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8 个结果
  • 简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改善传统音乐教学弊端,提高高校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解决方法。它给高校音乐教学带来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诸方面的变化。

  • 标签: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师生关系
  • 简介:一、现代杂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社会意识、审美意识不断的增强,观众已从原来单纯对杂技技巧的欣赏,转变为对综合性杂技艺术美的追求,杂技作为一项传统艺术,也正由通俗向雅致、由惊险刺激向轻松优美转变,它已从当初的纯技巧表演逐步演变成为以技巧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综合艺术手段不断追求更高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层次的舞台表演艺术,目前国内方兴未艾的杂技剧正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

  • 标签: 杂技 现代 舞台表演艺术 教育 发展趋势 社会生产
  • 作者: 苏英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湖北戏曲发展史上,湖北清戏是第一个在湖北流变并由湖北艺人创造的曲牌体大剧种。清戏之前的湖北戏曲(以1599年青阳腔传至湖北为线),正处于以傩歌舞、民间歌舞、广义上的楚调以及对外来艺术形式的演唱(如对北曲的演出等)阶段,其严格意义上的“湖北自己的地方戏曲剧种”尚未确立(见《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作为较为完备的戏曲舞台艺术样式,湖北清戏的形成,不仅标示着湖北地方戏曲剧种的正式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湖北戏曲正式进入了曲牌体时代,形成和开辟了湖北全境新的戏曲艺术格局。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苏英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曾盛行于史上的湖北地方戏曲大剧种——湖北越调,是湖北早期形成的具有板式变化体制音乐功能的戏曲剧种。其形成的具体年代虽然始终不见“文字资料”的记载,但据湖北越调老艺人们统一的“口头资料”之表述,则是明末(1642—1644)李自成屯兵鄂北所携之军戏——陕西同州梆子,在襄阳一带之流变而成(见《襄樊市戏曲资料》)。后逐渐广泛流布于湖北的襄阳、郧阳、荆州、宜昌、安陆、德安以及豫南的邓县、南阳、唐河一带。并有“襄河越调”,“大越调”、“湖北大越调”之称谓。其不仅在表演上追求“雕塑美”、“人人都擅武功”(见《襄樊市戏曲资料》),更为突出的是其音乐——成套板式变化体制的形成和确立,由此开创了湖北戏曲板式变化体制音乐的剧种形式。同时,形成了“散、慢中、快、散”这一完整的音乐结构。继而在剧种音乐风格、腔式结构的变化、主奏乐器的确定以及声腔“首起大过门”和“句间大过门”的创造等方面均有其独到之处,因而形成了具有湖北地方音乐特色的剧种之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成立于2004年。集团以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杂技艺术表演专业团体之一——沈阳杂技团为资源依托,以杂技艺术演出为主,同时涉足剧场经营、演出经纪、宾馆服务等领域。它依靠强有力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转化能力,推出了《天幻》、《龙幻》、《美丽的传说》等多台大型杂技晚会,足迹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精湛的技艺赢得国内外观众和业界人士的好评。

  • 标签: 杂技演艺 沈阳杂技 演艺集团
  • 简介:沈阳杂技演艺集团成立于2004年。集团以中国当代最具实力的杂技艺术表演专业团体之一——沈阳杂技团为资源依托,以杂技艺术演出为主,同时涉足剧场经营、演出经纪、宾馆服务等领域。它依靠强有力的技术实力和市场转化能力,推出了《天幻》、《龙幻》、《美丽的传说》等多台大型杂技晚会,足迹遍布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精湛的技艺赢得国内外观众和业界人士的好评。

  • 标签: 杂技演艺 沈阳杂技 演艺集团
  • 简介:传说观音菩萨化作一个身残体弱的老妇人到麻城行乞,想引渡一个心地善良之人为徒,结果发现这里的人个个善良,人人勤奋,这可使她老人家为难了,不能收这么多神仙呀,感叹之余,立下一愿:要让麻城出三担六斗芝麻数的官员和才子.从此,麻城一代又一代,出了不少官员,也出了不少著名的文学家,这点福荫大概也照到了熊文祥的身上.

