裔之间的再一次决斗对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进行了了断。但阅读博加耶夫的剧本一向没那么简单,剧本的荒诞悖论元素无处不在。几个节点性问题或许有助于你潜入剧本深处:向丹士“后裔”提出决斗,与伟大诗人同名同姓的普希金究竟是何许人?其决斗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丹士行为诡异?到底“谁”杀了丹士?博加耶夫从来不缺的就是丰富的想象力与黑色幽默,剧作家以尾声中升腾后随即熄灭的火球形象,对“俄罗斯思想”做了全新注解。

  • 标签: 喜剧 俄罗斯思想 历史公案 黑色幽默 普希金 决斗
  • 简介:一、'珍腔'的形成对戏曲声腔继承问题的启发。戏曲传承有个大命题,即'流派'与'自我'的创变。后人习得前人,切忌在继承中重'形'不重'神',甚至把前辈某些生理条件的缺陷也当做特点来呈现,如朱文相先生所言,重'数'不重'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被一戳一站、一指一看的'数'捆死了。张珍从艺初始,与所有学徒一样,是模拟吴婉芝等老一辈上党梆子艺术家的风格(红了以后还专门登堂拜师),但难能可贵的是,她'宗吴'而不

  • 标签: 启示意义 爱珍腔 腔启示
  • 简介:2016年。秦腔名家李小锋、齐云受邀代表秦腔分别参加全国戏曲名家巅峰汇《伶人王中王》擂台赛,与不同剧种的戏曲名家重返竞技场,争夺“伶人王中王”称号。

  • 标签: 李小锋 齐爱云 王中 伶人 名家 擂台赛
  • 简介:8月21日上午,小剧场话剧《呦》的专家评议会在山西省戏剧研究所四楼会议室召开。评议会由山西省文化厅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主持,九位专家先后进行了剧目评议。王勇慧(山西省文化厅创作室,一级编剧):《呦》这部剧首先是大主题、正能量,虽然是小剧场戏剧,但是承载了'精准扶贫'的大主题,蕴含了正能量。这部剧是现实题材,真正反映小人物,离现实比较近,贴近时代,符合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为时代讴歌,为人

  • 标签: 专家评议会 小剧场话剧 爱专家
  • 简介:谢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的邀请,让我来主持上党梆子著名演员张珍'珍腔'研讨会,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荣幸。我一直认为近40年来山西梆子的发展,是整个梆子腔戏曲剧种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能不能说山西梆子是中国戏曲艺术近40年来取得最杰出成就的地方戏之一呢?我以为是可以的。这40年山西各路梆子腔剧种加工整理的优秀传统剧目,新创作的古典、现代剧目,数量和质量都不逊色,并以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人数居

  • 标签: 新流派 流派爱珍 爱珍腔
  • 简介:尽管不是在瓦格纳的音乐中泡大的,但我欣赏瓦格纳的音乐戏剧已有近十年.从学士论文开始把瓦格纳作为我研究重点的一部分,拜罗伊就成了我心中向往的圣地.今年我有幸在网上抢到了一套《尼伯龙根的指环》的演出票,多年的夙愿终于成行.本届拜罗伊歌剧节于7月25日至8月28日举办,我所观看的《指环》分别演于8月8日、9日、11日和13日.

  • 标签: 《尼伯龙根的指环》 爱情 死亡 瓦格纳 学士论文 《指环》
  • 简介:《相信表演:认知视野中的戏剧具身》是洛克尼茨将认知科学运用于戏剧研究的新成果。她认为,理性往往导致怀疑,而通过具身的直觉和领悟容易建立起信任。她还指出,戏剧表演和欣赏需要借助身体,虽然常常涉及离奇的情节,但容易建立起信任感。她列举了四部典型的戏剧展开讨论:莎士比亚以《冬天的故事》对抗怀疑主义,斯托帕德用《滑稽模仿》挑战相对主义,韦坦贝克把《为了我们的家园》作为对付冷漠和不信任的手段,考夫曼将《33个变奏》视为超越死亡之绝望的杰作。

  • 标签: 具身 信任 戏剧
  • 简介:人类文学史是创作者在克服和超越先驱作家“影响的焦虑”中进行文学创新的不断积淀的过程。英国剧作家贝克特在剧作《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运用“误读”、“非戏剧化”和“螺旋”等理论方法,克服和超越了受传统剧作家们在戏剧语言、技巧和结构三个方面的“影响的焦虑”,创造性地确立了荒诞派戏剧的“反戏剧”形式,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荒诞和虚无,并使观众重新认识到作品中体现的艺术价值。

  • 标签: 影响的焦虑 “误读” “非戏剧化”和“螺旋” 荒诞和虚无
  • 简介:作为二战后当代法国影坛最重要的导演,风格难以归类的贝朗·塔维尼埃把历史性与当下性作为贯穿个人作品的轴线。一方面借由个体体验重构历史真相,另一方面通过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揭露来反思现实。通过两条不同的时间路径,塔维尼埃的电影展现出饱满的历史观和电影作者的道德感。同时,选择一战与青少年问题作为检阅历史与当下的入口,以微观历史的方式展示历史的两面,标注历史的真实走向,使塔维尼埃的电影跳出了历史类型片的程式化窠臼。

  • 标签: 贝特朗·塔维尼埃 法国电影 历史性 当下性
  • 简介:借助“、美、艺术的姊妹篇及少年艺术家的出世宣言”系列作品,如《灵光》、《咖啡店一夜》等,讲述如何从该作品的情境入手,抓住读解作品的入口,领略一个戏剧人如何借助田汉的戏剧作品达到对戏剧情境领悟的嬗变及过程。

  • 标签: 戏剧人 戏剧作品 戏剧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