  • 标签: 才子 戏剧 神仙 观音菩萨 文学家 善良
  • 作者: 吴福润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安庆“黄梅戏”全国闻名,而黄梅戏起源地众说纷纭,绝大部分人认为起源于湖北黄梅县,可能是由“黄梅”二字引来的误传。“黄梅戏”的确与“黄梅”二字息息相关,但“黄梅”不是人们所说的黄梅县,而是“黄梅山”。传说此山很久以前寒冬腊月山上遍开黄色梅花而得名,后来“黄梅”逐渐稀少,现在偶尔也能发现“黄梅”踪迹,去年冬我到黄梅山游玩,居住在山脚下的曹承继先生还挖了两棵黄梅移栽后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引言  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在中国商代就产生了.戏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则迟至唐代才出现,此后,戏剧教育以各种方式一直延续到清末.中国传统戏剧教育具有明显的缺点:1、艺徒只学习戏曲技艺,不学文化,对戏曲技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2、"坐科如坐狱",打骂、体罚在古代的戏剧教育中是十分常见的现象.3、拜师风气限制了受教者的范围、造成了受教者和施教者之间的依附关系.这些缺点既不利于戏剧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戏剧艺术的发展.到了20世纪,与传统戏剧教育相区别的现代戏剧教育蓬勃发展起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成为民族启蒙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翼.  ……

  • 标签: 中国现代 戏剧教育 现代戏剧
  • 简介:两条路摆在湖北黄海戏面前:一条是模仿照搬安徽黄梅戏,然而尽管你学得维妙维肖,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那也只不过在全国黄梅戏观众面前进一步证实安徽黄梅戏的魅力,只不过在戏曲舞台天平上为安徽黄梅戏添加一份砝码;一条是在黄梅戏的美学特征基础上努力形成黄梅戏的另一种流派,即鄂派黄梅戏,它保有黄梅戏的神韵,却又有别于安徽黄梅戏,它以自己的独到艺术魅力去征服观众,求得观众的审美认同。第三条路是没有的。

  • 标签: 湖北黄梅 戏曲舞台 美学特征 地方戏曲 美学风格 青阳腔
  • 简介:黄梅戏发源于湖北,形成于安徽,在它的成长旅途中走了一个大圆圈后,又来了一个衣锦还乡,荣照故里.明代戏曲理论家冯骥德说"世之声腔,三十年一变",指明了戏曲声腔是在不断地变化中发展的客观规律.那么黄梅戏在由湖北流传到安徽过程中,其声腔产生了什么变化?请回湖北的十几年中又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后它又是从哪个方面发展变化?本文就此进行一点探索.

  • 标签: 戏曲声腔 黄梅戏 发源 十年 理论家 流传
  • 简介:把黄梅戏请回娘家以后,湖北黄梅戏向何处去?我认为,在发展阶段上应由"请回娘家"阶段转入赶超安徽黄梅戏阶段,在定位上应由鄂东区域重点剧种提升为全省重点剧种,在艺术风格上应由学习模仿阶段跨入创新发展阶段.确立"一个中心,四面出击"的发展战略,开创湖北黄梅戏发展的新一轮高峰时期.

  • 标签: 黄梅戏 剧种 艺术风格 模仿 时期 确立
  • 简介:为展示地方戏曲发展成就,加强地方戏曲院团交流,进一步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文艺局、文化部艺术司定于2017年9月至10月在湖北省举办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

  • 标签: 地方戏曲 湖北省 南方 发展成就 传承发展 中宣部
  • 作者: 肖俊怀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湖北花鼓戏主胡(包括京胡、板胡、高胡)的现状耐人寻味、令人担忧。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关于湖北花鼓戏的主胡培养问题并没有引起湖北花鼓戏各院团领导及其上级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现阶段,时代要求湖北花鼓戏主胡的培养必须实现历史性转折。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只有深入地研究该剧种主胡的培养及其发展规律并上升到规律高度加以把握,才能给予湖北花鼓戏主胡后继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以正确有效的指导。
  • 简介:1995年12月7日,湖北省黄梅戏剧院应台湾"台安实业有限公司"、"大前电视传播公司"的邀请,怀着喜悦的心情,带着大陆人民的友好情谊,经香港飞抵宝岛台湾,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文化交流演出.这次演出,出现了很多动人的情景,叫人难以忘怀.

  • 标签: 演出 黄梅戏 剧院 戏剧 情景 电视传播
  • 简介:舒芜,原来姓方名管,安徽桐城人。……舒芜在五十年代初期,大名远扬的自然是他发表在中南地区的《长江日报》,而被转载的《从头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致路翎的公开信》,以及1955年对“胡风集团”揭发批判升级时,用他的名义刊登的《关于胡风反党集团的一些材料》。而今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早已彻

  • 标签: 胡风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路翎 子集 《长江日报》 整风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后现代美术的概念和特征,明确了在后现代视野下高等美术教育所应具备的开放性、多元化、包容性、人文性等基本理念,并在此基础上让高校美术生尝试建构一种注重审美培养和文化素质提升,以及关注生活、拥有平等对话环境等内容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

  • 标签: 后现代 高等美术 教育理念 教育模式
  • 简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诞生于20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工具化、专业化、正规化的坎坷历程。中国现代戏剧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戏剧人才,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戏剧艺术的繁荣和戏剧运动的开展,也为民族启蒙和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 标签: 中国 现代戏剧教育 发展历程